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王益区加快文化强区建设

2025-09-05
来源:智慧中国网    作者:刘倩

  漫步王益街头,口袋书房里书香氤氲,文化广场上歌声阵阵,非遗工坊内匠心传承……如今的王益区,文化气息浸润城市肌理,文化活力点亮群众生活。近年来,铜川市王益区锚定文化强区建设目标,以文化为笔、以民生为墨,让文化之“花”常开常盛,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能”。

  阵地连点成网,让文化服务“触手可及”

  有阵地才有根基,有活动才有活力,王益区聚焦15分钟文化生活圈建设,建强文化阵地,织密公共服务“幸福网”,持续完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文化服务。同时,推动公共文化资源下沉,公共文化服务的可及性、便利性显著提升。

  新村秦腔剧社、梁家塬跑马传习所、军台岭书画艺术馆……王益区不断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建设形成了一批具有文化特色、有群众基础、有氛围热度的乡村文化大院。同时,通过创建“一社区一村一文艺品牌”,激发乡土文化活力,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化开展各文艺家协会、社区(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三融合”活动,将全区9家文艺家协会与12个社区、7个村进行结对,用心打造文化艺术王益。

  深挖文脉肌理,让王益文化“活态传承”

  王益区扎实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让历史文脉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传承历史文脉,守住城市精神“根与魂”,打造特色品牌,擦亮区域文化“金名片”。

  走进柿树沟社区非遗工坊,传承人正手把手教学生制作非遗剪纸,指尖流转间,传统技艺焕发新活力。为守护好历史文脉,王益区扎实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充分发挥各文艺家协会和王益文化名人示范带动作用,广泛开展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举办“义兴燎疳”“梁家塬跑马”等具有王益元素的非遗文化活动60余场次,让古老文化在新时代“活”起来、“火”起来。

  锻造产业筋骨,让文化经济“破界生长”

  王益区积极探索“文化+”发展新路径,以文化之力,激发多元跨界创造活力。姜女文化T恤、青釉相思盏,孟姜女IP文创亮眼呈现,姜女故里秦人村落,古色古香的街巷焕发生机,深耕研学旅游,文旅融合让古老的历史遗迹与蓬勃的现代旅游激情碰撞。王益区立足本土文化资源,培育推出一批具有辨识度的文化品牌,实现“文化+旅游”双向赋能。

  壮大文化产业,激活经济发展“新引擎”,王益区坚持“文化赋能产业,产业承载文化”,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本土文化企业,重点扶持骨干企业,推动文创产品研发、数字文化内容生产等领域创新突破;打造耀瓷文创园等产业载体,形成“研发+生产+展示+销售”的文化产业链条。通过优化文化供给、壮大市场主体、紧抓项目园区、强化文化品牌,推动全区文化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精准扶持23个涵盖文创开发、耀瓷文化、非遗传承等多个领域的重点项目;成功打造省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3家、省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3家,形成了以火凤凰、耀州窑等示范载体引领产业集聚发展的良好格局。

  传承红色基因,让信仰之光“照鉴未来”

  探忆峥嵘岁月,赓续红色血脉,王益区依托军台岭红色资源,深度挖掘军台岭战斗的革命精神,修复提升军台岭战斗旧址。为更好地传承红色血脉,不断推进项目建设,围绕“纪念广场、战役复原、古驿道”三大场景,建成观景台、指挥部、文化墙等配套设施;基地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特色教育活动,围绕“爱国主义教育、干部培训、青少年研学、文化旅游”建设综合性文化旅游服务,用信仰之光,照前行之路。

  在守正创新中激活文化“引擎”,在融合发展中锻造文化“筋骨”,王益区始终将文化建设置于高质量发展战略全局,建阵地、育品牌、兴产业、传文脉,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升级,推动文化强区建设从“夯实基础”向“提质增效”跨越,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深厚文化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