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三个专项整治”相关工作取得实效

2025-08-08
来源:智慧中国网    作者:张丽

  

  新闻发布会现场

  8月8日,吉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全省电动自行车、动火作业和建筑保温材料“三个专项整治”相关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

  省消防救援总队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消防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遏制电动自行车、建筑保温材料以及动火作业等领域火灾多发势头,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去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电动自行车隐患全链条整治、建筑保温材料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和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治理等3个领域专项整治。

  在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方面:去年5月16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方案,明确了14个部门、五大领域安全监管责任,包括规范标识设置、加强销售企业监督管理、实施登记管理、严查非法改装、强化规划管控、推进既有小区增设设施、规范充电费用等22项具体任务措施。整治行动以来,吉林省各地各部门紧紧围绕电动自行车销售、使用、维修、改装、停放、充电等各环节狠抓安全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电动自行车领域的突出风险和火灾总量显著下降;二是各级整治专班牵头、统筹和调度的工作效能发挥明显;三是车辆停放充电的供需矛盾得到有效缓解;四是严厉打击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的违法行为;五是从严查处车辆违规停放和充电行为已形成常态;六是事故溯源调查和追责力度持续加大。按照行动总体部署,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整治将持续到今年年底,任务还很重,省级整治工作专班将会同相关部门,指导各地继续深化推进,完成既定工作目标任务,务求取得实效。

  在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和建筑保温材料安全隐患专项整治行动方面: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印发的《关于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安全管理的若干措施》和《建筑保温材料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方案》要求,今年2月19日,省政府发布《焊接与热切割动火作业六条禁令》,进一步加强全省范围内动火作业安全管理;3月17日,省安委会印发《吉林省建筑保温材料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方案》,针对建筑保温材料实施“一件事”全链条治理。在整体步骤安排上,2025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集中整治行动;2026年,持续深化整治工作,并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整治成果;整治工作的全过程,将紧紧围绕全省坚决防止发生“较大以上亡人火灾事故和有影响的火灾事故”的防火工作目标,不断压实安全管理责任,力争通过系统整治,防范化解重点领域安全风险。

  省公安厅交通管理总队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全省公安交管部门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便利群众出行为目标,在登记管理、秩序管控和通行保障方面积极推进创新治理,全力为电动自行车安全、顺畅出行营造良好环境。

  一是登记管理方面。推动各市(州)出台电动自行车过渡期管理政策。联合电动自行车销售店铺,推行“带牌销售”一站式服务,进一步便利群众办理电动自行车牌证业务。

  二是秩序管控方面。将电动自行车作为交通事故预防的重点,开展专项治理。组织快递、外卖企业召开座谈会,督促企业完善内部管理机制、落实安全主体责任,积极构建“警企联动、共建共治”的闭环管理机制。

  三是通行保障方面。以实施城市道路交通精细治理提升行动为契机,优化改造非机动车道近500公里。推广城市路口慢行一体化设计,打造非机动车二次过街示范路口44处,进一步提升通行安全保障水平。

  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几年,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建设试点等工作,有序推进既有居民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截至去年底,全省居民住宅小区建成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12.7万个,其中全链条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增设4.78万个,省住建厅主要从四个方面推进建设工作。

  一是制定建设计划。各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单位对既有居民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等情况进行摸底排查,按照“能建尽建、布局合理、安全规范、便民高效”的原则,在满足城市规划、消防安全等前提下,制定充电设施增设计划,力争2025年底前,符合条件的既有居住小区电动自行车实现停放场所和充电设施全覆盖。

  二是建立完善标准。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会同财政、自然资源、金融、机关事务管理、消防、电力等部门研究制定既有居住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指导意见,编制建设图集,为建设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提供技术支撑。对于已纳入改造计划的城镇老旧小区,原则上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和充电设施建设纳入改造内容,与改造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审查、同步施工、同步交付。

  三是规范建设场地。鼓励既有居住小区增设充电设施优先选择设置在室外露天区域,不得占用消防车道、建筑间距和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不得影响室外消防设施、疏散通道、救援通道的正常使用。对无固定停放场所、场地资源紧张的小区,研究探索利用小区周边有条件的公共场所、边角地等建设公用充电设施。

  四是优化手续办理。推动建立规划、消防、住建、电力等部门联合审查机制,在符合消防等安全要求、不改变公共空间属性的前提下,简化相关手续,经过有关部门、建设单位、业主代表等联合验收后使用。今年上半年又增设充电设施6564个。

  下一步,省住建厅将坚持分类施策,指导各地继续推进和落实好既有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更好地满足居民充电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