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沈阳经开区全力打造支撑全面振兴的一流企业方阵

2024-06-20
来源:智慧中国辽宁中心    作者:张丽 刘兴利

新闻发布会现场

  6月20日,辽宁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据介绍,沈阳经开区成立于1988年6月,1993年4月获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2年6月与铁西区合署办公。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以下简称“中德园”),成立于2015年12月,是我国第一个以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合作为主题的战略性平台。2019年5月,沈阳经开区与中德园合署办公,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主导产业。拥有沈阳机床、沈鼓集团等工业企业3300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38家,宝马、采埃孚等世界500强直接投资的企业84家,本特勒、慕贝尔等外资企业600余家。2023年,沈阳经开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40.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8.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46.8亿元,营商环境综合评价跻身全国前15名。

  近年来,沈阳经开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省、市三年行动的要求部署,坚持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企业、大抓园区,全力打造新型工业化示范区的核心区,特别是按照省企业大会精神,把企业发展摆到更加突出位置,全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最好服务、创造最优环境。

  该区坚持产业立区,加快建设以企业为核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促进企业集群式发展,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加快建设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等6大产业集群,沈鼓、机床等7个头部企业配套产业园和中关村、检验检测等12个特色产业园,实现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聚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成构建,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二是推进企业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投入近亿元资金支持企业开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及市场化应用,携手企业扛起“大国重器”的使命担当。截至目前,获批国家和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51个,龙门式五轴铣镗加工中心等25个产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维护国家产业安全贡献力量。三是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提升,出台了技改项目投资补贴政策,按照10%对技改投资给予补贴,累计推进机车车辆厂等146个技改项目,总投资148亿元,企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例如,特变实施技改后,产能提升24.5%,产品平均设计周期缩短20%,关键设备联网率达100%,运营成本下降22%,单位产品成本下降13%,产品不良率下降28%,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降低23%)。四是全力推动企业转型发展,鼓励区内企业布局新领域新赛道,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构建锂电池、氢能、风光电、储能和应用“4+1”新能源产业体系,支持66家规上新能源企业发展,加速推动远景科技等领军企业项目布局。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三生制药产值突破50亿元,高水平打造德生生物CDMO平台。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汉京、贺利氏、东大和泰等新材料项目加速推进。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推进智能工业数据解析与优化实验室、中国电信智算中心等项目建设。

  该区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激发企业高质量发展动力。锚定助力辽宁打造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该区把今年作为“科技创新年”,召开了科技创新生态大会,制定实施行动计划及十二条支持政策,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一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瞄准科技领军企业及配套企业关键核心技术需求,解决产业共性“卡脖子”难题。龙门式五轴加工中心、150万吨/年乙烯三机等25个产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86.6亿元。二是加快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发挥“3+1+9”国家级创新平台和143个省市级科技创新平台的作用,加速高端人才聚集、颠覆性技术突破。兴华航空电器等3家企业获评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家级工业智能与系统优化技术创新中心开工建设。辽宁省工业母机创新中心揭牌成立。沈阳中关村创新中心入驻率超90%。“科创中国”试点园区成果入选中国科协优秀案例。三是构建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围绕科技创新激活需求侧、打通供给侧、强化服务侧,扩大沈阳中关村京沈合作效应,沈阳中关村智能制造创新中心累计孵化企业224家。发挥第一资源引领作用,加强科技人才引育,加快谋划磁悬浮电力装备院士工作站和高速永磁电机院士工作站,招引高层次人才过千人。

  该区坚持提升服务效能,加快构建国际化产业生态。全面落实全省企业大会精神,制定《2024年铁西区(经开区、中德园)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行动计划》。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只提交一次材料”“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建好用好中德园“一条龙”便企服务平台,推进政务服务、企业服务、社会服务一体化建设,为企业提供数字化、国际化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深入开展“项目管家”活动,管家平台已入驻企业12121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推动“企业增值服务”等集成服务场景落地见效。构建新型亲清政商关系,充分发挥“惠帮企@链上沈阳”平台作用,建好“亲清会客厅”,真情实意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二是建设国家级对外开放平台,坚持国际视野,组建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创新委员会,为企业提供国际交流平台,已连续成功举办4次会议。常态化举办“德企沈阳行”“德国铁西日”等各类经贸交流活动超100场,与欧洲主要商协会搭建合作平台,推动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中德企业国际创新孵化中心孵化35家国内外企业机构,积极开展欧洲中小企业和海归人才创业服务。三是不断完善公共服务配套体系,坚持三生融合,高标准建设西峡湾国际城,打造国际商贸文化交流中心。做优做大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社区,打造外向型经济策源地和外籍员工“第二故乡”。这一条条举措掷地有声,鲜明展现了该区不遗余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强大信心和坚定决心。

  据了解,将于6月底正式上线运行的中德园“一条龙”便企服务平台,通过数字赋能,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国际化服务。

  全生命周期服务涉及政务服务、企业服务两方面。从提供政务服务角度看,平台应用“审批+核心驻厅+数字驻厅”模式,企业从开办到退出涉及的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均可一厅办理,真正实现“只进一扇门、只对一扇窗、能办所有事”。从企业体验看,企业存续的全生命周期内,小到挪一棵树、大到经营遇到的难题以及人才招引、知识产权保护、金融服务等专业服务,都能获得定制化解决方案,直到问题解决。

  数字化服务是指开发平台系统,为政务服务、企业服务提供智慧化支撑。比如,企业遇到交通出行、基础设施配套等问题,可以通过平台的“企呼我应”功能在线处理,全程不用线下跑腿办理;遇到需要多部门协调的事项,可以通过“云会客”功能,在平台以视频会议方式与相关部门共商协办;办理审批手续遇到难题,可使用“云帮办”功能寻求帮助。

  国际化服务是中德园便企服务平台的突出特色。作为国际化高端装备制造园区,众多跨国企业在中德园集聚。中德园针对园区内外资企业的普遍需求,推出一系列便捷服务,包括签证办理、商务咨询、国际展会支持等涉外服务以及国际学校、国际医院等生活配套服务。

  下一步,该区将把企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企业和项目一线了解需求、听取意见、解决问题,千方百计保护和激发企业发展活力,依法平等保护各类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全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最好服务、创造最优环境,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发展壮大民营企业、引育发展外资企业,坚定不移为企业提供宝贵发展机遇、充足发展动能和有力发展保障,全力打造支撑全面振兴的一流企业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