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人勤春来早,奋斗正当时。继2023年“新春第一会”之后,龙年首个工作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在深圳举行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聚焦产业和科技互促双强,着眼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积蓄未来发展新动能,释放岀追风赶月莫停留,凝心聚力加油干的鲜明信号。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广东,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正向着产业科技高峰奋力攀登。本刊这一期刊发的由著名作家朱建华从华南理工大学杰出校友企业家群体中采写的长篇报告文学《潮起珠江(下篇)一粤港澳大湾区质量强国报告》,堪称是广东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缩影。从《大道之行》、《国之重器》、《生命史诗》篇章中,读者会看到南粤大地新质生产力发展势头良好,一系列成果喷涌而出。伶仃洋万顷碧波荡漾,粤港澳大湾区再谱新篇。珠江儿女,必将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作者简介:朱建华,著名作家,曾在化学工业部政策法规司工作多年,后调任中央某报刊总编辑,现为《人民日报》专栏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报告文学最前卫作家。著有长篇报告文学《鞋道》《共和国的女部长》、中篇小说集《纸玫瑰》等。
作品多次获全国各类文学大奖,其中《布尔什维克的思想者》与季羡林、蒋子龙、魏巍等全国十位作家同获建国五十周年文学作品奖,《名动西海岸》获中国新闻奖全国报纸副刊大赛银奖,《SAT-90之谜》获改革潮全国报告文学大赛三等奖,《托起明天的太阳-浦东巡礼》《巨舰驶向海洋》《成山世纪之航》连续三届获《人民日报》报告文学奖,《探索生命源》获《经济日报》全国报告文学大赛二等奖等。
其以整版篇幅发表在《人民日报》的《幸福江阴》《大道无边》《太阳升起》等文章多次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批示,在引领中国执政理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幸福江阴》引发“幸福中国”执政理念在国内兴起,被誉为“引领中国执政理念作家”。反映中国核电工业的报告文学《逐梦东方》,获得国务院原总理李鹏的重要批示。《奔涌韩江》《梦想起飞》《光耀粤东》《大道之行》广东汕头经济特区报告文学四部曲广受关注。《潮起珠江》《龙腾南粤》《春涌花城》《智慧崛起》广州报告文学四部曲,获得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全国政协原主席汪洋批示赞扬。展现上海改革开放风采的报告文学《未来之城》广受读者好评。
应深圳市邀请创作的反映深圳特区改革创新的报告文学《杜鹃花开》和《临波登澜》《湾区逐梦》《海丝扬帆》粤港澳大湾区报告文学三部曲,《驶向蓝海》《驶入深蓝》《关通天下》《凤凰花开》《扬帆领航》厦门报告文学五部曲,《唤醒青山》《武夷花开》《绿涌八闽》福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报告文学三部曲,《朝阳升起》《问道玲珑》《智创未来》制造强国报告文学三部曲等蜚声国内外。
人民日报社两次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由中宣部、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文联等领导参加的朱建华报告文学作品研讨会,著名文艺评论家称其报告文学作品“大气磅礴,激情澎湃,思想深邃”。迄今已在《人民日报》以整版篇幅发表报告文学作品超100万字,在《人民日报》发表作品之多、影响之大,成为新中国第一人。作品翻译成多种文字多次被国外报刊转载,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国之重器
——中国海油“混改”高质量发展的湾区实验
历史,注定会留下那令世界瞩目的瞬间。
2021年6月25日,中国海洋石油开发史上一个令全球瞩目的日子。那天海南岛东南陵水海域碧海蓝天,白云朵朵。“深海一号”大气田,40层高的海上“巨无霸”,面积2个足球场大的海上平台,24万个零部件组成的机器岛,10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南中国海上不沉的“航母”,静静停泊在碧波万顷的海面之上。
中国海油党组书记、董事长汪东进于远在北京的指挥室内发出开工指令。国务院国资委领导及中国海油的领导同志屏息注视着指挥室内不停闪烁的屏幕,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中国海油“深海一号”
天然气地质储量超千亿立方米,最大水深超过1500米,最大井深达4000米以上,由我国自主研发建造……汪东进声音激动得有些颤抖地介绍说:“预计到2025年,我国南海莺歌海、琼东南、珠江口三个盆地天然气探明储量将达1万亿立方米,建成‘南海万亿大气区’,有效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和能源结构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早日实现。”
此时,海南开工仪式现场,已淹没在热烈的欢呼声和掌声中……
无独有偶,中国创造,捷报频传。时隔两年,新华社发出的又一则来自中国海油的消息,再一次震惊了世界。中国海油在京召开“璇玑”品牌暨“千·百万”里程碑发布会,“璇玑”即“中国海油旋转导向钻井与随钻测井系统”,是我国石油勘探开发领域一项解决“卡脖子”的革命性技术实破,可精准控制几千米地下的钻头“瞄着”油层去,“闻着”油味钻,被誉为石油钻井技术“皇冠上的明珠”,又有“地下巡航导弹”“贪吃蛇”之称,堪称中国海油继“海洋石油981”深水钻井平台建成之后的又一“海洋强国”奇迹。
超过18度30米的最大造斜能力、最大径向深度6.8米的探测能力和最大20比特率的信息传输速率,比常规测井方式速度更快、效果更优。凭借其可靠的性能和广泛的实用性,只需一次下井就能精确识别和评价油气藏,大幅降低勘探开发成本。在国内外应用超过1000井次,实现地下钻井百万米进尺应用大关,累计作业时长超12万小时,一次入井成功率已达到92%……
“璇玑”为中国古代测天仪器,为北斗七星前四颗,又名“魁”,取名“璇玑”,有“夺魁”之意,高悬在东方天际上璀璨夺目的北斗七星,必将照亮世界群星闪烁的浩瀚夜空。
素有“地下巡航导弹”、“贪吃蛇”之称的旋玑高科技钻井系统
中国为之骄傲,世界为之震动。
在新华网全球直播的发布会上,中国海油表示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决策部署,矢志在海洋油气领域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海油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以争创一流的勇气信心大力推进科技攻关工程,努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以优异成绩展现海油担当。
耀眼成绩背后的是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作为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的中国海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精神,大胆探索,深化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与民营资本精密制造先锋“中南机械”组建中海万泰,用时一年,便将“璇玑”产业化基地落成广东佛山南海。又一次创造了改革创新的“海油速度”,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海油实践”。
“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的又一座里程碑在粤港澳大湾区昂然崛起!
大潮起珠江,湾区展新容。追梦,山海不为远,回眸,传奇在华夏……
碧海丹心:能源报国的神圣使命
有多么高的要求,就有多么浓的期待。
2022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连线“深海一号”作业平台作出重要指示:“要把装备制造牢牢抓在自己手里,努力用我们的装备开发油气资源,提高能源自给率。”
牢记总书记嘱托,回应总书记关切,就成为作风务实、颇具企业家精神的中国海油党组书记、董事长汪东进推进集团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
改革者汪东进提出要以“三步走”方案擘画建成世界一流能源公司的总体蓝图,通过扎实开展世界一流创建示范行动、管理提升行动、价值创造行动和品牌引领行动“四个专项行动”“建设六个一流”,为全面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能源公司打下坚实基础:以油气产业为核心,加快培育一流的产业链集群;以服务需求为导向,加快打造一流的科技创新能力;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加快打造一流的市场经营能力;以合规经营为底线,加快打造一流的风险管控能力;以梯队建设为重心,加快打造一流的人才队伍;以海油精神为内核,加快打造一流的文化软实力……
这无疑又是一次振奋人心的世纪进发。
号角催征。这让1968年出生,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钻井工程专业,在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工作超过30年的“老石油”赵顺强感到重压。这位从中国海油乌干达有限公司总裁岗位调到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担当党委书记、董事长、首席执行官的开拓者,2021年4月,一上任就感受到了中海油服生存发展的艰难。
中海油服首席执行官赵顺强受邀接受央视采访
国际油价波动是制约油服行业效益起伏的关键。2016年,受全球油价影响,石化油服、中海油服和中运海控分别预亏160.8亿元、117亿元和99亿元,曾经位列2016年A股十大亏损王前三甲。
市场不相信眼泪,冷酷的现实不相信眼泪。那一段既令人煎熬的经历,不断有客户、员工、合作伙伴、股东投来异样的眼光:积重难行的中海油服究竟向何处去?
油服人必须作出抉择,必须向国家,向时代交出自己的答卷。
为实现油服的跨越发展,群情激奋的铁军誓师出征,开始了一场排山倒海的大决战。技术驱动、成本领先、一体化、国际化、区域发展成为中海油服新时期五大发展战略……
要跨越发展,将受国际油价制约亏损的帽子扔进太平洋去。提速,提速,再提速!效益逐年回升,2023年收入规模预计将突破10多年来形成的瓶颈期,公司上半年营收营收增幅和利润增幅均超过20%,公司开始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在效益大提升的背后,不仅在于降本提质增效行动的持续深入,也在于有一支一往无前,能打硬仗,敢于胜利的铁军,更在于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体系的持续完善。石油精神传承中的中国海油,更加注重以科学完善的科学体系撬动企业的内生动力。
“璇玑”就是在这样的体系中诞生的。构建高质量的科技创新体系,打造主流技术“试验场”、主体技术“发祥地”、特色技术“孵化器”,实现国际主流技术“海油化”,国内特色技术“国际化”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态势,测井、固井等技术迈入全球第一方阵,关键技术攻关不断破局解题,海洋技术新高地“金名片”不断擦亮,为建设“海洋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贡献中海油服方案。
发挥国企与民企各自优势,激活体制机制的每一个细胞,在“混改”浪潮中组建中海万泰,就是中国海油的决策者作出的正确抉择。
世界睁大惊诧的眼睛,无时无刻不关注着在“混改”中应运而生,活跃在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粤港澳大湾区内的这个“蓝色精灵”。
能源报国是海油人的不懈追求。经历了智慧与勇气、激情与思考、技术与梦想的激烈碰撞,迎着新时代的曙光,规模空前的海洋石油开发建设大潮在中华大地澎湃而起,逐梦深蓝,中国海油实现国产重大石油装备产业化的历史时刻即将到来!
永不言败:湾区开拓者的世纪出征
在与中国海油结缘之前,佛山市中南机械董事长许冠的人生有过几次重大的转折。
1963年出生于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县龙湾镇的许冠,自小头脑聪慧,读小学时成绩保持年级前三。初中被选拔为体育特长生,开始集体学习和生活,练就了强健的体魄。高中时数理尤为优秀,被选去参加奥数竞赛。1979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二系焊接专业。1983年,怀揣报国之志走出“华工”校门,分配至国内闻名的机械工业部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工作,两年后便被提升为低压阀门密封面等离子喷焊工艺及设备技术研究课题组长。课题成果被机械科学研究院评为一等奖,许冠本人荣获标兵称号。
那是一个激情澎湃、创造奇迹的年代。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大潮率先在广东涌起,青年才俊许冠就是在这股浪潮推动下回乡创业。
那时,广东乡镇企业在改革开放春雨浇灌下,如雨后春笋般生长,用电需求激增,政府要求24小时发电,仅珠三角地区就有600多台进口大型柴油发电机组。由于当时的发电燃料为重油,且长期高负荷运转,导致发电机零件损耗非常大,零件更换维修依靠进口,成本居高不下。广东发电厂纷纷到上海、重庆、武汉等国内科研单位寻求帮助,这样就遇上了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正在研究柴油机易损件寿命的许冠,这让许冠发现了广阔的市场机遇。
1992年夏天,中南机械(原中南表面强化处理厂和中南模具厂)在广东佛山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上宣告成立。
在飞扬激荡的创业壮志中,人生浩阔的梦想与福泽桑梓的愿望,变成了许冠再出发的动力。
许冠手握项目审批的资金到欧洲购买先进设备,从瑞典到德国,马不停蹄,跑了一个月,在为国内外巨大落差感到惊愕的同时,一个盛大的梦想,正在眼前隐隐浮现。
历经几年奋战,广东基本实现了柴油发电机关键零部件国产化,企业效益也日渐好转。
“产业报国”的激情在许冠胸中激荡,立志要打造值得骄傲的民族品牌。谁料,正当许冠策马扬鞭加速前行之时,产业政策的调整正悄然而至。
柴油发电机因尾气排放引发酸雨日益严重,伴随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收紧,广东电厂柴油发电机使用突然被叫停!
工厂停产,效益下滑,员工流失,多年培养的技术人员忍痛离去。
寝食难安的许冠站在人去楼空静悄悄的车间里,悲壮之情油然而生。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置之死地而后生!
中南机械主动出击,凭借自身先进的装备,找到某开关公司寻求合作。彼时,该公司的中压开关设备、断路器等产品的机械零部件要求高并开始国产化。许冠带领技术人员,艰苦奋战历时一年,研发出1000多种对方需要的零部件,年产值逐步达到8000多万元。之后,世界知名外企也纷纷上门找中南机械合作,加工高难度精密机械零部件。
名声在外的中南机械,成为了破解精密加工难题的专家。加之诚信的品格,使中南机械声名远播。
国内某远洋运输公司有200多艘船只,很多发动机都是进口的,配件损耗问题多,降低成本,优化服务,都急需国产化。许冠了解有关情况后,为解决零件易断裂难题,找到母校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失效分析专家团队,不但解决了难题,还实现了100多种机械零部件的国产化。此后,中南机械先后与国内知名船用柴油机和重型起重机制造企业合作,攻克大量技术难题。
大型船用电控共轨柴油机供轨单元的制造为其中的典型代表。何为共轨系统?共轨系统是船用柴油机的供油系统,为核心部件。当时,国内知名船企用了两年时间,花费了大量的经费和精力都未解决共轨系统中的加工问题。为此,他们找到了许冠,找到了中南机械。
早在2003年,国内引进瓦锡兰RT- Flex电控共轨柴油机专利技术,开始国产化生产电控共轨柴油机。但国内各大船厂和配套企业还不能自主生产共轨单元,都是从韩国和日本进口共轨单元来装机。共轨单元技术含量高,加工难度大,是国外先进国家对我国大型低速船用柴油机关键零部件制造设置的壁垒。
燃油管工艺是共轨单元关键部件,最大难点为“花生孔”的加工。“花生孔”是指共轨管中两个相交通孔,形状如花生,因此称之为“花生孔”。许冠带领技术团队在现场摸爬滚打,反复摸索,多次试验,用时长达9个月,甚至达到痴迷状态。
一天深夜,经验丰富,动手能力极强的中南技术攻关团队先钻通了第一个孔,然后通过特殊工装及加工工艺成功加工出花生孔!
