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艇是一项历史悠久又充满时尚感的运动,这项运动在中国方兴未艾,大家对赛艇的起源很感兴趣。赛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动之一,最初原是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社会的一种交通工具和战争手段。赛艇作为一项体育项目,则始发于17世纪的英国,当时,泰晤士河的船工们就经常举行划船比赛。牛津大学的第一次划艇比赛在1815年举办,剑桥大学划艇比赛的最早记录则是1827年。1829年,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在泰晤士河上举行了首次校际赛艇比赛,这被视为现代赛艇运动的起源。现代赛艇运动在英国逐渐发展起来,最终成为拥有广泛追随者的运动,并成为英语国家文化特征的一部分。现代职业赛艇比赛始于伦敦泰晤士河上专业渡轮水务人员之间的比拼,到了19世纪,这些比赛变得十分流行,吸引了大量观众,职业选手之间的有奖比赛也在英国其他河流上流行起来,特别是泰恩河上的比赛,吸引了大量观众。1900年,巴黎奥运会将男子赛艇列为比赛项目;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设立女子赛艇项目,此后,赛艇赛事日益多样化,并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赛艇运动的最高组织是1892年成立于意大利的国际赛艇联合会。
赛艇运动是具有美感和诗意的运动,色彩艳丽、光滑流畅的艇体,在蓝天和碧波中,优雅的划船动作配合着流畅欢快的桨叶出入水的节奏,谱写了一首人与自然的和谐乐章。这也是一项集集体智慧和体力体能于一身的团队运动,折射了人类追求自然、和谐、奋进的精神理念。
赛艇运动在世界上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运动文化,并且已日益全球化,那么赛艇运动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如何呢?说起最早的类似于赛艇的比赛,不得不提及中国。公元前277年,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楚国民众就举行过“龙舟竞渡”。到了明朝,广东省珠江还举行过规模达30条龙舟的比赛。现代赛艇运动于1913年传入中国。当时,英国人在上海建立了“划船总会”,黄浦江上出现了赛艇。但这些仅限于一些外国人的娱乐性活动,没有形成群众性活动。赛艇运动在我国被列入一项体育运动并在群众中开展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开始的。1954年,哈尔滨市首先开展了群众性的赛艇运动。1956年11月,赛艇表演在杭州西湖举行,上海、哈尔滨、大连和杭州派人参加。1957年秋,在武汉举行了有这四个市参加的赛艇锦标赛。1959年,赛艇列入了第一届全国运动会的比赛项目,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派队参赛;1966年,在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上,中国赛艇队包揽了赛艇三个项目(单人、双人、四人)的冠军;1973年,中国加入了国际赛艇联合会;从1975年起,中国派队参加世界锦标赛。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中国赛艇取得历史性突破,夺得女子赛艇四人双桨项目的冠军。
目前,我国赛艇运动已扩展到20多个省市,一大批年轻教练员正在成长,新手不断涌现,他们在训练上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在成绩上也不断突破,成为亚洲一支颇有影响的新军。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赛艇运动正在逐步走向社会、依托社会、服务社会,成为人们健身、娱乐的好项目。中国具备运营资质的赛艇俱乐部已有200余家。
西方教育历来很看重体育,这种传统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柏拉图认为,体育是培养城邦护卫者以及哲人的关键课程。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教育论》中则将体育提高到与德育、智育同等重要的地位。赛艇运动要想发展得好,必须赋予其文化的积淀,让它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世界上著名的大学如英国的剑桥、牛津大学,美国的耶鲁大学、哈佛大学,澳大利亚的墨尔本、悉尼大学,日本的早稻田、庆应大学,我国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大学都有赛艇队。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牛津剑桥赛艇8人对抗赛中,每年3、4月之交的一个周末,在泰晤士河上长约7公里的赛区,牛津、剑桥两队选手在河上你追我赶。这场对抗赛每年都吸引着25万以上的观众汇聚于泰晤士河两岸,上亿观众通过直播观看两所顶尖名校间的较量。近190年来,“牛津——剑桥划船赛”除了因为两次世界大战以及2020年新冠疫情而中断过之外,从来不曾因为天气原因取消过。史蒂芬•霍金,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因为身体原因几乎一生都被困在轮椅上,他就曾经是牛津赛艇校队的一个运动员。美国的常春藤名校也对赛艇运动青睐有加。美国历史上第一场校际比赛就是哈佛大学与耶鲁大学之间的赛艇对抗赛。耶鲁大学赛艇队成立于1843年,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运动队,但他们的校内训练还是太孤单。1852年,耶鲁大学赛艇队向哈佛大学赛艇队发起挑战,这是美国大学之间赛艇比赛的开端。2016年,国际名校赛艇挑战赛被纳入国家水上运动精品赛事提升计划,如今该系列赛事每年在国内多座城市举办不同分站的比赛,吸引了包括哈佛、牛津、剑桥、清华、北大等十几所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参与。