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问鄂尔多斯”系列之一:沙漠变绿洲了吗?

2019-01-18
来源: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独贵塔拉镇道图嘎查王连斌一家,早年间为了躲避沙害,曾被迫举家外迁谋生。当时,他所在的村民七社20多户人家搬走了近一半。2016年他和老伴又返回了家乡:“当年,流沙把整个村子都占了。”如今,随着外迁人员回归,村民增加到了30多户。

  依托库布其国家沙漠公园,道图嘎查里很多村民都做了农家乐。

  鄂尔多斯土地沙化面积一度达到7.99万平方公里(总面积8.68万平方公里)。为了征服沙漠,20世纪50年代,国家在鄂尔多斯地区“禁止开荒”,鄂尔多斯境内陆续开始出现治沙站、国有林场治沙主体等。同一时期,在两大沙漠周边旗县涌现出许许多多治沙领军人物和先进治沙技术。

  

  沙漠变绿洲,如今绿色鄂尔多斯引世人点赞。(李楠桦 摄)

  沙漠变绿洲,鄂尔多斯唱响绿色变奏曲

  鄂尔多斯市位于中国北疆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西、北、东三面为黄河环绕,境内北有库布其沙漠,南有毛乌素沙地,东部为丘陵沟壑区,西部为波状高原硬梁区,年均降水量仅为150至350毫米,是全国沙漠化和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数据显示,鄂尔多斯市荒漠化土地总面积7.8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90.7%;沙化土地总面积5.41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62.1%。

  土地荒漠化和沙化不仅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沙区群众贫困、自然灾害频发,而且严重阻碍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是我国沙漠化和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鄂尔多斯人决心改变命运。

  经过一代代鄂尔多斯人的努力,曾经肆虐的沙漠在一步步退却,一度枯瘦的山沟在一天天丰腴。从新中国成立到2000年,51年的时间,鄂尔多斯的森林覆盖率只增加了7.51个百分点。2000年建设“绿色大市”以来,全市森林覆盖率平均以每年以近1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15年完成森林覆盖率14.34个百分点,超过51年建设总和。

  

  库布其沙漠已生机盎然。(李楠桦 摄)

  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下,鄂尔多斯在沙漠治理实践中探索出“库布其沙漠治理经验”,唱响新时代的绿色赞歌,铸就新征程的绿色传奇。库布其,这个昔日的“死亡之海”,今朝变成了“希望之海”,“库布其沙漠治理经验”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生态鄂尔多斯”这张绿色名片更加响亮、璀璨,“库布其精神”更是誉满神州、蜚声海外。

  

  杭锦旗穿沙公路两端植被覆盖。(李楠桦 摄)

  2013年,鄂尔多斯荣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2015年,鄂尔多斯市获“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

  这两张重量级的绿色名片,见证了鄂尔多斯由黄到绿的绿色嬗变。“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是评价一个城市绿化成绩的最高荣誉,最能反映城市生态建设整体水平,鄂尔多斯作为中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典型代表,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全国沙漠化和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能获此两项殊荣,充分体现了鄂尔多斯生态建设取得的显著成绩。

  发展沙产业,让沙地成为“聚宝盆”

  鄂尔多斯黄沙染绿成为举世瞩目的惊叹号,但绿色远没有为当地治沙划上句号。如何发展沙产业,使沙区人民脱贫致富,为治沙赋予了新的内涵。

  沙地,其实是个“聚宝盆”,尤其是沙生植物。

  甘草,既是药材,又能固沙、改良土质。杭锦旗出产的“梁外甘草”,久负盛名。

  过去20多年里,杭锦旗在防沙治沙过程中,鼓励农牧民和企业种植甘草等有经济价值的植物,生态、经济效益一举两得。目前,全旗人工甘草种植面积达到100多万亩。

  “麻黄草主要供应几大中药厂,一亩年产干草300公斤左右,纯收入超过3000元。”达拉特旗白土梁林场场长王双喜说,林场种植麻黄5000亩,是国内最大的麻黄生产基地之一。

  目前,鄂尔多斯市的肉苁蓉、枸杞等药材种植面积也在增长,药材加工产业日益壮大。

  干旱半干旱的自然条件,使鄂尔多斯的灌木资源占到森林资源总面积的80%,拥有了“灌木王国”的美誉,平茬复壮的生理特性为林沙产业发展创造了独特的条件,成功地践行了钱学森的沙产业理论。“反弹琵琶,逆向拉动”,成为鄂尔多斯生态建设的创新之举,它使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相融合,绿了荒漠,富了百姓。

  目前鄂尔多斯全市已建成林沙产业原料林基地2839万亩,建成天骄资源沙棘食品、高原杏仁露、毛乌素生物质热电厂等大型林沙企业20多家,打造了成吉思汗陵、恩格贝、响沙湾、七星湖等生态旅游景点20多处。2015年,全市林沙产业总产值达到45亿元,农牧民来自林沙产业的人均收入2600元。

  2016年以来,鄂尔多斯市林业局把发展经济林产业作为改善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增加农牧民收入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突破口来抓,不断扩大以沙棘、山杏、红枣、肉苁蓉、文冠果、葡萄、枸杞、海红果等为主的经济树种栽植面积,因地制宜建设集种植、采摘一体化的景观型、果园式休闲采摘园、林家乐,着力建设了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特色经济林种植基地,大力发展果品加工利用等高效林业项目建设,不断延伸林业产业化链条,使经济林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责编:刘泽、张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