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榆林市清涧县,有这样一位医者,他既是守护百姓健康的仁心医生,也是推动医疗事业发展的先锋,更是九三学社基层社员的杰出代表,他就是陈向波,管理学博士、在读医学博士,出生于榆林市靖边县、主任医师、榆林市有突出贡献专家,西北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清涧县人民医院院长,同时还是清涧县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榆林市劳动模范、榆林市第五届政协委员、清涧县第十九届人大代表、清涧县政协第十届委员,多次荣获省、市、县先进工作者称号,长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医务工作者与九三学社社员的责任与担当。
矢志从医,攀登学术高峰彰显社员进取精神
陈向波的从医之路,是一部不断进取、追求卓越的奋斗史,也生动展现了九三学社社员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1998年9月,他踏入陕西省医专医疗系临床医学专业求学,2001年毕业后扎根清涧县人民医院。一路勤钻医术不辍学业,成为九三学社社员后,他深受党派“民主与科学”精神的激励,从未停止学习的脚步。2011-2014年,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专业攻读在职硕士研究生;2012-2015年,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完成外科学统招研究生学业。凭借对知识的渴求,他先后取得延安大学、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获得菲律宾永恒大学工商行政管理博士学位,如今仍在西安交大生命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继续深造。他将对医学知识的探索与九三学社社员追求科学真理的信念紧密结合,不断向着更高的学术山峰攀登,为基层医疗事业注入知识与活力。
医者仁心,临床一线践行党派服务宗旨
自踏上工作岗位,陈向波始终将患者的健康与需求放在首位,以“医者仁心”为信念,在临床一线默默耕耘,践行着九三学社“爱国、民主、科学”的宗旨。2015年,他凭借出色的工作表现被卫生系统评为“榆林市劳模”;2020年,荣获“陕西省健康扶贫贡献奖”,同年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创新研究中心斩获科技进步“一等奖”;2023年,被榆林市人民政府授予“榆林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2024年,被榆林市联防联控办授予二等功。这些荣誉见证着他在医学道路上的累累硕果,也彰显着他作为九三学社社员服务群众的初心。
陈向波完成清涧县首例成人IV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
在医术钻研上,陈向波敢于突破、勇于创新。2007年初,他率先在县医院开展髋关节置换手术,截至目前,已独立完成各类手术约5000台。2022年7月,他完成首例“成人老年Ⅳ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为脱贫户刘生福节省了大额手术费用,该事迹被央视农业农村频道专题报道,成为医疗帮扶的典范,让无数患者重燃生活希望。他用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奉献,为患者带去健康,展现了九三学社社员在医疗领域的责任与担当。
创新管理,领航医院发展贡献社员智慧
作为医院管理者,陈向波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为清涧县人民医院的发展孜孜奉献,也为基层医疗事业发展贡献着九三学社社员的智慧。他全力推动医院的发展,使医院综合实力实现质的飞跃;积极推进医院纳入国家卫健委“千县工程”计划这一重点帮扶项目,将影像科打造升级为综合能力在榆林市南六县名列前茅的“红影之家”,并累计为医院争取到约3000万的设备支持,极大提升了医院的诊疗水平。如今,清涧县人民医院在市、县卫健系统获得高度认可,医疗技术也赢得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他将九三学社社员的创新思维与管理能力融入医院发展,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积极贡献力量。
跨界深耕,辐射引领展现社员担当
此外,陈向波还活跃于多个医学专业领域,担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县培训基地委员、陕西医学会重症分会理事、陕西省骨科学会等多个协会会员,积极参与学术交流与技术推广。在这些工作中,他充分发挥九三学社社员的桥梁纽带作用,将先进的医学理念和技术引入基层,为提升区域医疗水平贡献智慧和力量。他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九三学社社员在专业领域的引领作用,促进了基层医疗事业的整体发展。 从临床一线的“生命守护者”,到医院发展的“领航者”,陈向波用行动书写着医者大爱,用奉献诠释着劳模精神,更用坚守与拼搏展现着基层优秀九三学社社员的风采。他以坚定的信念、精湛的医术、创新的思维,在医疗事业的征程上不断前行,为守护人民健康、推动医疗事业发展持续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是九三学社基层社员中的一名默默奉献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