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0日,安徽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宣语天工实践团”走进泾县,以实地调研开启“三下乡”实践,解码千年非遗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密码。
参观中国宣纸文化园(摄影 张春蓉)
在中国宣纸博物馆,唐代经卷与宋代抄纸场景交织,勾勒出宣纸千年脉络。队员们了解到,宣纸以青檀树皮、沙田稻草为原料,经独特配比与繁复工序,成就“韧而能润”的特性,其“千年不坏”的耐久性更成为故宫古画修复指定用纸。
实践团成员体验宣纸制作(摄影 张春蓉)
车间内,实践团亲历“沉浸式匠心课”。捞纸匠人竹帘轻舀即成0.1毫米纸坯,同学们反复尝试抄纸,在失败中体悟“薄如蝉翼”背后的十年功力。三丈三特种纸车间里,古法与现代设备的碰撞,更让学科与文化产生共鸣。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是学校深化实践育人、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举措。“宣语天工实践团”将依托专业撰写研究报告,通过短视频传播工艺知识,持续延续非遗传承热度。下一步,学院将持续引导学生扎根基层,为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时代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