中南机械研发成功的这一深孔钻镗技术,优于日本、韩国技术,一次装夹加工,效率高;质量可靠,成本低。在国内外处于先进水平。当年获得广东省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和佛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20年该项目又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如果说大型船用电控共轨柴油机供轨单元的制造使中南机械在高端机械技术方面打开了一扇窗,那么与某航空发动机公司的合作,则是登上了国际高端装备制造的新高地。
2005年的一天,许冠的老友说某航空发动机公司有很多零部件加工难度高效率低,问中南机械能不能做。许冠前往进行实地调查后才知晓这批零件是供货给世界最大油田技术服务公司的石油钻探机械关键零部件。
这批零件多达上百种,且要求使用航空高温合金,加工技术要求十分苛刻,挑战非常大。
“敢于挑战高难技术,永不言败、产业报国!”是中南机械多年沉淀形成的企业文化,更是湾区开拓者的国家使命。面对如此富有挑战性的项目,许冠既兴奋又自信。
再硬的骨头也要去啃。
中南机械马上组织了一批由资深技术工程师、专业技师、经验丰富的生产工人组成的技术攻关小组去打这场硬仗。
技术攻关小组刚来到西安北郊时,租住在农家院里,冬天没有暖气,自来水每天只供应一小时,让人颇感“水土不服”。
攻坚战先从偏置件底座的研制开始,它是旋转导向部分的核心零件,前面连接钻头,控制着钻头偏摆方向,原材料是高强度、高硬度的无磁不锈钢,加工性能差。其中典型零件承载锟是石油钻探设备测量部分的关键件,这个零件的图纸连起来有12米长,用五张办公桌拼起来才能铺展开,图面上有近两百个视图,1076个尺寸。更为困难的是,要将平面图中1076个尺寸准确无误录入UG编程软件,画出三维实体图,然后进行电脑编程。
又历经三个月不断摸索,使得1076个尺寸通过三坐标设备检测全部合格,且质量稳定,优于其他同类产品。中南机械在石油装备的制造技术又上了一个台阶。
正是许冠啃“硬骨头”的精神,中南机械涌现出一批能工巧匠,数位大城工匠,技术专家更是成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中南机械不仅深耕传统精密机械加工制造业,也追逐制造业前沿。金属3D打印现在对人们来说已经很熟悉,而在2013年,这个概念刚刚在国内兴起时,许冠听说这个技术非常难,只有老外能做,这引起了他的兴趣。他于2014年联合华南理工大学成立金属3D打印设备攻关小组,决定攻克这一世界先进的制造技术。经过技术攻关小组的不断尝试与实验,设备制作依靠中南机械精密加工优势,当年便研制出高可靠性和稳定性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激光金属3D打印机,申请专利50多项,设备出口国外。世界最先进的制造技术在许冠看来也不是什么难事。
2019年年底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全国上下同心,共同抗“疫”。疫情爆发初期,防疫重要物资-口罩的供应非常短缺。许冠为了积极响应国家需求,立刻组织公司全部技术人员连夜开会,攻关自动口罩机的生产制造。公司克服疫情特殊情况,在短短十天便制造出样机,经过不断优化,成功批量生产自动化口罩机。中南机械的口罩机不仅满足国内需求,同时还远销国外。2021年中南机械口罩机项目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正是中南机械对技术的执着追求,对先进制造技术的探索、对国家需求的积极响应,造就了中南机械过硬的生产制造研发能力与社会担当,使得中南机械在精密机械制造工艺、金属材料、热处理、表面强化处理、定制型专用机床等方面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市场的波诡云谲,佐证了一个企业家敏锐的嗅觉和精准的判断。许冠不断地将目光投向世界科技的最前沿。
必须突破高端制造的瓶颈,许冠有着切肤之痛。现代高技术加工基础装备更是发达国家竞相争夺的战略高地,许冠亦有着清醒的认识。
青云宏志、风涌激荡。中南机械人在许冠引领下,以梦想为马,以创新为魂,不断攻城略地,在中国精密机床拓荒的岁月,创建了机械行业一座巍峨的科技高原。
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大国工匠”。
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委员会专家、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徐东华在中南机械调研时发出这样的感慨:“基础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母机行业,具有技术密集、系统成套复杂,中南机械突破我国高端制造业瓶颈,集合先进材料、精密加工、电子信息控制、机电仪一体化等前沿技术,持续更新产品,拓展应用领域,提升加工水平,成为我国现代高技术加工基础装备业的典范。”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张立群,称赞许冠是华南理工杰出校友。不仅传承了“华工”校训精神,还使“华工”理念发扬光大。在提高机械加工技术及装备水平的同时,还涌现出众多精密机械加工人才。
怀揣凌云志,奋斗报国家。而三年前,具有浓厚家国情怀的许冠,却渴望有更加宽广的产业报国舞台。
这时,握有先进“璇玑”技术的中国海油正向他悄然走来。
自强不息:“山高我为峰”的创新攀登
被列为国之重器的“璇玑”之帆是这样扬起的。
2022年10月13日,46岁的尚捷出任中海油服的总工程师。
他的家乡是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一个宁静的小镇,他不止一次听到过万里长江上震动天宇雄壮的气笛声,这每每都令他心潮澎湃的工业文明的声音仿佛是对他青春之梦的召唤。在哈工大念本科,来到北京清华园硕博连读,义无反顾选择学精密仪器,为的是有朝一日报效祖国。
中海油服党委成员总工程师尚捷(后排左五)与“璇玑”系统研发团队
2007年,尚捷来中海油服上班报道那一天起,就听说了如雷贯耳技术领先的斯伦贝谢、贝克休斯和哈里伯顿,成为中国石油人追赶的标杆。
在油田实习时,看到一群黄头发蓝眼睛高鼻梁的外国人,他们手中的仪器既不租也不卖,理直气壮收取高昂服务费,还要向中国人保密。
年轻的尚捷民族自尊心被深深地刺痛了!
更让尚捷刻骨铭心的是在档案中看到的一张定向钻井及随钻测量分包服务的《议标报告》审批表,涉及金额4.88亿元,中海油服“一把手”在上边批字:“加快高端研制,这么大的金额分出去太痛心了!”字迹中仿佛透着心有不甘与愤怒。
中国的油田技术服务水平,何时才能赶上西方呢?这无疑是一次痛彻心扉的追赶啊!
当时尚捷和他的团队谁都没有预料到,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来得这样快,这个伟大的历史使命竟然是要在自己手上完成,技术创新,为他们缔造人生辉煌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海上油气开发成本高、难度大,如何降低钻井成本、提高钻井效率是市场追逐的重点。在钻井过程中同时进行测井的随钻测井技术就成为了海上钻井的必备技术。该项技术能将井下钻具工程参数、测井数据和井下环境检测等信息实时上传到地面,从而实现地质导向、高效率等精度钻井,大大降纸钻井施工成本。该项技本主要被三家国外油田技本服务公司所掌握,几乎垄断了整个海上随钻业务。中国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已经远远落在了后面。
如何才能摆脱受制于人的困境?摆在中国海油人面前的只有一条路,自己研发。2008年,在董伟良等中海油服领导的支持下,确立了自主研发随钻测井系统和旋转导向钻井系统的技术路线,开启了这两项尖端技术的追梦历程。
这年的阳春三月,正是北方花开柳绿时节。尚捷和几名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摩拳擦掌,将租用的“废弃车库”改装成办公室与实验室,勇毅踏上了艰难的技术攻关之旅。
天下争雄,舍我其谁!从天山脚下的新疆轮台,到大庆油田的黑土地上;从黄河入海口的胜利油田,到渤海湾畔的万顷碧波中。千百次的试验,数不清的不眠之夜,有失败的痛苦与泪水,也有成功的欢愉和掌声……
在他们身上,体现着勇于挑战,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勇于攻坚,精益求精的进取精神;勇立潮头,自强不息的报国精神。
时间记录下在尚捷带领下,中国海油人令人目眩的研发速度:
——2010年1月24日,在大港油田钻研院,原理样机进行了第一次地面循环试验,成功实现泥浆脉冲信号遥传并解码,打造了从井下到地面的通讯通道。
——2010年7月,在“中国海油基地集团”塘沽试验井场,地面系统、脉冲器短节、中控短节、电阻率短节和自然伽马短节完成整体连接,进行了第一次实钻测试。初试告捷,连续奋战两昼夜,系统进尺接近285米,随钻测井系统原理在首次实钻中得到验证。
——2012年,中海油服配套建设的“燕郊科技园”投入使用,具备对随钻测井仪器和旋转导向钻井工具进行功能验证和性能测试。同时研发获得了国家各级领导的关注和支持,公司特别成立了“随钻测井系统和旋转导向系统研制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定期听取汇报,协调解决问题,使两大系统的研制驶入快车道。
——2013年11月,首次进行陆地油田试作业,在东北松花江畔的关东原野,于零下20多度的艰苦环境中,面对欠平衡水平井的复杂井况和两家公司随钻仪器作业失败的情况下,经受住了严峻考验,顺利完成作业,获得了作业者的赞扬与肯定。
——2014年5月到10月,“会师”陆地油田,再进东北,两战华北,先后完成了3井次的试作业。两大系统接受了一系列复杂地层的考验。在此期间,经历20井次的实验与试作业,累计循环2134小时,累计进尺18125米。经历8井次的实验与试作生,累计循环712小时,累件进尺5969万米,最大狗腿度6.5°/30m,最小靶心距1.1m。
——2017年,由中海油服自主研发的随钻高速率脉冲器在陆地开始试验,自研高端仪器由此崭露头角。中海油服成为了国内第一家,全球第三家掌握高速泥浆脉冲遥传技术的公司,不但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也标志着在高端仪器领域已经打破了国外垄断。
——2019年7月,随钻探边仪器完成海上首次应用,创造了首次下井即可商用的业界佳话,标志着中海油服掌握了目前随钻测井领域最高端、最前沿的地质探测技术,实现了在主动式地质导向技术领域的突破。同年9月,随钻中子密度测井仪在岐口地区顺利完成渤海首次作业,也开启了正式商业化应用之路……
中海油服不愧为一支铁军,一呼百应,呵气成云,攻坚克难,所向披靡。奇迹就这样创造出来并在海内外迅速延伸。所有这些,都离不开这支能打硬仗的年轻团队。
如果说基本脉动似遥传信号如同“璇玑”的心跳,那么高频的高速率遥传信号就如同“璇玑”的“鲸歌”,如若在地面听不到“璇玑”的“歌声”,那将与“璇玑”失联。
王智明博士便是高速载波信号的制造者,王智明博士是中海油服随钻高速率泥浆脉冲器遥传系统的技术负责人。2006年,王智明博士由吉林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到中海石油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中海油服站点,从事连续波泥浆脉冲器结构设计及脉冲发生机理研究工作,出站后王智明博士毅然留在中海油服工作。在站工作期间他就深知没有测试环境就没有科研进步,从2009年开始,利用3年时间与团队一起建设了中海油服燕郊科技园水泥靶实钻实验系统及水循环试验系统。2012年伊始,王智明博士率领研发团队向随钻高速率泥浆脉冲遥传系统冲击,针对高速率泥浆脉冲随钻传输技术涉及的井下和地面技术重点,王智明博士设计了高速传输的总体方案,把研发内容划分为12项重点工作分配给团队的相关负责人,然后开始了不分昼夜的研发工作。彼时,王智明攻坚克难,亲自带领工程师进行了高速脉冲器传动系及脉冲器发生机构设计,共设计了6种传动方案,设计了26种脉冲机构的阀片,其间进行了动力学仿真,流体分析,结合中海油服的技术能力,进行了大量的设计和测试,其间有超过500个仿真算例,超过300次的循环试验,总计循环时间超过5000小时,最终得到了合理的高速脉冲器传动方案及井下泥浆脉冲发生机构,创造性设计出了基于剪切阀的泥浆连续发生器,形成了转子运动控制策略,解决了水力转矩平衡难题,为“璇玑”关键卡脖子设备研发制造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2016年,在新疆轮台,超过3000米井深,实现了12bps的解码,创造了国内唯一,世界领先的好成绩。
张松炜就是“璇玑”美妙歌声的谱曲者。张松炜是中海油服随钻系统编解码技术负责人,在低速解码温度的基础上,2017年张松炜转战连续波高速率泥浆脉冲信号编解码。2016年高速率新疆试验场测试成功之后,即进入了陆地试作业阶段。经过一整年的试作业准备,在陕西省神木区块找到了第一口试作业井。那是2017年11月中旬,黄土高坡的井场气温已经降到了零下。刺骨的寒风中,沙土漫天飞扬,工程师们在酷寒与扬尘中布置作业线览,虽然裹着厚厚的冬季工装,但是大家冻得满脸通红,争分夺秒做好开钻前准备。当高速率仪器下放到了井底,半分钟后,工房里的电脑屏幕上响起了“璇玑”的歌声。大家都很兴奋,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但是,快乐总是很短暂,开始往下钻进时,“璇玑”的歌声开始跑调了,信号渐渐消失在了屏幕上,“璇玑”失联了!这是高速率的第一次实钻作业,信号时有时是无法满足现场的需求的,张松炜一边观察实时上传的信号,一边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回放测试,反反复复分析比对,试图找寻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2018年夏天,在山西临县获得了再次下井机会。这是一口黄河岸边山坡上的井,由于离附近的城镇较远,井场的供给较为贫乏。一口锈迹斑斑的铁皮水箱供应着井场30来人的生活用水,打一盆水得静置一会儿尘沙才能使用。由于井场较小,员工宿舍房只能放置在在泥浆池旁边,苍蝇蚊虫遍布,但工程师们毫不顾忌周遭的环境,一心盼着新改版的高速率系统顺利完成作业。作业开始了,工作间再次收到“璇玑”的歌声,张松炜内心瞬间开阔了起来,默念着总算又闯过了一关。
为了达到20bps的超高标准,高速率新增了新的编码方式,效率更高但是解码难度也相应上了个台阶。在测试过程中,张松炜采用原有的消除噪声的方法,再次将注意力转到这个编码的特色上,果然,“璇玑”的歌声变得干净了,2020年,在4000米井深实现了20bps国内最高的运输速率,“璇玑”在技术创新大道上继续高歌猛进声洪远达……
一个国家的雄心,会激发出巨大的精神能量。
更多的人,是怀抱梦想的坚持。
2014年11月19日,中国石油大学电子信息专业硕士毕业的贾建波带队实施了旋转导向第一次海上实钻作业,历时22小时,钻进813米,准确命中三个靶点,标志中国海油旋转导向海上应用成动,团队获得“卓越团队”称号。2016年至今,贾建波先后主持675高造斜旋转导向设计研发、475小尺寸旋转导向设计研发,其中675W2.0高造斜旋转导向作为中海油科技展示代表参加国家“十三五”科技成果展,475小尺寸旋转导向2022年获得国家博物馆“科技的力量”展厅永久收藏。“旋转导向钻井系统的导向力测控装置及导向力标定方法”获得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
李国玉是中海油服科技创新中杀出的一匹黑马。
随钻方位电阻率探边工具DWPR 可以说是“璇玑”这条巨龙的慧眼,中海油服仅用8年时间走完了国外同行20余年的研发历程,该工具堪称随钻测井技术“制高点”,采用了业界首创的双斜正交和轴向收统发天线组合,能显示井眼周围最远6.8米的地层结构和任者层物性变化情况。2018年3月,第二版电路系在车间得到有效数据,又经过上百次功能试验,8月赶赴新疆取得首次实井测试成功。2019年9月11日深夜,位于天津塘沽的甲方地质导向办公室灯火通明,随着屏幕显示出秦皇岛32-6-j41H井清晰的储层边界图像,随钻探边工具第一次海上实井作业取得了圆满成功。
时间给予了执着奋斗者一个沉甸甸的秋天。
金亚,2006年7月清华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硕士毕业,加入中海油服,先后从事地面采集系统开发、随钻放射性仪器研制、“璇玑”系统数字化提升等方面工作。地面系统是钻井、测井数据采集的调度中枢,其性能先进和功能强大与否决定了钻测井系统的采集能力,也代表了系统的整体水平。国外几大油服公司都经历了持续10余年、10亿美元投入的数字化转型历程,并推出了相关的产品,打造中海油企业一体化云平台和数据资源中心,构建应用生态,提升一体化服务能力、实观数字化转型,这是围绕着“璇玑”系统进一步提升的方向。在金亚团队的奋斗下,构建“璇玑”数字化“大脑”,解决了渤海丛式井防碰、南海西部高温等压井、南海东部新优快项目、东海超深大位移井等作业难题,跨国远程对墨西哥高温电缆、印尼HCML、伊拉克FOUPi等项目进行支持,破解了疫情和地理限制双重难题。打开“璇玑”云系统,精致的画面映入眼帘!一条条测井曲线在屏幕上一目了然,实现了四海同时在线支持的云梦想。一个巴掌大的“璇玑”云传输机,集成了海油人科技报国的雄心……
辉煌就这样被创造出来并在祖国大地上延伸。
科研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下性子,坐得住冷板凳,几十年如一日。无论多么绚丽的梦想,无论何等伟大的设计,都离不开中国海油科技工作者无私的奉献。他们是中国海洋石油破冰前行的基石与动力,他们用惊天地、泣鬼神令国内外同行刮目相看的创新精神,铺就了一条条海上“丝调之路”,在中华大地上绘出了最新最美的图画,在滚滚油海之上,奏出了新时代最强音!
