脱贫攻坚的“文化乐章”——聚焦吉林省文化扶贫

2017-06-22
来源:吉林日报    

  初夏时节,行走在长白山脚下的安图县的青山绿水间,扑面而来的田园风光让人对这里的居民心生羡慕。就在这片仿若世外桃源般的土地上,汉、朝、满等各族人民世代勤劳耕种,怡然自乐。近年来,伴随着国家和我省经济建设步伐加快,这里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变化。

  在安图县万宝镇大顶子村,79岁的“五保户”胡景凡老人虽然孤身一人,但他身体硬朗,精气神十足。老人说:“我虽然是‘五保户’,但吃穿不愁。政府给我送来了电视,安装了有线,每年过年,还给我送大米和豆油。去年年底,我还拿到了村里产业项目的分红,这心里别提多美了!”

  老人的经历和感受正是国家近些年经济发展给人民带来福祉的一个缩影。不仅如此,在此基础上,继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最终实现全社会都达到小康生活水准,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一个都不能少——这正是我国大力实施扶贫政策的一个初衷和最终目标。

  构建乡村“文化风景”

  安图县万宝镇大顶子村是省文化厅对口帮扶的贫困村之一。走进村里,记者发现,村内道路整洁,一排排崭新的路灯、一条条齐整的道路边沟以及标准的绿化使村容十分整洁,秀美的景色宛若一幅画卷。

  “这是贫困村吗?”面对记者的疑问,省文化厅驻村“第一书记”陈海文介绍起了其中的原委。

  早在一年多以前,大顶子村还存在不少烂泥路,每到雨季,道路没有排水边沟,从山上流淌下来的积水经常冲到村民家中。陈海文了解情况后,帮助村里策划了山洪沟改造、路灯建设、道路维修和绿化等项目,这让大顶子村的面貌焕然一新。“村容得到改善,村民们才有更好的环境开展文体活动。”陈海文说。

  文化扶贫,不同于一般的扶贫,不仅要提高百姓的物质生活,更要满足其精神需求。而这正是贫困地区最需要的。

  去年,省图书馆的“百姓书房”落户到村里,村民一下拥有了种类丰富的几千册图书。同时,省里文化部门为村里配备了电视、音响、舞蹈服装等器材,使村民们开展广场舞、健身等活动更有条件了。而且,还请省曲艺团开展“送戏下乡”来到村里,村民们第一次在现场看到了幽默欢乐的相声演出。

  今年,经过两位驻村书记的努力协调,又筹措资金50万,在省文化厅包保的另一个村——万宝镇新兴村建设了一个3500平方米的文化健身广场。记者看到,广场建设已粗具规模,设计风格新颖别致,包含了花池、路灯、景墙、文化墙等。新兴村书记王增华说:“村民们知道要建新广场,都很兴奋,大家每天都来转转看看!”

  文化特色产业助推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不仅让大顶子村的景色更美,让村民们心里更乐,而且也对未来充满了向往。

  省文化厅在安图县共帮扶两个贫困村,下派的两名驻村书记张军和陈海文在驻村过程中,走村入户慰问走访,了解到村民对扶贫产业项目有着迫切的愿望。但是,什么样的项目比较适合村里,既能产生效益,又没有太大风险,而且好操作易开展还能持续发展呢?

  驻新兴村书记张军说,项目扶贫要因地制宜,针对村里的资源分布情况,选择了收益高、有销路,可持续性强的项目。而这样的“好项目”真的被他们“煞费苦心”地找到了。由大顶子村和新兴村共同引进的木材工艺品加工,就是与敦化的一家文化企业合作,进行出口工艺品加工,两村不仅可以就地取材,将随处都有的树皮、树枝等材料制作成工艺品,而且企业还负责签订订单、解决销路,农民在家就可以制作工艺品挣钱。

  除此之外,两村还经过多方考察联系,分别引进了木耳栽培、黄牛养殖以及稻米加工等项目。这些项目都比较容易操作,且适合当地情况。而其中投入的30万元资金是全省文化系统职工自发捐献的款项。这些项目中,大顶子村综合养殖场是在原有村里养牛大户基础上,采取国家投资与合作社合作的方式建设起来的,国家扶贫投资的33万元,作为特困户在产业项目上的投资入股资金。现已建成的600平方米的养牛场,共有黄牛90头。去年年底,按照规定,项目受益者即两村特困户已经拿到了投入资金的8%的分红。

  打好文化扶贫“组合拳”

  文化扶贫重在改善民生,培育发展文化特色产业,满足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围绕这一核心定位,我省的精准扶贫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依托全省文化系统资源,抢抓国家推进文化扶贫的机遇,积极争取多方支持,形成了一套精准扶贫的“组合拳”。

  以保障权益,补齐短板为原则,聚焦约1500个贫困村和全省8个国贫县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文化民生建设。

  在我省已经启动的农村文化小广场建设项目上,向国贫县、省贫县倾斜,将建设文化小广场1272个,每个投入10万元,加上原来已经建成的,今年年底前,将基本实现全省11个少数民族县行政村文化小广场全覆盖。

  目前,省文化厅针对全省贫困村,已经实施了“扶贫大讲堂”系列公益讲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和基层文艺骨干培训工程等项目。

  此外,我省还下发了《吉林省“十三五”时期加快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对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配备和服务供给等三大方面19项内容进行了规定,内容涵盖十分全面,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心建设、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站建设、国有文艺院团综合排练场所建设、配备流动文化服务车、开展“送演出下基层”、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赠送阅读书刊、实施人才扶持计划、加强数字资源库建设以及博物馆文物保护等。

  在脱贫路上,文化的力量不可忽视,我省将充分发挥文化在扶贫中的优势,最大限度调动当地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汇聚起文化扶贫的强大动力,促进农村文化面貌尤其是贫困地区的文化面貌迎来了新一轮的改观和提升,为全省文化扶贫交上一份生动的答卷。(记者 孟凌云 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