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观中国:创新发展硬科技 服务新时代西部大开发

2024-11-18
来源:智库界    作者:徐蕴峰

  2024硬科技创新大会在西安成功举办,本届大会由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主办。西安作为“硬科技”的概念发源地和创新策源地,自2017年开始已经成功举办了七届硬科技创新大会,“硬科技”已成为西安最亮丽的城市名片,硬科技创新大会也已成为集聚创新资源、展示科技成果、促进产业合作的重要平台。

  本届大会以“硬科技·新质生产力”为主题,联动举办中国机器人大赛这一影响力最大、综合技术水平最高的机器人学科竞赛,着力展示硬科技创新发展典型案例、项目和成果,聚力打造一场集学术交流、会议会展、科技招商、产业融通、国际合作等为一体的科技盛会。大会开幕式发布西安“硬科技重大突破”和西安“国家科学技术奖落地创新成果”,发布了《2024中国硬科技创新发展白皮书》。同期举办“一带一路”硬科技成果交易大会,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发展研讨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交流会议、国家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会议3个平行分会,以及若干个会议、大会分会场、硬科技产业招商推介等系列活动。重点围绕硬科技前沿发展趋势、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人工智能及未来产业发展、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创新合作等重大议题开展研讨、交流和合作。

  作为“一带一路”核心枢纽城市、国家中心城市、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全国第四个获批建设国家“双中心”的城市,西安聚集了一批全国重点实验室、“双一流”高校、科技型领军企业,创新资源富集,产业基础雄厚,已成为我国西部地区的创新引领者。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兴产业,加快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提高西部地区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西部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指引西部地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更加主动服务对接区域重大战略。

  构建新质生产力,硬科技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引擎。西安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创新发展硬科技为重要抓手,加速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西部地区加快形成发展新动能,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近年来,在硬科技的引领带动下,西安城市创新实力稳步增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24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排名,西安攀升至全球第18位,连续两年进入前20序列。今年,西安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30项,数量居全国前列。西安硬科技发展成效具体体现在:

  硬科技创新基础不断夯实。西安持续加大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投入,支持高校院所、重点企业打造重大创新平台。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建设稳步推进,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建设正式启动。西安已组建30家全国重点实验室,设立长安先导产业创新中心,超算中心、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进入国家算力网络。西北有色院成功获批建设国家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

  硬科技创新主体加速壮大。西安大力实施科技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个工程,布局建设光子、新材料、氢能等7个产业创新聚集区,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力军。2023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5.56%。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突破1.3万家和1.6万家。

  硬科技创新机制更加完善。西安加快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不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大力推广“一院一所一校一港一企”模式,持续推进“梧桐树科转行动”,使更多科技成果从样品变为产品、商品。首创 “技术交易信用贷”,首推技术产权证券化业务,开辟了科技企业“凭技融资”的新渠道。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组织开展产学研金协同创新活动87场,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534个,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430亿元。

  硬科技创新生态持续优化。西安努力当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有力组织者和紧密合伙人,制定秦创原新一轮三年行动方案,出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等系列政策,推广“校招共用、校招企用”引才新模式,以价值实现为核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

  作为硬科技概念策源地、西安国家“双中心”核心区的西安高新区坚持锚定“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初心使命,立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硬科技创新示范区等战略定位,以“四个高新”建设为引领,加快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GDP从2020年的2410亿元增至2023年的3333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从6%上升到超8%。3年来,西安高新区建设硬科技产业项目227个、总投资达4662亿元,培育出光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连续三年入围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园区前十,智力密集度居国家高新区前列。

  正在建设中的“丝路科学城”是西安国家“双中心”核心承载区。2021年6月启动建设以来,“丝路科学城”以硬科技为特色,持续推进国家“双中心”平台建设,聚焦光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数字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布局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3年来,“丝路科学城”充分发挥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优势,加速高端科技创新资源要素聚集,已布局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先进阿秒激光设施等大科学装置,西电半导体等15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和56家国家级创新平台,以及各类共性技术研究、中试小试平台,共同构成“新型研发机构—科学园—科学城”的多层次创新平台体系,累计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500余名,转化科技成果300余项,跻身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顶层设计体系。

  国声智库和中国商业史学会一带一路专业委员会充分发挥智库型战略传播体系优势,以服务西部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为主攻方向,高质量建设“西部大开发战略智库传播平台”,将为西安创新发展硬科技、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贡献力量。西部大开发战略智库传播平台以智库专家的智慧成果、智慧中国大数据产业重点实验室赋能内容生产,通过全媒体平台的数智传播渠道,将研究成果和解读内容有针对性地精准传达给“关键受众”,实现以智库思想影响目标受众做出科学决策的传播效果。

  西部大开发战略智库传播平台聚焦西部地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产业集群发展、知识产权保护与成果转化、国际传播等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要素,总结推广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和案例,讲好因地制宜发展新兴产业的生动故事,提出产业转型升级的应对方案,赋能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区域内产业优化升级和产业经济效益持续提升。平台重点关注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陕西自贸试验区、丝路科学城、长安先导产业创新中心、丝路国际人才交流港建设,以及西安探索“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新模式的成功案例等,整合高端智力资源和全媒体数字传播资源,总结推广西安硬科技创新发展成果和经验,探讨以构建硬科技创新全要素体系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模式,助力丝路科学城建设成为“产城景”深度融合的创新之城、未来之城、开放之城,为西安打造更高能级的国家中心城市、服务西安国家“双中心”建设和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提供战略传播支撑,贡献智慧与力量。(作者:徐蕴峰 国声智库执行主任、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商业史学会一带一路专业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