大胆探索:国企“混改”的成功样本
在破解发展瓶颈中深化改革,亦是民族复兴的国之重器。
在改革中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是创新者卢涛多少年来的一个心愿。
1969年出生的中海油服总裁卢涛,就是在河北廊坊的三河读的高中,他母亲是北京人,父亲是三河人。1986年考入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攻读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他的同学毕业后都去电子、通讯领域,唯独他一个干石油的。原因是他的研究生导师聂在平热衷于石油测井技术开发研究,刚好与地处北京燕郊(三河)的海洋测井公司有过深入合作。因此卢涛就与中海油服结下不解之缘。
1993年,卢涛一毕业就来到海洋测井研究所,1995年他承担了第一个国家“863”项目,研制高端测井装备。这里曾研制出中国首套测井系统HCS-87,并且1987年获得国家金奖。但由于制造业能力不足,HCS-87产业化失败。卢涛每每想起都如鱼骨在喉,芒刺在背。2008年,卢涛以所长身份研究成功的ELIS测井系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随后实现了大规模产业化。
其实,“璇玑”的研发除海油之外,国内还有几家企业也在搞。虽然起初并不被看好,但是已经在ELIS系统研发中取得成功的中海油服认为,即使其他人研制成功了“璇玑”,可能难以实现产业化应用。中海油服具有得天独厚的研究能力、制造能力、应用能力,只要下大力气就能成功。
当时已成为油服公司油技事业部副总经理的卢涛,一边组织尚捷等加快“璇玑”的科研步伐,一边依托自己的制造中心加快产业化制造。
卢涛至今仍清晰地记得,2014年的那个国庆节,9月30日晚,他接到尚捷从海上打来的“璇玑”海上测试成功的电话,马上报告时任中海油服“一把手”,收到秒回的邮件:“热烈祝贺!”
是时候为“璇玑”的产业化做准备了。
市场技术推广往往是产业化的前奏。1979年出生于陕西铜川,2002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应用地球物理专业的魏玺,为“璇玑”落户海外市场作出了突出贡献。
海外油田条件异常艰苦,40多度高温、几个人挤在一个工棚里、睡上下铺,拥挤而燥热。井场大多在沼泽地,工程师要克服蚊虫叮咬,饮食不习惯等困难。尤其到晚上,撒哈拉沙漠里面,你可以想象一轮明月下,只有一条狗陪伴的石油工人所忍受的寂寞与荒凉。
“璇玑”的第一个海外业务在印尼,2020年魏玺在油田技术事业部任副总经理时,拿到了“璇玑”在印尼的第一个项目。2021年,油服公司把魏玺派去印尼做总经理,也是“璇玑”在印尼市场大放异彩的时候,连续作业成功10口井,获得甲方高度认可。印尼IPA石油展时,印尼矿产和能源部长专门去中国展台看“璇玑”,不由得竖起大拇指。
值得一提的是,这项被称为“卡脖子”的技术被列入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范畴。国家列支数额巨大的专项资金支持。国资委向中央、中国海油向国资委,层层立下“军令状”。因此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如此,实现“璇玑”产业化已迫在眉睫。
因为制造业不是从事服务业的中海油服熟悉的领域,要突破“瓶颈”,必须选择优秀制造业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卢涛他们看中中南机械,不仅仅是中南机械在招投标中通过激烈竞争脱颖而出,更重要的是有以下原因:一是将油服公司燕郊机加工车间进行“托管”,发现中南机械作为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个民企,不仅有专业化能力,超高的效率,还有一流的产品质量和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二是长期从事类似旋转导向随钻测井等设备零部件加工,曾是世界最大油田服务公司零部件供应商。三是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中南机械具备自主数控机床设计制造能力,为“璇玑”量身定制的机床可以最大化加工质量与交付效率的同时,避免巨额的进口机床购置投资。
可是,要与民营企业合作,的确需要胆识和勇气啊!
2015年,“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出台,2019年,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印发《中央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指引》的通知下发,2020年9月,《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到2022)》颁布……
深化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正确抉择啊。
“混改”方案报到海油总部上会研究。散会后,富有创新精神积极推进国企改革的汪东进,找来分管副总经理,面带微笑指示说:“尽快去油服公司调研,从速拿出处理意见。”目光中透出不惧风险勇于担当的力量。
或许,是当地政府的承诺,使中海油服的决策者下定最后的决心。
当中南机械董事长许冠与佛山市领导主动来京上门拜访时,佛山市领导说出一句话:“中央企业来湾区创业,我们责无旁贷全力支持!”让卢涛深为感动,伸出了热情的双手。
承诺重如山。这项举世瞩目的“国家工程”取名为“广东中海万泰技术有限公司”,从公司注册到土地批复再到工程投产仅用了13个月!相同的工程,在中国任何一个地方,至少需要三到四年时间。
中国海油副总经理霍健(左六)、时任中海油服油技事业部总经理卢涛(左四)出席中海万泰奠基仪式
2020年11月5日,“广东中海万泰技术有限公司”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佛山南海举行盛大的奠基仪式,中国海油副总经理霍健豪情满怀,目光坚定地表示:“中海万泰要建成中国第一,世界知名的专业化、规模化油田技术装备一站式服务商。”
“中海万泰号”这艘巨舰,在世人期待的目光中从粤港澳大湾区鸣笛起航,驶向风涛激荡广阔无边的蓝海……
万泰速度:争创一流的深蓝逐梦
又是一个朝阳升起万物复苏的清晨,大湾区内一条树叶繁茂的林荫道上按时出现了许冠晨练的身影。
保持强健的体魄,成为许冠纾解压力的一种方式。
从中海万泰挂牌成立那一天起,从无到有从零起步,时间紧,任务重。这让中海万泰总经理许冠无时无刻不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璇玑”生产所需的近200台高端专业设备从哪里来?从国外进口价格昂贵,人家还不卖,时间也来不及。许冠为此寝食难安。严酷的现实逼得他们不得不走自主研发之路。一天晚上,他与中海油服派来提供技术支持的清华大学博士后药晓江讨论技术方案,窗外一弯明月,桌上几杯清茶,药晓江信心满满地说,中海油服既然能自主研发出“璇玑”技术,中海万泰就一定能够战胜重重困难,实现机械加工制造的重大突破。中海油服还派出非常具有专业管理经验的董有明前来“中海万泰”共同进行制度建设,为“璇玑”系统产业化提供合理、合规、高效的制度保障。
“就自己干!”许冠一掌击在桌子上,茶杯都跳起来了。
第一场硬仗是向超长枪钻设备的研制发起冲击。
枪钻是一种用于细长深孔的设备,制造业强国德国有着世界上最先进的枪钻设备,可实现长径比超过1000mm的深孔精密加工。
中海万泰的研发人员对“璇玑”系统核心零部件图纸进行消化后发现,高速率仪器均需要加工φ3-φ8mm的深孔,其中电阻率钻铤需加工φ5×2800mm的深孔,而该特征只能通过枪钻进行加工,且加工精度要求不高于1mm/m。通过对市场的调研还发现,标准的枪钻设备均无法满足电阻率钻铤的加工,同时纠偏技术及装置为非卖品,需进行非标定制。
为此,许冠团队经过技术攻关,不仅完成了加工行程达3000mm的数控枪钻设备的研发,还成功实现该项技术的迭代与升级。最新一代数控枪钻采用数控转台,还可实现任意角度的空间斜孔的加工。成功掌握纠偏技术,可轻松实现精度1mm/m的枪钻深孔加工,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同时,满足了年产100串仪器的产能需求。
深孔电火花堪称中海万泰“璇玑”产业化的另一场硬仗。
深孔电火花加工技术起源于美国,是一种先进的金属加工方法,通过在金属工件上产生电火花放电来实现对工件的切削、打孔和形状加工。它在制造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模具制造等领域。
之前,旋转导向仪器核心零件液控单元本体加工周期长达5个月之久,其中有3组高精度深孔需要采用深孔电火花加工。一直以来都是依靠新加坡外协完成,加工时间长,且大部分时间浪费在物流运输过程中。
要提高效率,就必须下决心制造深孔电火花设备!
可是,中南机械没有深孔电火花设计经验,国内同行没有成功案例可借鉴,国外技术获取难度更大。
从查阅资料、设计图纸、到优化结构、试制样机,中海万泰的技术团队攻克了设备密封、Z轴精度等道道难关,终于将液控单元本体加工周期缩短三分之一,显著提高了加工效率;实现了深孔电火花加工的国产替代……
完成超越百台数控设备自主定制,是中海万泰能否按时顺利投产的关键。
从2020年9月下单到2021年7月交货,中南机械夜以继日奋战,共定制包含立式加工中心、动柱龙门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斜床身数控车床、平床身数控车床、数控枪床、深孔电火花等专用设备115台套,又一次佐证了精密机械加工领域流传的一句话:“难做的找中南,做不了的找中南。”
万泰人用自己的辛勤劳动给出了这样的时间表:2021年11月20日,厂区基建全面完成,一期115台设备开始进厂安装与调试。2021年12月19日开始试运行,2022年4月19日全面投产累计完成1000多份工艺图纸编制,研制了155种专用工装卡具,定制专用检具127种,研发了195种专用刀具,申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6项,完成55种关键件的技术交底,初步建立了技术交底机制。培训操作工236人,其中熟练操作员工213人,平均年龄只有25岁……
这既是“海油速度”,也是“湾区速度”。
当一座座高大雄伟的厂房在珠江之畔拔地而起,当一排排自行制造的精密数控专用机床,像一队队等待检阅的士兵排列在一尘不染的车间里时,怎能不令许冠和所有为国之重器倾注心血挥洒汗水的建设者们心潮澎湃,热泪奔洒呢?
开拓者的脚步如此匆忙。
2023年7月10日,赵顺强和尚捷等飞越千山万水,专程拜访了全球市值最高的石油公司——沙特阿美石油公司。
这是一次面向未来的“丝路”之旅。只有走出去,市场前景超千亿的“璇玑”才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在与沙特阿美副总裁奥马尔斯·胡萨尼会谈时,对方用“合作伙伴”的称呼代替“承包商”,彰显了世界对中国的尊重。
当中国客人参观时乘座的直升机逐渐飞离达兰市陆地,赵顺强被眼前的场面所震撼了。波斯湾近海的钻井平台远比想象的还要多,仅在他们航线附近就超40座。直升机降落在中海油服COSL.BOSS钻井平台,望着井然有序的作业现场,赵顺强眼中闪烁着兴奋对尚捷说:“我们中国自己的COSL.BOSS钻井平台,能在波斯湾90多个钻井平台擂台赛中名列前茅,中国技术能在这片广阔海域闯出一片新天地,‘璇玑’全面进入沙特阿美高端石油市场,中海油服争创世界一流指日可待,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就在眼前!”
从“海洋石油981”到“深海一号”再到“璇玑”,中国海油逐梦深蓝,实现重大装备国产化,实现了中国海洋油气开发关键核心装备自主可控,突破少数西方国家万油公司垄断,把海洋装备设计与制造牢牢抓在自己手里,用自己的装备开发油气资源,提高能源自给率,保障了国家能源安全。
展望“璇玑”的未来,立足国内,辐射全球,在油气领域为世界提供中国油气解决方案。
按照世界一流发展要求,重点在技术体系、产品质量、特色技术、数字化智能化方面持续攻关,通过构建以国内市场为“基本盘”,以中东和印尼为两翼,带动若干有潜力的区域良性发展的“1+2+N”市场布局,推动形成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这场为铸造国之重器发端于中国海油,展开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混改”的伟大实践才刚刚起步,“万泰模式”的大胆探索,又将为中国工业领域的深化改革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成为中国国企改革的“国之重器”。
横空出世,中海万泰已成为中央企业“混改双百工程”的典范。中国海油集团董事长、改革者汪东进对中海万泰寄予厚望:“中海万泰要加快提升产能建设,努力在新技术新领域实现新突破,将中海万泰打造成为中海油服在技术创效方面的典范标杆。”
光彩熠熠的中海万泰,已然成为中国递给世界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毋庸置疑:中海万泰未来将锻造成为油田技术服务领域高端设备、仪器、工具的研发制造商,承担高科技产品的产业化责任。建立完整的、高质量的、大规模的自主技术产品研发、制造、运维体系,提升制造业机加工能力与产业孵化能力,突破产能瓶颈,加速提升科研和产业化的产出效率……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伟大的事业孕育着伟大的精神”。“自强不息、永不言败”的中南机械精神,与“碧海丹心、能源报国”的中国海油精神一脉相承,成为中海万泰制胜的基石。
中国海油人及所有“璇玑”的开拓者们,早已将他们的生命与全部情感融进“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豪迈与滚滚油海的涛声里了。
一位外国政要在走过东京湾、纽约湾,来到欣欣向荣的粤港澳大湾区,站在广州塔上,听长风浩荡,看珠江入海,发出由衷的感叹:“世界的未来在中国!”
