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检查的政策大背景下,如何创新生态环境执法监管模式、提升非现场执法效能,已成为生态环境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山东省济南市推出“码上换炭”数字化监管平台,围绕企业VOCs治理设施中活性炭更换这一难点问题,走出一条智能化的监管新路,为各地生态环境执法创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践样本。
活性炭作为中小企业治理VOCs的核心耗材,其使用和管理一直是个棘手问题。填充量不足、长时间不更换、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甚至换炭记录造假等情况屡见不鲜。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削弱了VOCs治理成效,更容易形成监管盲区,加剧了生态环境执法的难度与复杂性。传统监管模式下,生态环境部门时常陷入“人海战术”困局,人力成本高、覆盖面有限,难以实现有效监管。
“码上换炭”数字化监管平台的出现有助于破解这一治理难题。平台通过构建全流程数字化管理闭环,能够有效打通企业与监管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企业只需扫码录入换炭信息,即可实现台账云端存档;生态环境部门则能在管理端实时审核,一键调取关键数据。同时,平台具备智能预警功能,可在换炭时限前分阶段推送提醒,避免了活性炭超期使用带来的环境风险,为VOCs减排装上“智能阀门”。
从执法效能看,“码上换炭”数字化监管平台有助于推动监管方式实现质的飞跃。依托平台,监管部门实现了从“线下逐户排查”到“线上实时监控”的转变,核查效率大幅提升,人力成本显著降低。逾期提示功能更能精准锁定异常企业,实现靶向监管,有效破解了涉VOCs企业监管覆盖难、效率低的难题。
“码上换炭”数字化监管平台的应用实践表明,数字化监管不仅能提升非现场执法的精准度与效率,更能为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注入新动能,为各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