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现场
2月10日,辽宁省政府新闻办召开2024年全省经济运行情况及2025年重点工作安排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据介绍,2024年,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聚焦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全力打造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强省建设,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实现稳中有进、稳中有增的良好态势,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去年,辽宁省在部分地区遭遇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粮食产量仍然达到500.1亿斤,成为历史第3高产年;亩均单产931.9斤,稳居粮食主产省第2位。主要是得益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持续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和资金投入创历史新高,完成建设316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比重达到61%,提高4个百分点。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464万亩、实现翻倍。建设粮食生产科技示范基地146个,带动14.6万规模经营主体应用新技术。
现代设施农业快速发展。出台设施农业发展新政策,新建改造第3代日光温室和新型钢骨架冷棚10万亩。支持200个大中型畜禽养殖场开展智能化设施升级改造,创建国家级和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20个。新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6个、居全国第1。新建深水养殖网箱100个,累计达到500个。全国最大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建成投产。设施果蔬、肉类、海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超过5%,为经济增长作出了有力支撑。
食品工业大省加快建设。重点推进粮油、畜禽、水产3个千亿产业集群建设。支持企业精深加工技改扩能项目67个,新增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00家、其中国家级9家。持续推进农产品加工集聚区提档升级,全省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实现营业收入1710亿元,同比增长7%。5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完成投资150亿元,增长7.1%。规上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高于全国2.4个百分点。
农业特色产业持续壮大。集中支持产业基础好、优势明显的25个特色产业发展,确定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区41个,建设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203个,支持383个生产经营主体发展产地初加工。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严格产品质量全程监管。建立大连海参、大连大樱桃、东港草莓等品牌标准,新增区域公用品牌7个。建设2个国家级农产品产地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农产品网络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10%。创建国家级特色产业强镇5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个,新增河蟹、绒山羊2个百亿级产业。
科技创新和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建设4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和2个国家级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组建13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辽宁创新团队。在全国率先实行农机补贴省级直接到户发放,大马力高端智能农机具、丘陵山区小型机具同比增长超过20%。开展国家二轮土地延包整县试点,在东北地区率先实现承包合同全部网上签订;顺利完成国家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12项创新措施被列为国家制度创新典型经验。
美丽乡村建设提质提速。启动实施乡村振兴补短板工程,谋划10大工程22项重点任务,实施项目2113个,完成投资317亿元。深化农村环境净化整治,开展农村环境标准化管理,城乡环卫一体化覆盖率达到57%、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8.6%,同比分别提高7个和4.7个百分点。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3个。统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新建1056个美丽宜居村,集中建设43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和1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三年行动决胜之年。农业农村系统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补短板工程为主线,围绕建设现代化大农业先行地目标,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打好打赢三年行动决胜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