中华民族是一个创造史诗的民族,注定会为人类做出更伟大的贡献。
这是一个历史宿命。
身为炎黄子孙,我们为此而骄傲。
生命史诗
——健康中国的“七喜样本”
创新只为生命,医药普惠人类。
——摘自百奥泰理念
七喜集团董事长易贤忠
世界再一次将目光聚焦世界东方。
2014年初冬,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考察江苏镇江世业镇卫生院时,以深沉的民族情怀和历史担当,吹响了“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号角,时隔一年,又在2015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至此,“健康中国”与“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一同上升为国家战略。
历史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执政者没有忘记人民的健康。站在历史新的起点上,以人民为中心,回应百姓关切,高擎健康火炬,吹响时代号角。正当举国上下砥砺奋进,开启全民健康新时代之时,在南中国海岸蔚蓝色的粤港澳大湾区内,有一支名为“七喜”的高科技军团,高擎“创新只为生命,医药普惠人类”之旗,以健康中国的七喜实践,蹄疾步稳,抓石留印,成为第一个叩开美国医药市场之门的中国生物制药企业;以健康中国先行者的科技破冰,让中国生物创新药成果昂首阔步走出国门惠及世界;以大健康产业全产业链的创新构想与实践,在七喜旗下百奥泰生物制药科创版上市的同时,向医疗产业链下游进军,怀揣“让贫困患者病有所医”的坚定信念,在神州大地人口密集或缺医少药地区投巨资创办多家医院,总床位数达15000多张,为建设健康中国添砖加瓦,创造了健康中国开拓者的“七喜样本”,同粤港澳大湾区其他领域高质量发展的改革创新者一道,在大健康领域独辟蹊径、大放异彩,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人勤春来早,奋斗正当时。一曲情深似海的健康中国生命史诗,光耀神州华夏。南海之滨,珠江之畔;达人济世,大爱无疆……
健康中国:逐梦者不懈追求的神圣使命
易贤忠的大健康产业梦,源自其童年经历。
湖北省潜江市,一个美丽的鱼米之乡,1956年,易贤忠便出生于此。他的家坐落于西荆河左岸、返湾湖之滨的幸福村。每至春夏,一望无际的返湾湖中溢满盛开的荷花,在日光反射下,湛蓝的天空被印染成漫天彩霞。秋冬时节,返湾湖中成群水鸭起飞时遮天蔽日,清澈见底的西荆河床上铺满色彩斑斓的河蚌,宛如一幅绝美的水彩画。
幸福村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无饥荒之虞,但在1968年前,这里基本没有教育和医疗资源。
在易贤忠的记忆里,当时整个公社只有一位称得上“医生”之人。这位医生常常背个小药箱在乡间游走,对患者的口头禅就是“多喝开水,少吃辣椒”。村里人生病了,仅有两种处理方式:一个是放血疗法,把碗敲碎用尖利的瓷片刺破舌下的血管放血;还有一个是烧香拜佛,祈求菩萨保佑。遇到女人生产,接生婆直接用剪刀剪断脐带,导致产妇与婴儿因破伤风感染双亡之事时有发生。易贤忠的母亲育有八子,因医疗资源匮乏,最终长大成人的只有五位。十岁那年,易贤忠连续十几天高烧昏迷,奄奄一息,家里都给他准备上了小木匣子(小孩的棺材)。当年正值文化大革命之初,一队中学生红卫兵串联到他们大队,有几个红卫兵到易贤忠家讨水喝,见易贤忠的奶奶在他病榻前烧香磕头,哭声凄凉。其中一位红卫兵小姐姐略识医术,判断是重感冒,匆忙跑回城里取药才挽救了易贤忠的生命。直至大队有了赤脚医生,医疗条件才大为改善,患病死亡率大幅下降。
家乡,生命。或许,这就是易贤忠日后从事健康产业的初衷。
1969年春,原公办小学校长柳中贵,因受“文革”冲击携夫人回到乡下,开办了幸福大队的第一所学校。学校只有不到二十个学生,柳中贵先生负责教四个12至14岁的大孩子,时年13岁的易贤忠便是其中之一。他从未读过书,只识得村里墙上印刷的几句标语,还会点算盘,由柳中贵先生一对一教学,只花一年就读完了整个小学的课程。
小学毕业后,由于生活压力,作为长子的易贤忠只能回家帮工。70年春节,他与父亲帮工间隙在堂屋烤火歇息,又是柳中贵先生找到易父,劝说易父让易贤忠念初中,也因易贤忠是同龄四位学生中成绩最好的一位,最终父亲同意让易贤忠重返校园,他因此走出了放牛一天记0.7个工分的日子。可以说,没有柳中贵先生,易贤忠的命运可能又是另一番景象。
高中毕业后,18岁的易贤忠回到老家,成为一名民办老师并担任幸福小学校长。此时的学校拥有红幼班(幼儿园)三个年级、小学五个年级、初中两个年级,共有400多名学生,20多名老师。易贤忠的启蒙老师柳中贵已辞任校长一职,得知昔日的学生担任新校长,便送给他一本《小学校长的职责与义务》。这本书是国家教育部根据前苏联教育模式制定的校长工作指引手册,虽不厚,却被易贤忠视若珍宝,反复研读。从书中他知晓了凯洛夫“备、教、改、辅、查”的五个教育环节,学到如何举办观摩教学、如何指导教师讲一场公开课、如何管理学校、如何教书育人。这段时间里在幸福小学读高年级的学生后来不少考上了大学。
1977年,高考恢复,是易贤忠命运的又一个转折点。当易贤忠拿到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系的入学通知书时,他激动地从地上跳了起来。那一年,他背起简单的行囊,告别故土,来到繁华的南国大都市广州,走进这所工程师的摇篮、培养企业家的“黄埔军校”。在大学期间,受到自童年起养成的顽强拼搏、刻苦向上精神的影响,易贤忠如饥似渴地学习,在知识丛林中艰苦跋涉,望日后能够报效国家,为国家民族勇攀科学文化高峰。
毕业后,命运多舛的易贤忠来到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广州白云无线电厂,一路从助理工程师、设计组长、技术科长做起,最后于1992年担任子公司康聪电子厂的厂长。短短两年,易贤忠让康聪电子厂由严重亏损到扭亏为盈。然而1994年,他不幸遭遇一场大病——肺穿孔。为了去医疗条件更好的香港治病,他不得不辞去在白云山的职务,加盟香港一家计算机外贸企业,担任中国区负责人,主要从事日资企业对中国大陆的计算机零部件业务,开启了香港大陆两头跑的生活。
“我们是一群被时代推着走的人。”这是易贤忠常说的话。1997年,跑了几年计算机电脑业务的易贤忠积累了一些人脉,羽翼渐丰,便下决心乘小平南巡讲话的东风,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广州创业。
1997年7月28日,一个注册资本2000万人民币,拥有200多名员工,办公区域约800平方米,名为“七喜电脑”的小公司在广州市天河区科技街科贸园11楼挂牌开张。没有爆响的鞭炮,更没有热闹的场面,有的只是公司里一张张对未来满怀憧憬的年轻面孔。
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创业的激情像海潮一样,在易贤忠胸中涌动。
“七喜电脑”,英文商标“HEDY”,即Happy every day的缩写,意为“一周有七天,快乐每一天”。这正是易贤忠初创公司之憧憬,希冀与公司产生关联的每一个人,不管是消费者还是员工、甚至是相关上下游产业的每一位经营者,都能透过“七喜电脑”度过快乐美满的每一天。
在七喜成立的全体员工大会上,易贤忠道出他多年的思考:“认为任何组织都应有自己的基本理念,建立自己的核心文化。中国共产党的核心文化是‘为人民服务’,所以得到了人民的拥护,成就了今日的伟大事业。七喜的核心文化,则是‘环保’理念。‘环保’,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更是对我们经营环境的保护!而保护经营环境,核心就是‘诚信’和‘吃亏’,要做到这两点则必须做到‘四个善待’,即善待政府、善待员工、善待合作伙伴、善待投资者!只有将我们经营的‘环保’做好,一个公司一个企业,才能稳定持续的发展下去!”
时至今日,易贤忠和他的团队始终坚守这一核心文化。
自1997年创立以来,七喜电脑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从当时风起云涌的电脑市场中迅速杀出重围。当时的品牌电脑厂商都是拥有强大背景的国有企业,如长城、联想、方正、清华同方等,以销售商用机为主营业务。七喜要做民营的品牌电脑,意味着要与国有企业竞争,起初并不被大家看好。但易贤忠却另辟蹊径,瞄准家用电脑市场的空白,投身开拓这一蓝海市场。当时与七喜站在同一条崭新家用电脑赛道上的还有联想电脑,而与联想制定的“1+1社区店”布局有所不同,七喜选择在以做电脑配件和攒机为主的各地电脑城快速建立大量品牌电脑形象店,严格遵循易贤忠独创的“码头、形象、激情、技巧”的店面四要素,让以红色为主色调的七喜电脑专卖店在不到2年的时间内,红遍全国大小电脑城。七喜电脑(002027)从名不见经传,到2004年8月4日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以电脑硬件为主的民营上市公司。
然而这看似顺风顺水的创业之路上,劫难再次降临。
2014年,因身体常年高压运转积劳成疾,易贤忠又做了一次大手术,根据医嘱他做好最坏的打算,于2015年将旗下上市公司七喜控股卖给了分众传媒,为后事做好了安排。
无巧不成书,易贤忠曾经投资的一家名为“百奥泰”的生物制药公司,当时已有几个在研肿瘤药物进入临床前的动物实验阶段。鉴于易贤忠的病情,目前国内已无更好的治疗手段,在咨询专家后他决定亲自试一试。经过一年多的治疗,奇迹发生,易贤忠身上的癌细胞不见啦!
身体痊愈后,易贤忠没有选择去国外享受人生。他认为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可贵,他要开始人生的第二次创业,全力进军大健康产业!
2016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发表讲话:“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此次讲话,深深打动了逐梦者易贤忠。
2016年10月25日,国务院颁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望中华大地大健康产业风起云涌,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又一次猛烈撞击着易贤忠的心房。
加快建设健康中国,是每一个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啊!
在广州国际生物岛百奥泰总部大楼奠基仪式上,心潮澎湃的易贤忠讲过这样一句话:“欧美药厂生产的药,是为全球七亿富人治病的,我们中国药厂生产的药,要为全球70亿人治病!”
号角已经吹响,道路已经指明。规模空前的健康中国建设大潮在华夏澎湃而起,人们拭目以待,易贤忠能够率领七喜团队驾驭他的健康产业之舟驶向成功的彼岸吗?
走向世界:为生命而战的“百奥泰行动”
一个民族要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这个民族才有希望。
易贤忠就是中华民族仰望星空的人。
易贤忠的生物制造之门是在二十年前开启的。
2003年易贤忠赴美考察,家乡的发小李胜峰博士为招待他在旧金山湾区的家中召开一个小型派对,出席的都是些在湾区研究开发药物的华人朋友。聚会中,有人借着酒意感叹中国生物制药现状,略有不甘地说道:“中国这么多药企,这么多研究所,却没有一个药是我们研发出来的”。易贤忠问在座各位:“你们不就是研发新药的吗?”一位博士答,“一个药从立项到药品上市至少需10年时间、耗费至少10亿美金,而成功上市的概率却很低,因此国内基本没有药企肯投入。我们现在的药物研发都只能在一些全球领先的研发型药企做。”
那个晚上,身在异国他乡的易贤忠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他想了许多许多,想到童年时代家乡缺医少药、亲友离世的悲惨情景,想被帝国主义列强骂为“东亚病夫”的中华民族百年耻辱,想小平南巡讲话发出的改革开放强国呐喊,想……
第二天一早,一夜未眠的易贤忠对李胜峰说:“你搞技术,我出资金,我现在虽然拿不出10亿美金,我们是不是可以从小开始?从技术研发开始?”
相同的愿望,共同的理想。双方一拍即合,两双有力的大手紧紧交握。
百奥泰抗体产业园厂区
于是,2003年7月28日,一家名为“百奥泰生物科技(广州)有限公司”在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注册资本200万美金。
公司主要研发目标是不断探索新的技术路线和药物靶点,开发毒性小、药效高、特异性强的新一代抗体药物。高效可及,普惠人类作为公司的宗旨。
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与生物技术的革新息息相关。20世纪以来,随着人们对遗传、生命进化及生物学的了解逐渐深入,生物技术不断突破,生物制药行业也在快速发展。早在1868年,人们就已发现了两种核酸——DNA和RNA,但当时人们还更倾向于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直到1953年,英国的《Nature》杂志刊登了沃森和克里克的文章《核酸的分子结构——DNA的结构》。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让人们认识到正是DNA和基因运作轨迹的不同导致了生物进化过程和生命过程的不同。1958年,克里克提出分子中心法则,指明了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之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入了快车道。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科学家们先后发现了DNA聚合酶、DNA连接酶、限制性内切酶。1973年,两位科学家科恩和波伊尔成功将含有非洲爪蟾基因的质粒整合到了大肠杆菌中,完成第一次DNA切割和连接,基因重组技术由此诞生。1975年,Kohler和Milstein发现杂交瘤技术,通过利用杂交瘤细胞可以大量生产单克隆抗体,由此揭开了抗体工程的序幕。基因工程技术和杂交瘤技术,成为推进生物制约的两个车轮。
我国生物制药行业起步较晚,但也开启了奋力追赶的模式。1982年,侯云德院士带领团队成功研制重组人干扰素,是我国首个基因工程创新药物。1990年之后,人工胰岛素、促红细胞生成素、干扰素及重组疫苗也纷纷登上舞台。不过这一阶段,欧美国家已经涉足以TNF-α-FC融合蛋白、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胰岛素类似物、生长因子为主的第二代生物药研制。这期间,我国生物药整整落后了一代。
中国的生物制药,何时才能赶上欧美速度啊?
