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陕西眉县紧扣人才工作重点任务,以机制创新夯基础、以精准服务强保障、以产才融合促发展,构建起“责任闭环、政策赋能、产业聚才”三位一体人才工作新格局,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织密党管人才“责任网”,激活全域联动新效能。制度化协同,强化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职能,建立22个部门协同攻坚机制,通过“季度调度+专项督查”确保政策落地见效。清单化管理,细化分解121项重点任务,建立“部门+镇街”双轨推进机制,实现人才工作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精准化识才,创新实用性技能型人才动态摸排机制,建成涵盖“六大产业链”、医疗、教育等领域的领军人物库,首批吸纳195名技术能手入库管理。
打好政策保障“组合拳”,营造近悦远来新生态。资金活水精准滴灌,统筹93.1万元专项资金,定向保障拔尖人才培养、校地合作、就业创业等关键领域,其中50.4万元专项支持21名高层次人才引进,实现“好钢用在刀刃上”。暖心服务破解痛点,走访慰问37名专家人才,为制造业企业人才申报引育奖补26万元;新增4人获评省市优才卡,落实子女入学、研修深造等关键权益;通过定向医学生招录、公开选调优秀教师等举措,破解基层医疗、教育领域人才留用难题。进修培训赋能成长,推荐1名企业管理人才赴北京大学学习进修,选派2名拔尖人才赴大理大学参加国情调研培训,推荐2人参评“宝鸡工匠”,以荣誉激励激发创新活力。
搭建校地协同“强引擎”,开辟动能转换新路径。产教精准对接,联合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共建纺织产学研基地,为3家企业定制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技术研发与人才供给双向赋能。与陕西中医药大学签订校地协议引育医疗人才,构建“培养-输送-实践”一体化体系。人才靶向引育,向淮海新能源汽车精准定向输送10名大学毕业生,实现“毕业即就业、入企即上岗”,缩短企业用人适配期。开展高素质农民“学用贯通”培训104人,举办种养殖技术实训30余场,培育乡土专家,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平台驱动赋能,县级医院联合10余家省市三甲医院共建医联体,提升临床科研能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创立“政银企”会商机制,围绕中墨纺织园建设集聚外贸型人才。搭建双向选择平台,联动30余户企业,通过春风送岗,促成112人就业。
编辑:王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