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出台三年行动计划 聚焦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

2025-04-16
来源:智慧中国    

  

  新闻发布会现场

  智慧中国讯(张丽 刘兴利)4月16日,辽宁省沈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据沈阳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深入开展国家“人工智能+”行动,加快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推动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发展与转型、城市发展与转型、社会发展与转型,经市政府同意,4月10日,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数据局六部门联合印发了《沈阳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行动计划》共分为四个部分。

  明确了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

  以新一代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动产业发展和行业应用为核心,构建“算力平台加速、数据要素流通、关键技术攻关、特色园区建设、服务业升级发展、专业人才培育”的产业生态,推动形成人工智能赋能“2+3+N”产业(行业)体系,其中,“2”是以智能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为重点发展方向,“3”是以智能运载工具、智能移动终端、智能芯片为优先培育方向,“N”是以医疗健康、数字教育、文化旅游、交通运输、商贸流通、生态农业、城市治理、政务服务为重点行业领域,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把沈阳打造成为全国人工智能创新与应用高地,为沈阳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东北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明确了未来三年的3方面发展目标

  一是产业规模稳步增长。全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700亿元,培育人工智能领域规模以上企业200家,建设人工智能产业特色聚集区4个。

  二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建成人工智能领域国家级创新平台15家,新增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载体20家,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全国领先的细分领域优势。

  三是应用场景不断拓展。累计形成人工智能应用解决方案500个、融合创新产品100个,打造特色鲜明的示范场景60个,在医疗、教育、文旅等重点领域(行业)形成应用示范。

  明确了未来三年的8项重点任务

  一是加快智能机器人研发应用。围绕网络虚拟化、具身智能等技术方向,突破复杂场景智能感知与协同等关键技术,研发工业制造、医疗辅助、全人形等智能机器人产品,巩固机器人产业优势。到2027年,突破关键技术20项,研发工业制造、医疗辅助等产品30个。

  二是推动传统装备智能化发展。围绕支撑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通用装备和重矿轨道装备的智能化改造,落实国家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要求,打造国家智能制造卓越级和领航级工厂,形成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案例。到2027年,国家智能制造卓越工厂达到10个,智能制造领航级工厂达到2个。

  三是推进智能运载工具产业化。顺应人工智能技术向未来交通领域深度渗透的趋势,攻克路线自主导航、行驶环境感知等关键技术,发展无人飞行器和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产品,加快推动智能运载工具产业创新发展。到2027年,培育发展无人飞行器、智能网联汽车等产品10个。

  四是拓展智能移动终端及系统产业。积极把握国家推动消费增长和扩大内需的机遇,加速将人工智能技术与终端产业的科技及产业基础进行深度融合,研发智能可穿戴设备、无屏显示设备、智能传感器等产品,推动终端产业自主可控。到2027年,发展智能头盔、智能眼镜、高性能传感器等产品15个。

  五是布局智能芯片核心装备。发挥沈阳集成电路装备产业优势,突破神经网络处理系统等关键技术,形成智能微控芯片、微型半导体控温芯片等产品,加快智能芯片产业发展,提升人工智能核心竞争能力。到2027年,形成智能微控芯片、微型半导体控温芯片等产品10个。

  六是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城市建设和社会治理。依托沈阳优势行业资源和科研创新能力,在医疗、教育、文旅、交通、农业、城市治理等领域实施一批行业应用示范项目,打造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标杆城市。

  七是夯实算力、数据、模型等要素基础。紧抓“数据、算力、算法”人工智能发展核心要素,建设高质量行业数据集,提升数据供给能力。推动沈阳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智能算力中心、超算中心建设,形成多元化算力体系。研发通用及行业大模型,推动大小模型协同发展。到2027年,智能算力规模达到3000P,研发通用、行业大模型20个。

  八是构建一流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加强科技创新,实现产业特色化发展,建设深度学习、具身智能等重大创新平台,打造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园区,培育人工智能服务业,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深化与先进地区的协同联动,积极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一流产业生态。到2027年,重点在皇姑区、浑南区等区域打造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园区10个。

  完善了5个方面保障措施

  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支持、强化风险管控、健全投融资机制、营造发展氛围等。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会同相关部门和地区深入贯彻落实《行动计划》,加快构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通过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快构建具有沈阳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打好打赢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胜之年决胜之战,建设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