易贤忠猛然意识到,这个中国人梦寐以求的伟大的历史任命,竟然落到了自己肩上。历史洪流,再次为他缔造人生辉煌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百奥泰落户广州黄埔开发区,并将实验室设立在七喜电脑工厂一隅。这个隐蔽的角落成为了百奥泰的早期研发基地。不到400平米的实验室成为后续多肽合成、抗体工程、细胞工厂、抗体筛选等技术平台的萌发之地。
寂寞难耐的时光,积蓄着岩浆喷涌的力量。
林键是早期加入百奥泰的研发团队骨干之一。他是广东湛江人,从小就立志长大后成为一名科学家。在中山大学攻读研究生时,每日白天上课,晚上钻进实验室做研究,真正接触到如何通过基因工程的方式,将一个药物按照人类的意愿进行改造和生产出来。导师教导他:“科研必须实事求是,绝不能造假;所有的实验记录必须及时记录在案”。一次跋山涉水到乡下的牧场采集麝香,他看着被割开性腺的麝,躺在桌子上流泪,脸上滴过一串泪珠。最后,牧扬的人对取掉麝香的动物进行了人道毁灭。这次麝香采集过程让他心如刀绞,泪流满面,深深体会到生命的可贵。这是他人生第一次亲身体会到:做科研是会有牺牲的,有代价的……
阿达木单抗是全球药王,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这类疾病通常要终身治疗。但这个药在中国的治疗费用每人每年达到20万人民币,这对于绝大多数患者都是难以承受的。开发国产阿达木单抗迫在眉睫,百奥泰决定立即开展这个项目,并选定林健作为该项目负责人。
无菌注射液生产设备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漫长地攀登开始了:首先从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以及海外分别收集不同来源不同批次的阿达木单抗,通过蛋白测式,比对公开的序列信息,敲定了正确的氨基酸序列;之后反向编辑CHO偏好的核苷酸序列,一次性正确组装进入表达载体、转染进入CHO染色体、筛选高表达量的单克隆细胞株;三是首次搭建生物学活性细胞检测体系,从浩如烟海的文献和专利中寻找合适的细胞模型。
伴随项目的推进,公司陆续搭建了中试生产团队、质量分析团队、临床研究团队。包才、陈倍、王朝禾等技术精英提供了充实的研发保障。
2013年4月1日,BAT1406阿达木单抗终于向国家药监局提交临床申请。2015年12月23日,BAT1406阿达木单抗正式获得临床批准,当林键从官网得知信息后,公司上下为之欢呼雀跃。
上市申报更是有惊无险。林键及团队经过倒计时100天的准备,终于将一拖车申报材料送至国家药监局药物审评中心。为了这一天,他们每个人几乎都成功“减肥”10余斤。
2019年11月8日,是百奥泰乃至中国生物制药界都应铭记的日子。公司在发展历程中迎来了属于他们的高光时刻,百奥泰自主研发的阿达木单抗(格乐立®)成功拿到了第一张上市批件。那一刻,所有的辛苦和汗水凝结成一张沉甸甸的注册批件,让人百感交集,许多百奥泰人流下了激动兴奋的泪水。
乘胜前进谱新篇。百奥泰首个生物类似药成功上市之后,继续成功开发出了BAT1706贝伐珠单抗(普贝希®)和BAT1806托珠单抗(施瑞立®),再次验证了百奥泰具备药物开发和产业化能力,百奥泰也从生物技术公司转型为生物制药公司。一座又一座里程碑在珠江之畔昂然崛起!
2009年,俞金泉博士的加盟,使百奥泰创新药的研发迈上新征程。
俞金泉博士在宝岛台湾出生、成长,本科在台湾大学化学系就读,毕业后到美国读博时选择了一个做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的实验室,研究癌细胞增长的信号通路。做完博士后以后,他认为做药物的开发比做学术研究更有实用性,自此进入生物科技工业界,在美国加州旧金山湾区第一家公司CORTHERAPIUTICS的十年间参与了数个小分子药物的研发,其中一个项目FIT3抑制剂,研发成口服制剂并于2003年进入急性骨髓癌病人的临床试验。这是当时针对FIT3这个靶点的第一个特异性抑制剂口服药物,相关研发数据,俞博士也以第一作者发表文章在《Cancer Cell》,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这位拥有30年生物技术药业公司工作经验,领导了许多从早期药物筛选到开发进入临床实验的小分子和抗体项目的药物研发,并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过40多篇学术文章,拥有30多项专利的美籍华人科学家,注意到国内生物制药研发的广阔市场,于2009年决心到中国从事癌症药物药物研发。收到消息的易贤忠和李胜峰立即想方设法邀请他来到百奥泰,担任百奥泰高级研发副总裁,负责多个创新药研发项目。
治疗癌症的创新药研发,是20世纪充满诱惑的“中国之痛”与“中国之梦”啊!
逐梦者易贤忠,做梦都在为让百奥泰插上腾飞的翅膀而助推。而此时,立志为中华民族争气、为祖国母亲争光的易贤忠,已为百奥泰的药物研发投入了数十亿元人民币!
生物药的研发具备耗时长、成功率低、投入高三大特点。
一般来说,一个创新抗体生物药物的早期研发需要经历以下的的大致流程:靶点调研——靶点确认——抗体筛选——亲和力成熟——单克隆细胞系建立——体内外药物研究——毒理研究——理化性质研究——生产工艺——制剂工艺——分析方法开发等。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出现项目终止或滞后的风险,只有这些都确定了才可进行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
然而就在这样一种时间和精力都投入颇高却经常出现项目腰斩的情况下,百奥泰却有一个人始终如一地致力于创新药物的研发。
作为百奥泰公司的早期“元老”之一,1977年出生的秦超深知创新药物的研发最能体现一个公司的科研实力,技术创新才是生物医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适合作为药物研发的靶点可遇不可求,在国内外药企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秦超把目光投向了Fc功能增强型抗体。
秦超带领团队全身心投入到优化Fc功能和完善多特异抗体设计工作之中,最终,他们获得了一株能够百分之百去藻糖宿主细胞,经过验证,该细胞生产的抗体完全不含有岩藻糖,ADCC效应相比于普通CHO产生的抗体强数十倍至近百倍,体内药效试验也显示这种去岩藻糖的抗体抗肿瘤能力更强。这一宿主细胞株的建立,为公司后续其他项目的细胞株建立平台化提供了极大便利。目前公司已有BAT1006、BAT4706、BAT4406、BAT6026与数个临床项目使用该细胞株,并已申请专利保护,成为百奥泰科研实力的重要部份。
单抗层析柱
百奥泰作为中国创新生物药研发先锋,在开展多特异抗体研究的同时,开启了ADC药物的研发,成为了百奥泰创新药研发的“双子座”。
在这座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内的科学殿堂上,闪烁着又一颗璀璨夺目的新星,他就是百奥泰研发高级总监汤伟佳。
2009年,百奥泰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公司的科学与技术委员会察觉到ADC药物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巨大潜力,毅然决定启动ADC开发。而此时,全世界仅有一款ADC药物获批,国内ADC研发和生产都是一片空白,几乎无人涉足。ADC的开发涉及抗体药物、连接子和小分子毒素。对百奥泰来说,每一个都是一座待攻克的高山。而这支攀登团队的带头人正是汤伟佳。
ADC药物的概念最早源于19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保罗·埃尔利希提出的“魔法子弹”设想:如果将毒素(子弹头)安装在能精准瞄准癌细胞的载体上,便可实现精准“投毒”,而不伤害正常细胞。说得通俗一点,所谓ADC药物,就是靶向化疗。但是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这一概念模型并未得到实现。
ADC药物由单克隆抗体、连接子和细胞毒性小分子三部分组成,通过单克隆抗体与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异性抗原结合,将细胞毒药物定向递送到肿瘤病灶,相比传统的化疗药和生物药,明显提升了安全性和有效性,被人们称为生物导弹。虽然ADC药物的研发道路困难重重,但研究者们却依旧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直面考验,克服困难,不断吸取早期ADC药物临床试验中的有益经验踏浪前行。
技术进步永无止境,坚持创新才是制胜之路。百奥泰研发团队在调研大量文献后,总结以往的ADC失败和不足,选择了微管抑制剂美登素作为ADC的毒素,并确定了不可剪切连接子的方向,设计一套创新的不可剪切药物连接子 Batansine(贝坦素),它可以很好与抗体半胱氨酸发生偶联反应,同时高稳定的连接子结构避免在体内被切割释放出美登素,预期可以降低毒素。
方向确定后,公司专项团队向贝坦素合成发起挑战。因国内没有原材料,团队本着“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从研究发酵培养到贝坦素合成,研发团队硬是攻坚克难一步一个脚印,逐步解决了包括表达载体、生产用细胞株、细胞的培养发酵、抗体的纯化、原液生产、制剂成品生产、质量检测一整套流程,成为国内最早拥有自主生产抗体的公司之一。
然而,创新药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ADC药物之一的BAT8001在I期临床后迅速进入到III期,尽管有不少患者获益,但其最终临床结果的主要疗效指标却未达到预设的“优效”目标,仅为“非劣”。
公司的第一个也是中国的第一个ADC药物最后的验证临床试验未达预期!阴云笼罩在百奥泰上空。
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梦破碎了。团队的所有人都哭了,汤伟佳铁青着脸对大家说:“你们哭个够吧,但绝不能把这种情绪带到明天!”深谙药物研发过程曲折的俞金泉博士告诉大家:“创新药的研发本身就充满着变数,我们要能够承受失败,不被击倒,继续努力,做出更好的ADC!”
时值春节,百奥泰上下皆陷入低落压抑的情绪之中,但百奥泰仍选择将BAT8001临床未达到预期的消息公布于世!因为君子坦荡荡,诚信赢天下。
知耻而后勇,跌倒爬起来重新再出发。经过近两年的测试和反复实验,ADC团队搭建了具有可裂解连接子的以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为有效载荷的新一代ADC偶联平台。从原材料准备、合成路线设计、合成步骤优化、工艺放大、投入生产,整个流程全部由公司内部团队完成。新ADC药物BAT8006目前在国内的临床进展处于领先地位,初步临床数据显示,疗效优于全球公开信息的同靶点ADC。
十年磨一剑,百奥泰在ADC领域的积累已经超过十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目前,ADC药物已经成为生物医药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它发挥了抗体药物治疗的靶向性优点,克服了化疗的非靶向和毒性副作用,打破癌症治疗的诸多局限,无疑为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宛若一座灯塔,照亮世界东方生物制药的天空!
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宣布中国股市设立科创板,作为引领中国生物制造的创新型企业,厚积薄发的百奥泰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开启公司资本市场上市之路。
公司董秘鱼丹带领团队仅花费八个月时间完成所有上市准备工作,为加快效率,整个IPO团队于七喜大厦的会议室内集体办公,遇到问题随时沟通,立即解决。这八个月间,鱼丹可谓披星戴月,连家中一双6岁的双胞胎女儿也无暇顾及。一日半夜归家,睡眼朦胧的女儿摸着她的脸问:“是妈妈吗?明天还加班吗?”她违心回答女儿说不用,听到妈妈的回答,女儿高兴叫道:“太好了!”那一刻,鱼丹的眼里闪着泪光……
公司IPO期间,鱼丹频繁往返于广州-上海之间,累计的航程竟达到了南航的金卡会员标准!持续一个多月的路演,李胜峰与鱼丹面对上百家机构“跑断腿,磨破嘴”,午餐会、晚餐会,吃饭都在谈工作,其艰辛难以言表。
一波才平另波又起,IPO过会后上市之前,仍需要公司全体董监高签署一系列上市文件。恰逢新冠疫情湖北封城,公司一位董事邱俊被滞留湖北老家,文件无法面签,而第二日便是上交材料的截止时间。因乡下家中没有打印机,更没有A4纸,情急之下只能撕下小侄子的一张作业纸,通过视频公证的方式在背面写下内容及签名,有惊无险地及时递交材料。
2020年2月21日,百奥泰(证券代码:688177)上市,时任百奥泰董事长的易贤忠参加庆贺仪式
2020年2月21日,百奥泰在上海交易所科创板挂牌上市,融资18亿元人民币。因疫情上交所处于封闭状态,百奥泰无法赴现场敲锣,于是鱼丹在淘宝花600元买一小铜锣,准备简餐在七喜大厦11楼会议室举办一场简单却别开生面的庆祝仪式。锣声悠扬,在大湾区广州开发区上空回荡。
科创板成功上市后,为更好践行百奥泰“创新只为生命,医药普惠人类”的宗旨,百奥泰的目光再次聚焦于药品全球上市的目标上,力争为70亿人类的健康带来福祉。
药品如需在国外上市,必须通过当地药品审查,而其中通过难度最大、被誉为“行业最高标准”,当属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上市标准审查,令无数生物药企可望而不可及。如若生物制品和无菌制剂通过FDA现场检查,堪比是摘取金字塔尖上的那颗宝石。
众志成城,历经千难万险,耗费重金,2023年9月29日,公司的BAT1806(托珠单抗)终获美国FDA上市批准。这是第一个由中国本土药企自主研发、生产且获得美国FDA上市批准的单克隆抗体药物,是中国生物制药的里程碑事件!同时,亦证明了百奥泰研发与生产的药物是与国际接轨的产品,达到国际一流标准。自此,百奥泰成为一家面向世界、惠及全球人民的企业,它走向世界,昂首挺胸,改写了中国生物制药的历史!
除美国FDA检查,2023年百奥泰的生产工厂,先后接受了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巴西卫生监管局(ANYISA)、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等官方检查机构的生产现场检查,以期打入全球市场。多年来的孵化和准备后,百奥泰终于迎来收获期。时至今日,美国FDA一共批了中国药企的三个单抗药物,其中百奥泰占二——BAT1806(托珠单抗)与BAT1706(贝伐珠单抗)。
目前,百奥泰还有多个抗体药物已经完成全球Ⅲ期临床,若皆能如期上市,百奥泰将有一个更加辉煌的明天!
让中国药企的旗帜在全球高高飘扬,这才是一个伟大民族的胸怀和希望所在!
前沿探索:健康中国创新者的世纪破冰
破冰前行,才能引领。
百暨基因是易贤忠在生物制药领域谱写的又一曲前沿探索的生命礼赞。
1989年,Gross、Waks和Eshhar三位全球著名科学家,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提出嵌合抗原受体(CAR)这一概念。第一代CAR-T细胞在1993年问世。但遗憾的是,初代CAR-T细胞疗法效果不佳,不论是复制能力还是杀伤能力都不高,这也推动了第二代CAR-T细胞疗法的诞生。此后,经过进一步的CAR结构优化,2011年首次报道了针对CD19靶点的CAR-T细胞疗法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中的成功应用,随后2012年在复发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上展开临床实验,取得突破性治疗效果。经过多次化疗后癌细胞仍然无法控制的白血病儿童Emily,在美国费城儿童医院接受CAR-T治疗后,成功实现了完全治愈。
2013年,《Science》杂志将肿瘤免疫治疗评为年度科技突破进展第一名,自此,世界各国开始大量开展基于CAR-T细胞的科学研究和肿瘤治疗的临床试验。七喜集团董事长易贤忠和百奥泰CEO李胜峰博士经过深思熟虑后,毅然决定将这一技术引入中国,让中国的白血病患者也能应用上CAR-T细胞治疗。很快,百奥泰成立了细胞治疗部门,着手开发这项国际新技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这就是百暨基因公司的前身。经过两年研究后,为让细胞治疗更好地发展,易贤忠决定让这个部门独立运作。于是,2015年7月24日,广州百暨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艘承载了七喜集团在国内探索细胞治疗的梦想之舟扬帆起航!
