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重点打造五大危急重症救治中心

2019-04-04
来源:智慧中国网    作者:张丽

  4月3日,从沈阳市政府新闻办发布会上获悉,沈阳市卫生健康委积极构建高效、便民、惠民的急诊急救服务体系,重点建设五大危急重症救治中心。

  据沈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丛雪枫介绍,目前小儿气管异物已经是小儿致死和发生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成年人也有发生的情况,但整体来说多发生于儿童,而这其中70%~80%发生在3岁以内小年龄组儿童。为此,沈阳市在医院申请、实地考核基础上,综合市儿童医疗服务总体情况,综合评估市医疗机构小儿气管异物救治能力,一旦发生小儿气管异物,向市民优先推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沈阳市儿童医院和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4家医疗机构为小儿气管异物救治医院。四家医疗机构完善院内急救流程,畅通绿色通道,全面提升小儿气管异物救治水平,截止2018年底,共救治37例小儿气管异物患者,抢救成功率100%,其中14例为外地来沈就医患者。

  沈阳市在积极开展胸痛中心创建工作中组织建设了6家经国家认证的国家胸痛中心,分别是北部战区总医院、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辽宁省人民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胸痛中心,组织专家制定了《沈阳市胸痛中心建设与管理考核细则》,确定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等17家医疗机构为我市胸痛中心建设单位,在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设置沈阳市心血管病专业质控中心和沈阳市胸痛中心建设指导中心。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闭塞20分钟,心肌几乎没有坏死,30分钟后开始出现坏死,6小时后心肌坏死比例达到85%-90%。建设胸痛中心,实施院前急救和院内绿色通道无缝链接,可以通过微信传输,救护车预谈话直达导管室,大大缩短救治时间。以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为例,急性胸痛患者首份心电图时间从建设初期的13.39分钟到目前的5.13分钟。肌钙蛋白检测时间从建设初期的76.64分钟到目前的12.9分钟。急诊术前谈话时间从近半小时到目前平均11分钟。“门球时间”(患者进入医院大门到介入手术的时间)从146.33分钟缩短到62.57分钟,最短的“门球”时间为31分钟。胸痛中心运行以来,救治核心作用逐步显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数量增加78.5%,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数量增加一倍,急诊介入手术量增加85.3%,远程心电图传输比例增加23.65%,双绕(绕行急诊和CCU直接进入导管室)患者比例增加12.74%。通过开展胸痛中心建设,推广采用快速、标准化的诊断方案,为胸痛患者提供更快、更准的评估。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是全国第一位的死亡原因,每12秒就有一人被卒中击倒,严重威胁着居民身心健康。为此市卫生健康委于2017年7月15日在全省率先公布卒中急救地图,为全国第7家,东北首家。同时公布了第一批(20家)定点医院名单,形成覆盖全市700余万人口的卒中救治网络。2018年5月23日,第二批定点医院正式发布,第二批发展5家卒中定点医院,经过两批次建设,目前有辽宁省人民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盛京医院、北部战区总医院、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等25家医疗机构纳入沈阳脑卒中救治地图,形成了25家救治定点医院+1个质控中心+120急救网络构成的脑卒中急诊急救体系。同时,确定了9家卒中血管内治疗定点医院(高级卒中中心)和16家非血管内治疗定点医院(初级卒中中心)实行分级诊疗,实现120定向转运和定向转院,覆盖八区一县。2018年卒中急救定点医院溶栓共计1500余例,增长220%。患病发病至用药时间由发布前的254.33分,缩短至214.77分,缩短15.6%,近一半的医疗机构控制在180分钟以内。2018年卒中急救定点医院行血管内治疗共计590例,20%的医疗机构将患者入院到穿刺时间控制在90分钟以内。

  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为提高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救治能力和服务质量,保证救治服务的及时性和安全性,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2014年10月起, 沈阳市卫生健康委根据《辽宁省围产期急救转诊网络管理规范》(辽卫函字[2006]378号)和《辽宁省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抢救中心评估标准(试行)》(辽卫妇幼便函[2014]23号)的要求,以《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为标准,遵循择优确定、科学布局、分级诊疗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内加强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抢救中心建设。

  目前,经省卫健委批准,沈阳地区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抢救中心已达19家(注:7家医院同时是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抢救中心),其中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2家单位为省级抢救中心,沈阳市妇婴医院、北部战区总医院和平分院、沈阳市儿童医院等5家单位为市级抢救中心,苏家屯妇婴医院等12家单位为县级抢救中心。各级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针对孕产妇常见高危因素如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子痫等制定了抢救应急预案,建立和完善抢救程序和规范,畅通绿色通道,例如沈阳市妇婴医院通过开展模拟实训来提高抢救能力和水平,沈阳市儿童医院建立了区域性医疗救护平台进行危重新生儿救治和转运。今后,沈阳将以分级负责、上下联动、应对有序、运转高效为目标,积极构建和完善沈阳地区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急救、会诊、转诊抢救网络,不断提高救治能力和水平。

  为全面推进沈阳市创伤救治能力,在全市创伤救治能力摸底基础上,按照省卫生健康委《转发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进一步提升创伤救治能力的通知》(辽卫办发﹝2018﹞353号)要求和部署,启动创伤中心建设工作,具体负责市级创伤中心建设的组织与管理,确定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等23家医疗机构为首批创伤中心建设单位。2019年2月2日,经审核申请材料、专家现场审核和论证,在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成立沈阳市首家胸部创伤中心。胸部创伤中心是为实现针对危急创伤的更快速、更高效、更专业的生命救护而设立的全方位精准救治体系。创伤中心主要承担意外突发事件、公共性群体伤害事故等导致的危及生命的人身创伤性疾病的救治任务。针对创伤发生的不可预见性、救治的紧迫性、伤情的多系统性等特点,实行整体化管理,集中优势医疗资源,将院内急诊、相关外科专业、重症医学科进行系统化整合,统一调度,将院内施救和危急重症监护救治组成无缝连接的救治链,在最短时间内给予患者及时、有效、全面的综合救治,实现“急病急治”、“多发伤多学科联合治”的目标,打造一个响应迅速、衔接紧密、治疗精准、配合默契的生命救护体系。下一步,至2019年底,沈阳市再设置3家市级创伤中心;力争以区为单位,每区确立建设1个区级创伤中心;力争在每个县域内,确立建设1个县级创伤中心。保证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绿色通道畅通,建立市创伤快速救治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