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悼念王向峰老师

2022-07-19
来源:智慧中国辽宁信息中心    作者:赵 奎 礼

  【文艺理论家王向峰先生简介】王向峰(1932.11.9—2022.7.9),1932年11月9日出生于辽宁省辽中县南部的大岔村,1958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同年到辽宁大学任教,是我国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1990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定为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金贴。2007年获辽宁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成就奖。辽宁社会科学院特邀研究员,辽宁省文联和作协顾问。中国作家协会、电影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中华美学学会理事,辽宁省美学学会会长、诗词学会副会长等。先后被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渤海大学聘为兼职教授。已指导博士硕士60余名。

  著有专著《古典抒情诗鉴赏》《艺术的美学基点》《艺术美学论集》《艺术美学新论》《审美鉴赏心理分析》《青年审美手册》《审美创造的灵性》《中国美学论稿》《老庄美学新论》《美与艺术的显形》《艺术文本的解读》,散文集《缪斯的沦落》《回望的里程》,诗集《方舟之恋》《梦在天涯》等有五卷本《向峰文集》出版。王向峰《文学的艺术技巧》《论鲁迅的现实主义文艺观》《文艺美学辞典》《现实主义的美学思考》《老庄美学的要义所在》《中国美学论稿》《儒道佛禅的言语观》《艺术文本的解读》分别获1982年、1983年、1988年、1993年、1995年、1996年、1998年、2000年辽宁省社会科学奖,《艺术的审美特性》获1986年辽宁省文学奖、1992年国家教委奖,《作家应该服善》获1995年《人民日报》和中华文学基金会奖。《〈手稿〉的美学解读》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文学理论、文学评论奖。

  已出版专业著作60多部,发表论文与评论600余篇,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30多项。1990年获国家教委优秀学术专著奖, 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07年获辽宁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成就奖。

  

  惊悉王向峰老师溘然长逝,我心里发堵,悲痛难消,向峰老师的音容笑貌在我眼前晃来晃去,挥之难去。  我是一九七八年秋季考入辽宁大学中文系的,入学前就闻知辽大中文系有“三驾马车”,在国内很有名气,我就奔着“三驾马车”报考了辽大中文系。  入学以后,我走近了“三驾马车”,投师门下。“三驾马车”是对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三位教师的尊称,三位教师分别是冉欲达、赖应裳和王向峰。他们组成的教学科研团队,在辽大教师中是皎皎者,在全国同类教研队伍中也处于颠峰位置。  听三位老师讲课,那真是座无虚席、鸦雀无声,连外系的学生也来听,凳子都是从外面搬来的,过道上都是人。三位老师知识渊博、见解深邃、妙语连珠,让听课者感到终生受益。  向峰老师的讲课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更深。他每次讲课来的都很早,先和学生们进行一番沟通交流,课间休息他还在和学生们讨论不休,下课时他的讲台周围们有一批兴犹未尽的学生向他请教。  向峰每次讲的100分钟课程,学生都听到十分入迷的程度,跟着他在文艺理论的精神殿堂里遨游。向峰老师的讲课魅力,和他的术业专攻有关,和他的博览群书有关,和他的恪守初心有关。向峰老师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主攻文艺理论,又是辽宁大学首批教师。听系领导讲,向峰老师是全校教师中藏书最多的,有2千余册。这令我们惊讶不已。当时他家只有五、六十平米的房子,房间里几乎被书占满了,转身走动都困难。而他的工资收入,也大部分花在了购书淘书上。一边是知识储备越来越丰厚,一边是物质生活越来越窘迫。这就是我们的可敬的向峰老师!  更今我们敬佩的是向峰老师“知天命”之年之后的学术科研探索之路和累累硕果。  首先是“三驾马车”变成“单驾独驱”。“三驾马车”中的赖应堂老师,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患病去世,冉欲达老师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病逝,他们都是在年龄的黄金期和事业的辉煌期英年早逝的。至此,辽宁大学声名显赫的“三驾马车”只剩下“一驾马车”了,驾车人就是向峰老师了。在此后四十多年时间里,向峰老师驾着这驾马车,载着这个三人团队的梦想,孤独地然而又是信心满满地在文艺理论的精神天地里跋涉、跋涉、跋涉……。  其次是文艺理论学科由“显学”变为“衰学”。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时代变化和人们精神追求的变化,文艺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应用逐渐退潮、逐渐冷落,其“显学”地位已然退岀。对此,向峰老师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他凭着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守正创新的思维,继续开辟新的学术天地。向峰老师开创性地将美学与国学交汇融通,在国学中整理开掘美学的思想源头和艺术根脉,在美学中钻研探索国学的深远影响和经久魄力。可以说,向峰老师的这些学术研究成果,在国人中达到了无人企及的探索高度,他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做岀了独特的贡献。  再次是经历了耄耋之年的家庭悲苦。向峰老师的晚年光景有些凄凉,先是与他相濡以沫的老伴因病离世,“头白鸳鸯失伴飞”,这对向峰老师的打击非常沉重。再就是他的儿女不在身边,给他一点精神慰籍的只是时有时无的几句电话问候。再就是向峰本身也经历几次病痛折磨,有时还伴有一些惊险。但就是这样,向峰老师凭着对倾其一生心血的学术事业,没有一絲懈怠和动摇。他们的全部精神追求,都用一个“书”字串联起来了:藏书——读书——教书——写书——评书,这耗尽了他的毕生精力。向峰老师虽已“著作超身”了,但他生命的终点时刻,还在修改他的最后的书稿。  我感到愧疚的是,虽然作为向峰老师的弟子,但我的文艺理论学得并不精深,而且毕业后就跳进“农门”,在“三农”领域忙碌了几十年。但我和向峰老师还是很有情缘的,那是2002年春天,我到辽中县担任县委书记,向峰老师听说他的弟子在他的家乡当了父母官,就专程回辽中看我,师生相见十分高兴。  听向峰老师讲,他的家乡在辽中县朱家房镇,在解放军第一次解放辽中时,他在村里当儿童团长,那年他16岁。小英雄谢荣策和他是同期的村儿童团长,2个人的村子相距二、三十里路。解放以后,向峰老师读中学、念大学,最后成为一名大学教师和知名学者。  对于我的“不务正业”务农业,向峰老师有些遗憾,但他听说我奔波忙碌于辽中城乡,为老百姓致富岀力,他又感到有些欣慰。临别前,向峰老师还送我一套《向峰文集》,那是他的心血智慧的结晶。  写到此处,我心怆然。尊师已逝,往事历历;教诲犹在,文集尚存。  

  向峰老师您一路走好!

  

  【作者介绍】赵奎礼,男,69岁,辽宁康平人,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辽宁大学中文系,曾任辽宁省政府办公厅综合二处处长,岫岩县政府副县长、县委副书记、沈阳市委副秘书长、辽中县委书记、沈阳市政府副秘书长、沈阳市林业局局长等。曾任辽宁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发改委特约经济观察家、辽宁行政学院兼职教授、沈阳市委党校客座教授。现为沈阳市老科协副会长。先后出版过《利益学概论》《解读经济空间》《解说社会空间》等10余部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