年轻且富有激情的百暨团队
海归博士罗敏的加盟,无疑让刚刚起航的生命之舟如虎添翼。罗敏成长于湖北荆门,大学毕业后到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研究生,博士毕业后选择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贝勒医院继续深造。在贝勒医学院博士后期间师从美国医学院院士、国际干细胞专家Dr. Margaret Goodell教授,以第一作者发表了多篇高水平文章,研究方向涉及免疫细胞的定向分化、各类血液肿瘤小鼠模型建立、干细胞衰老、表观遗传学调控等。
随后另一位青年才俊李光超博士加入百暨基因,成为罗敏的得力助手。川东大巴山麓千年古镇达州石桥镇走出来的李光超,师从著名免疫学专家王小宁教授。又曾在著名抗体药物领军专家郭亚军教授指导下,前往上海抗体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肿瘤中心进行深入研究。
初期,国内大多数企业在细胞治疗领域都处于跟跑的位置,复制模仿国外科研院所的研究和发观,扎推开发CD19靶点的用于治疗白血病的CAR-T产品,百暨基因也曾是其中一员。2015年11月,公司迎来了一个重要里程碑,一位CD19阳性白血病的小女孩在南方医院儿童血液科接受治疗,在使用百暨基因的CD19 CAR-T产品后,获得了完全缓解(CR)。这一治疗成果极大地振奋了整个团队,证明公司拥有成功复制国外最先进技术的能力。随后,百暨基因又成功治疗了多位患者。
2017年12月,国家指导原则出台,细胞免疫治疗临床试验正式开闸,众多 企业递交了CD19 CAR-T产品的IND申请。站在这个命运的分叉口,百暨基因又一次放缓脚步,重新梳理自身发展方向:公司的CD19 CAR-T产品虽已有多例成功案例,但考虑到这个靶点全球竞争异常激烈,新技术仍不断涌现,百暨基因绝不能仅做跟跑者。经过深入思考反复讨论,罗敏与李光超最终决定逆流而上:放弃继续进行自体CD19 CAR-T的临床试验,转向突破性药物的研发!
一石激起千层浪,公司出现较大动荡,因为研发突破性的药物,无疑是九死一生,许多员工因缺乏勇气而离职。至暗时刻,易贤忠站了出来,他说:“中国的药企想要在创新国际化上占有一席之地,不能畏畏缩缩。我们要勇于尝试,大胆创新,只有仰望星空,才能窥见未来!”
易贤忠的鼓励让他们重拾信心,轻装上阵,他们坚信,只要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就一定能够赢得未来创造奇迹!
自2018年底起,百暨基因开始着手打造具有前沿性的产品。李光超回忆道:“要开发出具有突破性疗法的药物,首先是情报收集,这要做大量的市场调研和前沿技术的探讨,最后梳理出1至2个具有潜力的候选靶点,经科学技术委员会决定,对这1至2个候选靶点做进一步的研究。”团队深知这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但也承载着整个团队的光荣与梦想。
李光超和副总经理丁雯随即带领研发团队发起冲击,整个团队全力以赴,夜以继日,从头开始,不断尝试摸索,对靶点抗原的蛋白结构、氨基酸序列进行解析,制备抗原免疫小鼠、取脾脏与骨髓瘤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在针对CLL-1的抗体筛选中,经过4轮免疫后,从1000多个杂交瘤细胞中筛选出100多个阳性克隆。进一步选取10多个单克隆进行测序,测定后获得3个高亲和力抗体序列。将这3个候选抗体序列制备成CAR-T,经过体外杀伤和动物实验验证后,选取疗效最佳的CAR-T,于2020年首次推向临床。
一次次尝试,一次次优化,那无数个加班的夜晚,无数个周末的投入,桌面上堆积如山的文献资料与实验数据,见证着他们的坚毅与执着。
新CAR-T产品的首位儿童患者治疗取得了成功,随后连续3位患儿都达到了完全缓解(CR),成果振奋人心。在对11例患者治疗并取得令人惊喜的临床成果后,百暨基因受邀在世界规模最大、学术水平最高、最具权威的2021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上做口头报告,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认可。
技术员在洁净车间进行CAR-T细胞小试工艺开发
辉煌就这样被创造出来:2021年8月,百暨基因的CLL-1 CAR-T产品获得美国FDA授于孤儿药资格(ODD),用于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2022年10月,获得欧盟EMA孤儿药认定,用于治疗AML;2022年12月30日,国家药品审评中心(CDE)正式批准广州百暨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自抗体CLL-1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注射液”临床试验申请,适应症为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是一种非常凶险的恶性血液肿瘤,目前,全球患者平均生存期不到两年。如果百暨的CLL-1 CAR-T能够成功,那将是全球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福音。
CAR-T治疗虽然疗效得到业界的高度认可,但自体CAR-T的治疗费用对于普通患者却难以承担。目前,中国上市CAR-T产品售价为120万元人民币。能否开发出一种疗效好,成本低的通用性CAR-T药物呢?经过研究,百暨决定投身开发最前沿的异体通用型CAR-γδT细胞治疗药物。从基因构建到慢病毒改造的不断尝试与反复推翻,终于在小鼠身上取得了成功的验证结果,这一进步让他们信心倍增,并将其迅速推进到临床阶段。临床证明,这种治疗方法在血液肿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将大有作为,CAR-T治疗的费用将显著降低。
健康中国的“七喜样本”中的百奥泰与百暨基因;将作为中国生物制造生命科学的两颗耀目的新星,以无比炫目的光亮,照亮世界东方!
达仁济世:大健康产业开拓者的“宝璋模式”
“要健康,找宝璋。”
安徽亳州流传着这样一句口头禅。
宝璋何许人也?
侯宝璋,亳州利辛阚疃集人,中国病理学奠基人之一。齐鲁娇子、港大翘楚、协和泰斗,是近代中国医学史上的大师。
斯人已去。现在,亳州百姓要找的不是侯宝璋其人,而是一座以侯宝璋命名的大型现代化三级医院——亳州宝璋医院。
宝璋医院全貌
亳州,古称亳,另称谯城,素有南北通衢中州锁钥之称,有“药都”之誉。母亲河涡河绕城而过,一代圣居商成汤、道教至尊陈抟、巾帼英雄花木兰、悯农诗人李绅、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捻军首领张乐行等,都是这块蕴才积盛之地的骄子。利辛县更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春秋时期吴楚争雄之地。
亳州宝璋医院的投资者正是大健康产业的开拓者易贤忠。
在中国,近年来形成了人类健康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观——“到大城市看病去!”由于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大医院里涌动着来自全国各地前来看病的人潮,亿万脸上充满焦虑与希冀的、肤色苍黑的来自农村或小城镇的百姓,汇聚成全球最壮阔的求医群体,使得大城市大医院一“号”难求。
看病难医病贵成为21世纪的“中国之痛”。
易贤忠认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眼睛不能只盯着制药,还应放眼医院,更应重视医疗上下游的“临门一脚”。经过长足思考,构建大健康全产业生态链的构想在他胸中逐渐成型。
为实现把医院建到那些人口密集、经济贫困的“被遗忘的角落”的愿望,易贤忠找来军人出身曾经担任过广州军区总医院副院长、以“能打硬仗、敢于胜利”而闻名的向仕平为自己搭档,艰难地、坚忍地默默前行。为医院选址,一个百亿身家的企业家吃方便面、住小旅店,风餐露宿、披星戴月,走遍了祖国的长城内外和大江南北。辽宁沈阳、山东临沂、河南周口、安徽宿州、毫州、云南曲靖、福建泉州、江西南昌、湖南常德、广东揭阳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一座座大型现代化医院在他身后拔地而起!
毫州宝璋医院是易贤忠医院版块开业的第一家医院,是皖北地区一家高水平大型三级综合医院、全国医保定点医院。医院占地面积166亩,一期建设投入10亿元人民币,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设计开放床位1000张。医院秉承侯宝璋先生“博爱崇贤,创新笃行”的遗训,奉行“仁心仁术,追求精湛”的核心价值观,弘扬“博施济众”的奉献精神。
为让当地群众享受高端医疗服务,易贤忠舍得花重金引进多项大型诊断和治疗设备,包括瑞典医科达放疗直线加速器,德国西门子PET/CT、3.T核磁共振、128层智能高端CT、双能大孔径CT、DSA、ECT加速器,荷兰飞利浦超声、监护仪、心电图机,德国德尔格呼吸机、麻醉机,美国罗式生化免疫流水线,日本富士消化肠胃镜,美国史赛克手术腔镜等,使宝璋医院的设备可以和安徽省任何一家医院媲美,这在全国县级医院绝无仅有。
先进的大型诊断和治疗设备
易贤忠坚持“质量建院、科技强院、人才兴院”治院方针,以匠心和初心,以专业惠万民。医院共设30余个临床和医院技科室,现有主任医师10余名,博士10余名,副高职称以上专家30余名。其中肿瘤科、神经内科、肝病科、心血管内科、妇产科、骨科、外科为医院一期重点建设科室,力争成为亳州及周边地区患者满意、社会认可、政府放心的区域性医疗中心。
易贤忠强调,要把医院建设成“五好医院”,按照“心肠好、服务好、医生好、设备好、环境好”的五好办医理念建设和运行。在易贤忠的感召之下,一群具有相同情怀的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学专家从祖国四面八方聚集到这杆大旗之下。
1955年出生在江苏盐城的陈龙邦,1987年西安第四军区大学博士毕业后,成为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肿瘤科主任、长三角肿瘤专科联盟常务理事,长期从事肿瘤内科临床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深的学术造诣,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发表SCI论文100多篇,获得多项教育部与军队科技及医疗成果奖,2011年当选为江苏省百姓信赖的“医疗专家”。
2021年1月,陈龙邦与易贤忠在南京军区总医院餐厅有过一次会面,长谈后,陈龙邦被易贤忠要在贫困地区办好医院的理想深深打动,当即决定加盟宝璋医院,成为宝璋医院首席医学官兼肿瘤中心主任。
何长伦是被易贤忠理想感染的又一人。这位华医学会江苏传染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全军肝病中心原副主任,擅长治疗各类肝病,尤其是重型肝病,是国内首次报道何首乌肝病毒性研究、首次报道未定型肝炎临床与病理研究的专家,在南京饭店与易贤忠相谈后,便打起背包赶赴利辛,担任起宝璋医院副院长、肝病科主任。
医患一家亲。“心肠好、服务好、医生好、设备好、环境好”
五好医院新模式核心是医生好
左绪磊,同济医科大学临床学本科,同济医科大学肿瘤学硕士,瑞士苏黎世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曾任同济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妇产科主任,从事妇产科临床教学与科研33年,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熟练各种妇科手术,尤其擅长妇科腹腔镜手术和晚期卵巢癌的RO手术。宝璋医院开业时,他义无反顾地来到此地,担任副院长兼妇产科主任。
胸外科主任蔡晓棠、消化内科主任马用江、神经内科主任医师习予祥、骨科主任郑志远、放疗科主任向中红、泌尿科主任张国田、呼吸科主任张庆和、中医康复科主任张永杰……这座小小县城的医院里,真可谓人才济济,群星璀璨。
他们舍小家顾大家,放弃享受天伦之乐,从全国各地赶到利辛,很多人重新过起单身生活,用真情大爱救死扶伤,救患者于危难,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感天动地的生命之歌。
在宝璋医院,所有医护上下一心,时刻不忘将“五好医院”理念践行于日常工作中:
肾内科主任王鸳鸳因推脱不下从患者家属手中接下300元“红包”,转身又悄悄用这笔钱替患者交了住院费,有病患半夜三更上门治疗,她立即从宿舍爬起赶到病房,一直处理到天亮,患者痊愈后送上亲手煮的盐水花生以表感激;办公室主任李倩和体检中心的郭倩,得知故乡开办了一家好医院,毅然辞掉大城市里的舒适工作,返乡加入宝璋医院,为家乡健康事业添砖加瓦;护士长乔剑洁常风雨无阻接送血透病人,在病床前耐心守护,自费为病人买早点,无数次从低血糖、低血压、透析失衡、心脏猝死中将病患从死神手中抢夺回来。
创新探索形成的五好医院的“宝璋模式”,像我国医疗战线上的一股清风,从淮河之畔的安徽大地徐徐吹来。
易贤忠的连锁“五好医院”现已扩张至10家,总床位13000张,目前亳州宝璋医院、常德圣德医院、揭阳粤东肿瘤医院三家业已开业,还有七家医院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开业前准备。另有近20家二级肾病医院,总床位数逾15000张。
曾经有人劝说易贤忠,在欠发达地区开办医院,盈利太难。易贤忠却坚定地回答:“让更多的贫困百姓看得起病,不用外出就能享受高端优质的医疗服务,正是七喜从事大健康产业的初衷。我开办医院,也从不为追求这些身外之物。”
也有人担心,民营医院竞争不过公立医院。易贤忠一直如此认为:“无论你是国家资本还是民营资本,只要你是中国公民,你的一切都属中华民族所有。只要你是真情付出,真心为了老百姓,老百姓就会毫不动摇地相信你、支持你。”
易贤忠自觉肩负起探索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医院创新模式的重任。他舍得拿出真金白银做公益事业,正因为他有着一心为民的情怀和宽广无边的胸襟!
华厦逐梦:人类健康的生命之光
山高我为峰。这是民族复兴的号角与召唤。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打造生物制药、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
大国博奕的脚步一刻也没停歇,生物制造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之帆已高高扬起!
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作了深邃思考、深刻论述。创造性提出新的生产力理论,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
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的国家战略,是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履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际承诺的重大举措。
所有这些,怎能不令易贤忠心潮澎湃,力量倍增呢?
广州生物岛拔地而起的百奥泰研发与营销中心
路漫漫其修远兮。七喜大健康产业之路还很长、很长。
易贤忠对大健康产业的未来充满信心,2024年,将进一步加快国际化步伐,乘“一带一路”东风,加大百奥泰生物药在美国、欧州、加拿大、巴西、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销售,逐步走向国际药品市场舞台中心。让百奥泰真正成为一家为全世界做药的中国公司。用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质生产力”!
百奥泰、百暨基因生物制药创新成果频出;遍布全国的医疗机构陆续开业并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兴旺发展,健康中国的“七喜样本”不断创新完善.....
一幅“健康中国”的幸福图景正愈来愈清晰地展现在中华大地上。
健康中国的“七喜样本”,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大健康产业创新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伟大实践;健康中国的七喜实践,是健康中国探索发展路径的动人篇章。
在易贤忠的心中还有两个梦想:
第一个梦想是让百奥泰、百暨基因生产的高端药品能够大规模地冲出国门,立足世界,普惠全人类!
第二个梦想就是想在中国连锁“五好医院”成功的前提下,到尼日尼亚、孟加拉等欠发达国家建设医院,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普惠医疗去服务当地的贫困患者。
力所能及地满足全人类的需求就是易贤忠最大的成功!
