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奋力实现新突破

2021-03-24
来源:智慧中国辽宁中心    作者:张丽

  

  新闻发言人:辽宁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花蕾

  3月23日,辽宁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开启‘十四五’·迈向新征程”主题系列第四场新闻发布会。辽宁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花蕾介绍“开启‘十四五’·迈向新征程”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有关情况。

  辽宁教育站在新起点经过“十三五”期间的改革发展,辽宁省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8.6%,比2015年提高22个百分点,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过80%,“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有效缓解。2019年,我省全域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评估验收,成为辽宁教育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职业教育发展驶入快车道,辽宁成为“部省共建、整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6个省份之一。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显著提升,448个专业入选教育部一流专业“双万”计划,188个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学科新增国家级高端人才403人、国家级科研奖励29项、国家重点项目116项。

  这些都为辽宁“十四五”期间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奋力实现新突破“十四五”期间,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将取得新突破,教育将充分发挥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着力补短板、锻长板,奋力推进新时代辽宁教育取得新突破,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推动全省教育战线及时跟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抓好《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学习使用,确保入脑入心、真正学懂弄通做实,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教育系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院)和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与管理,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阐释。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构建爱国主义教育长效机制。

  二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党建工作,全面压实高校党委管党治党和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完善中小学领导体制,研制推进我省中小学领导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研究制定《辽宁省民办高校党组织书记选派管理办法(试行)》,落实《辽宁省民办学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清单及责任分工》,加强民办高校、民办中小学校、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加强学校党建带团建队建工作。

  三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配齐配强专职思政课教师,提高思政课“抬头率”和“点头率”。推进全省义务教育阶段民族学校三科统编教材使用全覆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定辽宁省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工作的具体办法。推进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打造一批“三大球两小球”和冰雪体育传统特色学校。争取与教育部联合举办2021年“和平杯”国际青少年足球邀请赛和大学生国际赛艇比赛。推进大中小美育一体化发展,构建各学段有机衔接的美育体系。出台辽宁省《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若干措施》,建立具有辽宁特色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

  四要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强化学校育人主体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和家庭经济负担。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今年年底前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46%。推进集团化办学改革,年底前实现集团化(联盟)成员学校数量占义务教育学校数量的80%,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和“公民同招”。加强省级特色普通高中建设,年底前新建成35所左右省特色普通高中。

  五要推动职业教育实用高效发展。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推动《教育部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实用高效发展 提升服务辽宁振兴能力的意见》各项任务落实落细,构建职业教育发展新格局。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改革,共建一批产学研用产业学院,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推进中职、高职、职教本科一体化培养,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建设,承担高层次学徒制试点工作任务。发挥职业院校培训资源优势,培育一批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和特色职业培训学院,依托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建设“辽菜师傅学院”。

  六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深入实施本科教学改革15条措施,加强优良学风建设,全面推进教考分离和学分制改革。围绕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开展学位点动态调整工作,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支持具备条件的高校设置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坚持开放办学,深化校际、校所、校地、校企、校军合作,推动学校在学生联合培养、教师互聘、平台开放、协同创新等方面加强合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和科技资源共享,在辽宁振兴发展的生动画面和宏大场景中展示我省教育的新作为。

  七要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加快推进高校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推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和产学研用一体化,构建实质性产学研联盟,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贯通,助力辽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围绕老字号、原字号、新字号“三篇大文章”和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引导高校科学布局支撑辽宁振兴发展原始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学科专业,做实本科专业“调停转增”,增强高校学科专业设置的针对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围绕新材料、种子安全、生物安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以“军令状”和“揭榜挂帅”方式,组织高校科研人员开展科研攻关,努力破解“卡脖子”问题。

  八要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对标对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出台辽宁省贯彻落实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破除“五唯”顽瘴痼疾。稳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确保“3+1+2”新高考平稳落地,启动全省中考改革。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教育督导“长牙齿”。深入总结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大规模在线教育的经验,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

  九要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持续落实“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备忘录。继续推进国际产学研用深度合作,努力攻克一批制约辽宁振兴发展的核心技术。组织实施“中外双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俄乌白留学专项”等国家重点留学项目。积极推进中外合作办学部省联合审批工作,成立全省中外合作办学专家评审委员会。进一步加强全省外籍教师聘任与管理工作。

  十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的第一标准,严格落实新时代高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完善教师荣誉表彰体系。开展中小学在职教师违规有偿补课专项整治。推动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素质。持续狠抓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保障,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推进落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实施意见,让教师静心专心教学。

  全力开创新局面: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全省教育系统将把握和用好重大战略机遇期,重点推进四个方面工作,为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方面。将深化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打造“三大球两小球”和冰雪体育传统特色学校300所。完善五级体育训练竞赛机制,确保“人人有项目、班班有队伍、月月有赛事、校校有品牌”。聚焦教会、勤练、常展,构建各学段有机衔接、课内课外深度融合的美育体系。认真落实作业管理相关规定,让学校的责任回归学校,让家庭的责任回归家庭。加强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坚决做好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整顿工作,把学生从校外学科类补习中解放出来,把家长从送学陪学中解放出来。

  在推动基础教育发展方面。将多渠道扩大优质普惠幼儿园学位供给,增加四万个优质普惠幼儿园学位,落实《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行动计划》,规范办园行为,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统筹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选树一批集团化办学先进地区和学校典型,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和示范校建设。

  在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方面。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改革,校企共建一批产学研用产业学院,建设20个左右省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推进“双高计划”,建设20所左右省级高水平高职院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特色专业群,50所左右省级优质中职学校和50个左右优质专业群。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开展高等职业教育星级专业、卓越专业评估。

  在推动高等教育发展方面。将深入实施本科教学改革15条措施,全面推进教考分离和学分制改革。围绕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扎实推进“四新”学科建设,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评选300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2000门左右一流本科课程。成立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促进校地、校企就业创业供需对接,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加快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实施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100项,评选省级优秀学位论文180篇,构建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