东北大学作为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的母校,历来重视体育运动。东北大学赛艇队,是在2018年5月10日由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钱晓龙教授发起的。东北大学赛艇队成立的目的,就是在高校弘扬高水平体育文化,给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供优质平台。赛艇队每周组织固定活动,许多老师都积极参与,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唐立新,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武建军,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著名教授于戈,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刘丽君,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最年轻的女教授张亚男等。目前,队伍由40名教师组成,年龄分布从25岁到60多岁。同时,还有许多本科生、研究生也都积极参与活动,加深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赛艇队成立以来,已经连续参加三届沈阳赛艇国际邀请赛,队伍不断扩大。目前,大约由30多人组成的参赛队正在为参加第四届沈阳国际赛艇邀请赛积极备战。
被称作“工业文明之花”的赛艇运动,需要平静的河流等独特的自然环境,也需要先进生产制造业的强有力支撑,这与沈阳的经济特色、气候条件、城市风貌和文化底蕴高度契合。
沈阳拥有“中国最美城市静水赛道”之美誉的浑河,其秀美而充满激情的生态体育环境,是沈阳独有的资源。在沈阳大力发展赛艇运动,能够拉动沈阳体育消费规模持续增长,促进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弘扬沈阳城市文化,助力沈阳全面全方位振兴发展。
首先,发展赛艇运动,有利于形成赛艇产业品牌效应。制造赛艇本身需要碳纤维、合金材料、软橡胶、玻璃钢等行业产业的支撑。沈阳是传统的工业制造大市,完全有能力承接赛艇制造业务,这能为沈阳制造业开辟新的天地。赛艇制造需要高科技赋能,将现代科技融入体育器材,是体育运动不断取得突破的有效途径,赛艇的重要配套器材同样需要与高校、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联合,加强关键技术攻关,研发“专精特新”产品,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大力打造赛艇项目IP,全方位带动沈阳相关产业发展。
第二,推广赛艇运动,有利于经济结构优化。赛艇运动的辐射能力强、联动性广,能有效促进其它产业的共同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赛艇比赛效应,能够增加体育锻炼人口数量和体育消费,扩大体育市场的需求,拉动体育用品等市场;全面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使零售业、餐饮、酒店、旅游等产业服务水平大大提升。随着赛艇IP的打造,会吸引许多目光关注沈阳这个城市,感受到沈阳的城市魅力,挖掘到沈阳的商业价值,这让许多投资者愿意来沈阳投资,推动沈阳经济发展。能促进消费升级,赛艇是一项健康而充满活力的运动,相关设施沿浑河而建,将会形成靓丽的风景线,同时配合水上运动嘉年华、亲子游娱等展演项目,促进体育艺术娱乐活动与公园业态叠加融合,彰显浑河文化、工业文化的独特性,吸引更多城市居民和旅游者,成为网红打卡地,这自然带动周边票务、酒吧、咖啡馆等服务行业消费升级。
第三,有利于提高城市建设水平,提升城市的显示度和知名度,并营造浓郁的体育氛围。赛艇比赛的举办,离不开城市建设,要有发达完善的交通、通信、酒店等配套设施作支撑。举办国内外大型赛艇赛事,是沈阳公共基础设施改善和公共事业发展的良好契机,也是加快沈阳城市建设、文化发展的助推器。从奥运会申办对城市发展的助推作用来看,汉城奥运会,迅速使经济、文化腾飞的韩国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巴塞罗纳奥运会,使巴塞罗纳一跃成为欧洲第七大著名城市。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在青岛举行,青岛市在建设铁路、优化海上交通、提升信息和通信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投资200多亿元,高效推动了地方城市建设,增强了城市软实力,改善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品质。
体育让城市有了区分度,一项具有鲜明特色的体育运动,常常在无形中塑造了城市的品牌,提高了城市的地位与声望,增加了人们对城市的了解,扩大了城市的知名度。通过赛艇赛事,积极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能够丰富城市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加强居民强身健体的良好意识,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营造团结、友爱、拼搏的浓厚氛围,促进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首先,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是保证赛艇运动发展的前提。要借鉴先进项目的发展经验,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室内外水上运动场馆、水上运动码头,建立救援系统,做好浑河公园绿地建设、户外运动营地等,这对于发展赛艇项目具有重要意义。用好数字新媒体、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建设“互联网+体育”配套设施,做好赛艇项目智慧运营大文章。第二,要加快赛艇运动的普及化、大众化。