七喜之道,是践行中国梦的奋进之道。
奋楫争先,行稳致远。以时代为己任,以责任为担当。雨过天晴云破处,健康中国正当先。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创新只为生命,医药普惠人类”。追风赶月莫停留,凝心聚力创伟业。生命之光,照耀中华;生命史诗,激荡五洲!
大道之行
——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广汽实践”
中国汽车工业,终于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2023年4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广汽研究院宽阔明亮的大厅里,站在由广汽自主研发的酷炫的概念汽车前,向围站在四周的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家代表们问好,并作出重要指示:“关键核心技术要立足自主研发,也欢迎国际合作”,“要做好自主品牌,要把民族品牌搞上去”。
20世纪70年代末的一个百花争妍的春天,那位改变了中国命运的世纪老人,站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圳湾畔,以时不我待的口吻向刚刚打开国门的改革者发出一道动员令:“杀出一条血路来!”
从此,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汽车工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从小到大,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中国汽车版图的红色箭头加速向前延伸。
一位著名经济学家发出这样的论述:“世界汽车工业决定成败的大国博弈的主战场在中国,决战的焦点是新能源汽车”。
在所有中国车企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新能源汽车迎来了发展史上又一重大里程碑时刻,2023年7月3日,由工信部指导,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广汽集团和广汽埃安承办的2023中国汽车品牌向上发展专项行动——中国新能源汽车第2000万辆下线仪式,在广汽埃安第一智造中心隆重举行。一汽、东风、上汽、长安、北汽、比亚迪、奇瑞、江汽、长城、蔚来、小鹏汽车以及特斯拉等企业嘉宾齐聚一堂,与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广东省副省长孙志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峰、广州市副市长江智涛、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等领导一起,见证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规模化发展的新成就。
【中国新能源汽车第2000万辆下线仪式】
广汽埃安生产的Hyper昊铂的王牌车型昊铂GT,承接了第2000万辆下线的中国新能源汽车殊荣。这款高端豪华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一下线,便像一个待嫁的美丽新娘惊艳了世界。
换道超车。这既是一个新突破,也是一个新起点。中国新能源汽车,仅用28年时间,就在产业化、市场化基础上,迈入规模化、全球化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中国自主品牌车型在高端市场突破明显,进一步巩固了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和出口国地位,强化了中国汽车产业在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浪潮中的先发优势,并引领了全球汽车产业以电动化、智能化为主要方向的转型升级。中国汽车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的嘱托,弯道超车跑出了中国汽车的加速度。
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国新能源汽车第2000万辆的新纪录诞生了。
“中国新能源汽车速度”的第一座里程碑在粤港澳大湾区昂然崛起!
矗立在南粤大地,珠江之畔,连续十一年入围《财富》世界500强,2023年位列165位,创历史新高的广汽集团又一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风涛激荡中由蓝海迎面驶来的“广汽号”巨轮主营业务涵盖汽车研发、整车、零部件、商贸与出行、能源及生态、国际化、投资与金融七大板块。旗下拥有广汽研究院、广汽乘用车、广汽埃安、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广汽日野、广汽国际、广汽比亚迪、五羊一本田、广汽部件、广汽丰田发动机、上海日野发动机、广汽商贸、大圣科技、广汽汇理、众诚保险、广汽资本、中隆投资、广汽财务、如祺出行等二十多家知名企业与研发机构,生产销售传祺、埃安、昊铂、雅阁、奥德赛、凯美瑞、汉兰达、日野等数十种知名品牌汽车产品。2022年汽车产销247.99万辆和243.38万辆,同比分别实现16.0%和13.5%的增长,营业收入达5146亿元!
中国制造最伟大的变化就是:质量与速度、创新与引领。
创新引领已成为广汽的代名词。
率先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实现新能源汽车年均复合增长率122%转型升级走在前列;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研发综合实力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五部委联合评审中位居全国前列;积极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全国首批国企改革“双百行动”,率先实施职业经理人改革和员工持股,积极推进混改机制创新走在前列……
大潮起珠江,湾区展新容。让我们走进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从这位探索中国新型工业化“驭智而行”的改革创新先锋身上,去寻找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高质量发展的成功经验,感受“汽车巨人”澎湃有力的脉动……
南海之滨,风劲潮涌。伶仃洋上,长虹卧波!
汽车强国:改革开放前沿地的使命担当
这是2023年4月的一个夜晚,位于广州珠江新城的广汽集团总部广汽中心大厦仍是灯火通明。在广汽中心的办公室极目远眺,透过林立的巨厦间隙,可见珠江两岸灯光璀璨,小蛮腰、西塔高耸云端,好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汽考察调研,谆谆教导言犹在耳。如何将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落到实处?就成为了广汽人的日思夜想。
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把民族汽车品牌搞上去的“四个坚持”广汽已胸有成竹:一是坚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广汽集团将牢记总书记嘱托,始终立足实体经济,坚持制造业当家,朝着“万亿广汽”的目标坚实迈进;二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广汽集团将落实总书记要求,坚持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加大关键领域和“卡脖子”技术攻关;三是坚持打造自主品牌,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广汽集团将遵照总书记指示,举全集团之力发展自主品牌;四是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广汽集团将践行总书记要求,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空间,努力在国际舞台上擦亮中国品牌……
世界,无时无刻不在注视着这座矗立在中国南海之滨粤港澳大湾区的熠熠生辉的汽车城。
早在6个月前的2022年10月31日,党的二十大后调任广东省委书记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黄坤明,到广州履职的第四天,就在省委常委、省长王伟中,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林克庆等陪同下到广汽埃安调研。一见面,王伟中便对迎接的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总经理冯兴亚说:“在全省传达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大会上,坤明书记讲了两点: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制造业当家”。调研中,黄坤明高兴地说:“广汽这几年,快速发展、稳步发展、追求质量、不断创新,也是不断超越。希望广汽紧紧抓住重大战略机遇,特别是贯彻落实好新发展理念,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当中大显身手”。寄望广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中走在前列,为广东奋进新征程注入强大动力。
潮涌珠江,春风再起。今日广东,前景光明,活力迸发,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发展利好纷至沓来,高质量发展势头已成,发展动能强劲澎湃;改革开放越走越宽,发展环境更加优越;经济纵深不断拓展,发展空间无比广阔,正以昂扬姿态展现在世界东方……
回望世界汽车工业历史,从1478年,意大利科学家、发明家列奥纳多‧迪皮耶罗‧达‧芬奇第一次提出具有推进功能的汽车设计,到1885年,德国发明家卡尔‧奔驰设计和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能实际应用的内燃机驱动的马车式三轮汽车,被称为“本茨汽车”,本茨因此而被后人誉为“汽车之父”。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汽车作为最广泛接受的交通工具,已经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影响着家庭生活、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等社会的各个层面。汽车因产业链长其部件涉及制造业的多个领域,又具备极强的工业制造带动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汽车工业才得以建立和发展。中国汽车工业产业的发展过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初创阶段,独立自主发展和对外开放阶段。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建成是初创阶段的标志。1956年7月13日,我国生产出第一辆载货的解放牌汽车。1958年5月12日,我国第一汽车制造厂自行研制设计生产了第一辆“东风”牌CA-71型小轿车,这是红旗车的前身,进京给毛泽东主席试乘。毛主席和林伯渠等中央领导在中南海后花园观看并试坐了这辆轿车。1958年9月30日,上海生产的第一辆轿车——凤凰牌轿车在位于安亭的上海汽车装配厂试制成功,上海自主制造轿车的历史篇章由此揭开。形成了中国汽车工业“北有红旗,南有凤凰”的格局。
1978年,改革开放元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汤姆斯‧墨菲亲自率团访华,提出合资经营,共同投资企业,承担盈亏的合作方式。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发生了一次激烈的争论,主题是要不要发展轿车消费和轿车生产。争论的结果是中国需要发展轿车,中央决定,建立现代轿车工业,这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决定。
1983年5月5日,北京汽车制造厂和美国汽车公司的代表在“经营协议书”与“合资章程”上签字,中国第一家整车合资企业北京吉普成立。从此,中国汽车工业翻开了“以技术换市场”中外合资经营的新篇章,大众、本田、丰田、GM通用、福特、奔驰、宝马等世界著名品牌涌入中国市场,中国成为汽车大国博弈的主战场。
广州的汽车工业,今天的辉煌离不开前辈的探索和开拓。蒸汽小汽车、公交车、货车、中巴、大客车、轿车……前辈们打下的基础、积累的经验,为汽车后来者留下宝贵财富。他们心中燃烧的汽车梦,成为广州汽车工业创造辉煌的强大动力。
在这片改革开放前沿地,梦想的探索起于广州标致项目,广州标致开创了广州大规模生产轿车的先河,成为全国汽车工业“三大三小”的“三小”之一,创造了广州汽车工业史上第一个辉煌,为广州汽车工业进入国家发展汽车工业规划立下汗马功劳,并为其共享国家政策红利大发展打开了一扇窗。
1985年3月15日,广州标致汽车公司在广州花园酒店举行隆重的合同、章程签字仪式。1986年10月10日,广州标致505W8八座旅行车投产,受到用户欢迎。1988年,标致汽车的产量达到5000辆以上,企业开始盈利。1989年9月11日,广州标致505X五座轿车投产,一度在国内市场供不应求。1990年,广州标致向北京亚运会赠送轿车……
天有不测风云。辉煌的背后潜藏着危机。由于市场的选择及自身产品原因,广州标致汽车开始滞销,产品大量积压。
面对灾难,壮士断腕,置之死地而后生!近30亿元的巨额债务,压得广州汽车人透不过气来。
1996年4月27日,广州的决策者作出了调整轿车项目发展战略,更换外方合作伙伴的决定。
改革者没有因出现曲折而停下对外开放的脚步。
广州汽车与多个世界著名汽车厂商展开了新一轮接洽,寻找适合广州汽车发展的战略合作伙伴。
为提振广州汽车工业,形成一个强有力的主体企业,1997年6月,广州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成员企业包括广州骏达汽车企业集团、羊城汽车集团公司、广州广客汽车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安迅投资公司、广州弹簧厂和广州气门厂等六家公司。新组建的广汽集团鸣笛起航,驶入风涛激荡的市场海洋。
1997年11月13日,在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的见证下,广州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和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在日本东京签署了三方合作开展广州汽车项目的“基础协议”,广州汽车重组成功。
1998年7月1日,由广汽集团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共同出资成立的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在广州黄埔挂牌运营。
黄埔,成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广州汽车梦重新起航之地。从此,广州汽车由“广州之痛”走向“广州之梦”,在广汽集团带领下开始步入辉煌。广州本田成为广汽集团培养人才的“黄埔军校”。
1999年3月26日,当广州本田第一辆车下线时,广州本田第一特约销售服务店在广州市黄石路正式开业,这也是国内第一家“四体一位”汽车销售服务店。广州本田不仅仅带来了与世界同步的先进车型,而且也开创了国内汽车销售的先河,成为中国汽车业营销模式的先行者。
广州本田十分重视打造品牌形象。在2007年第12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上,广州本田正式发布企业安全口号——“Safety For Everyone 为了所有人的安全”。2009年又在上海世博会广州案例馆发布企业环保口号—“让孩子的天空更蔚蓝”,构建面向未来的绿色企业。同年,“广州本田”更名为“广汽本田”,实现股东双方名字同等露出。
自1999年3月26日第一台雅阁轿车诞生,到2007年2月10日第100万辆汽车下线,广汽本田创造了被业界点赞的速度,充分说明市场对广汽本田产品的高度认可。2023年6月6日,随着一台皓影驶下生产线,广汽本田达成累计1000万产量,更迈进全新的历史征程。
随着汽车行业“新四化”时代的到来,广汽本田也在积极转型。自2022年5月开始动工的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全新电动车工厂,计划于2024年投产。广汽本田全新电动车工厂位于广州开发区内,年产能为12万辆。新工厂以“和谐、绿色、零碳”为理念,通过全流程的深度管控,实现国际领先的节能环保水平。以极具特色的“人本智慧”,打造行业领先的“数智工厂”,树立“零碳·数智”新标杆。
在车生活全价值强大体系力的引导下,2023年,广汽本田连续第三年蝉联J.D.Power SST(销售服务满意度)、CSI(售后服务满意度)、IQS(新车质量)三项冠军,创造了行业新纪录。多年来,广汽本田持续以人和车为双核心构筑全新汽车生态,收获了市场与行业的优异口碑。
当问及广汽本田为中国工业企业带来什么启示,广汽本田执行副总经理李进如数家珍:“最核心的当是人本思想,具体说是‘三个喜悦’理念。购买的喜悦、销售的喜悦、创造的喜悦,体现用户第一,永远以客户为中心。”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在广汽本田做了8年的中方掌门人,他思维敏捷、为人亲和、注重实际、重视文化的优秀企业家特质给广本员工留下了深刻印象。曾庆洪推崇的“人为本、信为道、创为先”的广汽文化,应该说其中不乏广本文化理念印记。
雄关漫道方迈过,再攀高峰瞰新霞。广汽丰田堪称是中国汽车合资企业的又一座高峰。
从丰田生产方式到“丰田之道+本地化”,从持续改善到“构造改革”,广汽丰田坚持“长期主义”,实现从“外延式”到“内涵式”发展的跨越。
当年,为支援广汽丰田项目,广汽本田派出“十八勇士”支援广汽丰田,现任广汽丰田执行副总经理文大力就是其中一员悍将。
文大力与选址人员一起来到南沙,好家伙!脚下是5000亩长满香蕉树的土地,眼前是一片烟波浩渺的海水,一片蔚蓝广阔无边。广州市领导微笑着承诺说:“将来修一条地铁直通你们南沙工厂,别看眼下荒凉,以后这里热闹得很咧!”