传统赛艇项目模式单一且难度较大,让人无法在短时间内掌握技术感受到项目乐趣,因此赛艇运动可以结合实际,简化项目难度,扩大项目受众面。在保持传统比赛形式的基础上,开发新型趣味性比赛方法,通过每年固定比赛项目,形成赛艇项目独有的运动文化,从而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第三,要联动发展与赛艇相关的运动项目。一方面,可以从器材上下功夫,增加传统陆上项目,填补季节性缺失。传统赛艇项目受季节性影响,在沈阳只能夏季开展。可以通过增加陆上划船器、室内划桨池等方式,让人们不受时空限制,体验赛艇乐趣。另一方面,可以结合沈阳气候情况开发新型冰上赛艇旅游项目,现在国内还并没有城市正式开展这项运动,沈阳可以抓住机遇,引领和推动我国赛艇项目的发展。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降低相关费用,把赛艇运动做成惠民利民的项目。在欧美,赛艇运动商业化模式发展成熟,人民参与该项目的费用相对较低,使这项运动可以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沈阳的赛艇运动也要以此为发展目标。第四,可以在大中小学生中开设相关选修课。目前,中国赛艇产业增长势头总体向好,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开始投入到这项运动中来,充分保证了参与赛艇运动人口的可持续发展。而学校是培养青少年运动爱好的黄金时期,大中小学校要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将赛艇带入课堂,组建自己的赛艇队,举办以青少年为目标人群的赛艇训练营活动,以此培养学生对赛艇项目的热爱。为推动技术革新和培养领军人才,今年5月,教育部公布了首批12所知名高校承建未来技术学院的名单,东北大学未来技术学院位列其中。通过前面介绍我们知道,大学在赛艇运动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为促进沈阳赛艇项目发展,东北大学赛艇队将携手东北大学未来技术学院一道,邀请国内其他11所高校举办未来技术学院赛艇联赛,运用好大学的优势,充分调动社会和高校的协作积极性,促进创建赛艇比赛协会或俱乐部,提升赛艇运动在高校的影响力。
第五,要形成赛艇品牌效应,传播独具特色的沈阳赛艇文化。沈阳应借鉴其他兄弟城市的先进经验,利用沈阳城市特色和赛艇运动优势,充分吸引社会资本和社会团体介入,广泛开展校际联赛、俱乐部联赛、青少年业余赛事等,提高吸引力,在国内外形成沈阳赛艇品牌效应;开展赛艇运动专家论坛,展开促进运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研究,扩大影响力;加强宣传,要充分整合电台、报纸、微博、微信等各种新闻媒体,利用好抖音、快手等广大青年喜爱的新的传播方式,以恰当的方式将沈阳赛艇运动引流到新的传播方式中,以传播独具特色的沈阳赛艇文化;要具有产业链思维,将沈阳赛艇运动制作成纪录片、电影、电视剧、甚至漫画等形式,给人以深刻的记忆;擦亮沈水名片,浑河沈阳段历史上曾称为沈水,这是沈阳城市名字的由来,更是沈阳人民心底的记忆,恢复浑河沈阳段沈水的名字,符合历史事实,尤其重要的是“沈水”一词更亲切、更具有历史和文化底蕴,更与沈阳城市文化相符合。沈水两岸风光独特,绿草如茵,岸边木栈亲水平台让人贴近自然,河面波光倒影,风景如画,随着“沈水”名字的叫响,将会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同时也将有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到赛艇运动中来。
东京奥运会上,曾经在沈阳浑河赛道上训练四年的中国赛艇队队员崔晓桐与队友一起夺得女子四人双桨金牌,刘爱杰感谢辽沈地区多年以来为中国赛艇运动作出的巨大贡献。“辽宁体育人才辈出,辽宁运动员是中国赛艇队的主力军,为中国赛艇队作出了巨大贡献。辽沈地区是中国赛艇人才的重要输出地,很多沈阳籍优秀运动员在国内外大型赛事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所以,中国赛艇队2024巴黎奥运会备战计划正式启动后,中国赛艇协会主席刘爱杰曾在沈阳国际赛艇中心表示:“这是我第一次来到浑河,亲身感受这里的训练、比赛条件后,感觉这条赛道真的非常棒!在繁华市中心能有这么宽阔、安静、美丽的静水赛道,很难得。浑河赛道把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元素结合起来,是一道城市中央的美丽风景线,赛道条件要超过英国伦敦的泰晤士河和美国波士顿的查尔斯河。”浑河赛道条件优越,特别是地处北方的沈阳市夏季相对天气凉爽,具备成为中国最出色水上运动夏训基地的所有条件。中国赛艇协会已经计划把中国赛艇队明年和后年的夏训放在浑河,给队员们创造最好的夏季训练条件。当了解到沈阳浑南区的33所学校每周都开设赛艇课时,刘爱杰欣喜地说:“赛艇运动在欧美的很多学校非常流行,希望通过进校园活动,做好普及,更加希望沈阳能划出更多、更优秀的赛艇人才。”
此外,在中国赛艇协会首席战略官房学峰制订的赛事计划中,全新升级的赛事将于每年十一长假期间举办,把赛事打造成人民的体育节日。中国赛艇协会的助力下,沈阳将打造“百年水上运动赛事”,将文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理念融入其中,打造一项中国领先、世界顶级的标志性体育赛事,成为沈阳的新名片。
【作者介绍】孙雷,东北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化学者。中国共青团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政协沈阳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政协沈阳市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委员会委员、常委。研究方向为大学文化、高等教育管理、高校党建、思想政治教育。现任中国教育战略发展学会思想道德建设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等多个学术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