想到一座现代化的港口和汽车城将在这里崛起,建设者们双眼中都闪烁着兴奋的亮光。
2003年12月,广丰项目在广州白天鹅宾馆签约,筹备工作紧锣密鼓进行。至此,日本丰田、本田、日产三大汽车公司均落户有着优良市场环境的广州。
2004年9月1日,广州丰田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打桩机巨大的轰响震撼着南中国海岸这片梦幻般的土地。
谁料想,困难接踵而至。一般的桩可能打15米左右就可以了,这里地下都是淤泥,打桩深度要达到23米到30米。夜晚睡觉,第二天早起一看,头一天晚上打好的桩居然倾斜了,雨水冲刷发生桩位偏移甚至断桩,这使得地基成本比寻常要高出1.2倍左右。就这样,大规模、快产出、一步到位,在南沙崛起一座现代化工厂。
2006年,凯美瑞下线,一飞冲天,创造了广汽丰田当年投产当年盈利的奇迹。2009年,二线投产,广汽丰田总产能实现由年产20万台到年产36万台的跨越。2012年第七代凯美瑞发布,2013年凯美瑞国内销量突破100万辆,创造同级车最短时间迈进“百万辆俱乐部”纪录。
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的冯兴亚从广丰成立伊始就于郑州日产来到广汽丰田,担任了广丰第一任销售部长。务实的工作作风,扎实的专业功底,对市场的准确把握能力,取得了骄人的销售业绩。先后做了三年销售部长,把市场搞得风生水起。2007年成为副总经理,第二年又被提升为执行副总经理。5年后的2013年成为广汽集团常务副总经理,2016年担任广汽集团总经理。提出了“丰田生产方式+本地化”创新模式的冯兴亚,日后与曾庆洪一起创造了“广汽生产方式”。
2015年,广汽丰田启动构造改革,实现“二次创业”。通过深化精益生产活动,提质增效,改善收益。2018年,三线投产,广汽丰田连续三年被评定为“零缺陷率”全球模范工厂。
有两个小故事可以佐证广汽丰田的持续改善与精益生产提质降耗:在生产过程中会偶发车门间缝不良,他们用持续三年不断的改善行动,使问题解决最终实现免检。为降低涂料成本,一线工人发挥智慧,专门设计了专门的工装支架,能将涂料罐用到最后一滴为止。
2022年,五线投产,标志着广汽丰田具备了百万台生产能力,达成百万产能体制,年产销同比增长22%,首次实现突破百万台的历史跨越,迈入合资车企业头部阵营。2022年广州车展,广汽丰田发布“智能电混双擎”战略,数字化、智能化双线并行,开启技术向上之路。此外,广汽丰田连续11年获得售后服务客户满意度CACSI合资企业第一名,连续七年获得丰田全球卓越服务表彰(CDEA)金奖。
【广汽丰田“智能电混双擎”战略代表车型】
“广丰模式”究竟给世人带来什么启发?丰田哲学中,有“利他精神,创业者精神”的丰田纲领,还有丰田之道中“持续改善,尊重员工”的两大支柱和“准时化、自働化”的丰田生产方式,广汽丰田坚持“丰田哲学+本地化”,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引进、自立化、构造改革、长期主义的发展之路……
广汽集团亦从广汽本田、广汽丰田的经营实践汲取了很多营养。如受“持续改善”理念和精细化管理方式的启发,广汽集团在2006年开启了IGA(Innovate Guangzhou Automobile,创新广汽)活动,鼓励员工全员参与改善和创新,形成了一套科学现代的群体性质量管理方式。17年来,IGA活动吸引了超过69万人次参加,产生改善提案近580万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111亿元。
有人说,广汽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功,是广汽有着国有企业的平台及研发优势、合资企业的流程及生产方式、民营企业的灵活机制及高效率。
可是,有一个挥之不去的执念一直萦绕在广汽人的心头:一个人口最多、发展速度最快的大国,为何不能独立自主造汽车?
面对这一世纪追问,中国汽车人无疑处于泰山压顶的巨大压力之下。
历史已经到了这样的时刻:站在新世纪的门坎上,积重难行的中国汽车究竟向何处去?汽车人必须做出抉择,向国人交出自己的答卷了。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春天何时才能到来呢?曾庆洪翘首企盼着,冯兴亚翘首企盼着,广汽人翘首企盼着,中国汽车工业的所有有志之士都翘首企盼着……
直到有一天,广汽自主品牌的“传祺”迎面驶来,中国汽车实现“贴地飞行”的历史时刻不可阻挡地到来了!
涅槃腾越:中国自主品牌的“传祺力量”
广汽研究院院长吴坚说啥也没想到,他会成为广汽自主品牌研发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之一。
他的家乡在福建靠近武夷山的南平市延平区西芹镇,武夷山的绿水青山陶冶了他沉稳纯静,喜爱读书的性情。他先是在华南理工大学读造船系的内燃机专业,后来去天津大学读博,师从治学严谨的中国第一位从英国回来的内燃机海归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大学校长史绍熙,博士毕业后回到华南理工大学任教。
要说广汽的自主品牌研发,不能不提及广汽研究院第一任院长黄向东。
他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工程机械专业,1985年由教育部公派到意大利留学,就读于都灵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汽车分院,1986年修完硕士课程后直攻博士学位,1989年毕业取得车辆工程博士学位,进入菲亚特研究中心和依维柯工程中心从事汽车工程方面的博士后研究工作。1991年,他怀着一颗为祖国培养汽车人才的赤子之心回国,在华南理工大学任教,并担任华南理工大学交通学院副院长。
那时,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研发才刚刚起步,一位中央领导去企业调研,回京后提出一定要发展自主品牌,这也成为国家战略要求。2005年,广汽进行股份制改造,曾庆洪任筹备组组长。立志发展自主品牌的黄向东成为咨询组成员,2005年6月28日,广汽成立股份公司,自主品牌研发成为成功上市融资的主要动力之一。
2005年11月,广汽集团在广州长隆酒店召开一个战略研讨会,广汽史称“长隆会议”,会上确定坚定不移搞自主品牌。
可是,资金从哪里来?人才从哪里来?平台从哪里来?动力总成从哪里来?
当务之急是先成立研发机构。2006年7月的一天,曾庆洪在一间会议室宣布广汽研究院成立,并任命黄向东为首任院长。海纳百川,博采众长,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技术道路。
黄向东先带人前往日本寻找合作伙伴,被两家日系车企婉言谢绝。而后又将目光投向欧美,包括德国、奥地利、英国、匈牙利等都跑了一遍,用时三年,吃遍千般苦,满怀憋屈,无果而归。
一次机缘巧合,听说江铃引进了一款先进的柴油机,出让方在意大利,黄向东带领吴坚、谢志洪马上出发跑到这款发动机的来源地,回复是“对不起,不再转让”。沮丧之余又得到信息,菲亚特急于转型正在出让一些设备及技术。重燃希望的黄向东等当天改变行程,下午就乘火车赶往意大利都灵。
谁料,马拉松式的谈判竟长达一年之久,对方派出的谈判代表颇具“威尼斯商人”特质,吴坚几乎是两个月跑一次意大利,经常谈判到凌晨两三点。
最后的谈判是在华南理工大学北区工业园的一间会议室,熬了三个通宵。因第二天一早要向发改委专家组汇报,最后一晚的谈判成功与否是决定广汽自主品牌项目能否在国家获批的关键。从傍晚谈到深夜,饿了就在会议室吃盒饭、吃汉堡,困了就一杯杯灌咖啡提神,双方不断打电话向各自领导汇报。午夜1点合同各项细节才最终敲定,一共29份合同文本,摞起来半尺厚,光是在每个页脚签名,就足足签了一个多小时。待文本装订好,已是凌晨5点多了,接着准备一会儿向发改委汇报的材料,黄向东睡了不到一小时,便驱车赶往汇报地点。
接下来的攻关更是让吴坚及其团队苦不堪言,菲亚特提供的图纸90%是意大利文,期间还要忍受屈辱:你找外方寻求一些帮助时,他说已经全卖给你了,不提供服务了。如果你要,需要提供另外服务费用。这反而激起了广汽人的自强不息,大家每个人手上都拿着一本意大利语词典,词典不离手,实在看不懂了再找翻译问。吴坚他们昼夜奋战,进行了500多项发动机技术改造,几乎把图纸全推翻了。2009年五一节后的一个周末,吴坚在外地一个酒店主持召开了一个战略研讨会,做出未来十年自主研发发动机的决定,并得到了曾庆洪的支持。
2009年1月,拥有了核心技术之后,广汽集团决定为自主品牌车型打造单独的车标标识,随即展开了历时一年的设计征集活动,受到国内外热烈响应,共征集到标识作品5722件。最终确定“G”标和“传祺”这一名称,出于对自主品牌的高度重视,集团整体标识更换为G标。
2010年4月23日,在第11届北京车展的舞台上,广汽集团正式发布全新企业标识和首款自主品牌准量产轿车及名称“传祺”,引起各界高度关注。日本著名媒体《产经新闻》对传祺的亮相高度评价:中国市场出现了将成为日系车企强敌的中国车。
作为广汽集团首款自主品牌车型的名字,“传祺”二字意义非凡,其寓意“车之美玉,四海传奇”,同时亦有“传承世界品质,祺福品质生活”的意蕴,表达了广汽伴您一路同行的吉祥含义。
此时,距离2010年广州亚运会推出广汽自主品牌轿车的目标仅剩几个月,除发动机外,汽车底盘、造型设计等研发制造均同步在提速展开。
2010年广州亚运会召开期间,当广汽向亚运会提供的500辆传祺官方用车穿梭在广州市大街小巷时,市民们眼里流露出怎样自豪兴奋?
2010年12月20日,广州海心沙传祺之夜盛况空前,身为广汽人怎能不为此而深感欣慰呢?
发动机堪称是一辆汽车的心脏。因自主品牌应运而生的广汽研究院,攻坚克难,一路走来,已成功研发四代发动机:第一代,从无到有,实现广汽自主品牌发动机零的突破;第二代,根据市场变化,通过发动机小型化策略降低整车油耗。依托GCCS、增压直喷等关键技术,建立G和GS两大发动机平台,适应不同车型要求;第三代,以高性能、低能耗为目标,首次应用米勒循环、350bar直喷、双流道增压器等技术,在保证性能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发动机热效率;第四代,全系混动化,应用阿特金森循环、智能热管理技术的2.0ATK发动机最高热效率高达44.14%,颠覆了传统教科书,后续机型将继续攀登热效率高峰。
广汽研究院院长助理、动力总成技术研发中心主任祁宏钟就是研发过程中广汽动力总成向电气化发展的带头人。
1975年出生在新疆奇台县的祁宏钟,童年所处的环境是雪山、草原、戈壁、沙漠,拥有一辆交通工具是他儿时的渴望。因此,在西安长安大学读本科、念硕士,在同济大学读博士,他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车辆工程专业。博士毕业后,他没有选择条件优厚的上海的合资企业,而是选择了去自主品牌车企。为实现中国人自己的造车梦,他几乎经历了整个自主品牌的全过程,从最早奇瑞造车的艰辛,到在大学里接触到的吉利,从见证波导、比亚迪这些民营车企的艰难起步,到最终来到广汽,仿佛才真正找到实现梦想的归宿。
早期混动市场、技术和专利完全被日系所掌握,要突破技术垄断和专利封锁难度大,零部件配套不完善,成本高、性能差的堡垒等待中国汽车人攻克。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祁宏钟率领动力总成技术研发中心朱永明、李钰怀、薛勇、王川、卢健铭、杨洋等团队精英开始向重重困难发起冲击。
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丰田及本田开始销售混合动力汽车,开创汽车发展新时代。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同时使用燃油和电池驱动,更能达到省油环保的目的,自主研发一款中国人自己的混动汽车,是众多中国汽车人的梦想。早在2009年,广汽研究院就开始了混合动力汽车的自主研发,而此时,作为领头羊的丰田已经将自己的混动汽车升级到了第三代。
起步已晚,成熟技术几乎全部被注册成专利,想要自主研发,只能在夹缝中寻找出路。广汽研究院的混动研发团队,从零艰难起步,在这条自主研发之路上,写满了他们的泪水与汗水、青春与热血、梦想与奋斗。
混动系统工程师朱永明从构型做起。构型是混合动力系统开发的基础,如同拼积木,构型就是将汽车内部的发动机、电机以及各种零件拼接起来,并确定各组件的关键参数。拼接方法会直接影响汽车的体积、重量、功能以及价格。混动系统研发不仅仅是找到一款原始构型,还要是一款最优秀的构型。
5年时间,对近19万种构型进行对比分析,最终,朱永明团队独立开发出了一套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构型系统。这套构型,确保了平顺舒适的驾乘体验,而且动力强劲。既可以纯电驱动或发动机驱动,也可以油电同时驱动,将省油和动力性能都发挥到了极致。
解决了构型,更加棘手的是效率问题。汽车要省油最关键的因素是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发动机效率越高则越省油。发动机系统研发工程师李钰怀经过多轮探索,找到了发动机最省油的燃烧方法。每秒拍摄两万张照片的高速摄像机,可以清晰地呈现发动机缸内的燃烧情况,以此研究缸内喷雾的方向和角度,燃烧过程中的火焰发展过程,就是用这个手段,李钰怀他们把每一滴油的潜能都更好地发挥出来,把油全部变成所需能量,而不是变成没有燃烧的气体排放物或者是碳烟。通过持续研发,广汽最新的混动专用发动机,最高热效率达到44.14%,刷新了中国品牌纪录。
混动电机研发工程师薛勇要挑战的,是国外混动汽车行业经历了20多年研究才达到的转化效率,即做一款体积小、重量轻、效率及可靠性高的油冷双电机系统。上述特点看似简单却相互矛盾,薛勇每天都在这些矛盾体中寻找平衡,在有限空间把电机设计出来。
所有的付出终有收获。祁宏钟和他的团队用了十余年的时间,终于开发出一套平顺可靠、超低油耗的混合动力系统,他们将其命名为“钜浪混动”。这套系统由全球首款集成式双电机平行轴式多挡混动变速器GMC 2.0和全球热效率最高的量产发动机组合而成。这套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做到了安全可控。
祁宏钟团队把这套混动系统搭载到传祺影酷上,开始了严酷的整车测试:颠簸路面耐久试验、高温高原高寒工况测试、30万公里公路台架耐久……
在极限续航测试中,影酷用一箱油跑出了1711公里的极限续航,实现了节能省油的开发目标,这也是广汽传祺正式向电气化发展的战略车型。
汽车是当代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集大成的产物,除了没有翅膀,其复杂程度几乎与航天航空技术不相上下。让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迎头赶上世界水平,除了拥有强劲的心脏,还要有高颜值的车身外形。
由广汽研究院概念与造型设计中心400多员工组成的广汽设计团队,打造了广州、上海、洛杉矶、米兰“三国四地”的全球化设计创新体系,构建起国际化的“海上平台”。从2010年至今,已完成近60款作品,是国内外概念车设计开发最多的研发团队之一,不断探索,将前瞻性理念、长远眼光、前沿技术相结合,以近二十款概念车作品,保证了产品设计和开发端得到源源不断的创新成果支持。
“在设计的新世界,我们进入了‘黑暗森林’,高举火把前行,我们就是灯塔”。广汽研究院副院长、概念与造型设计中心主任张帆如是说,而他就是那个举火把的人。
出生于四川康定,雅安长大的张帆有着传奇人生。父母都在公安系统工作,根红苗正的他从小喜欢绘画,学习成绩优异。在上海同济大学工业设计专业读本科时,因为专业氛围的耳濡目染而爱上汽车设计。大学毕业时,一次偶然机会,他听到了把工业设计从德国引进而被中国业界称为“中国工业设计之父”的柳冠中教授的演讲,顿时感觉打开了一扇新的世界之门,刷新了他对工业设计的认知,便放弃了到上海大众做设计师或留校保研的种种机会,报考了柳冠中的研究生,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前身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深造。
张帆在参加一个国际学生汽车设计邀请赛时,在德国斯图加特比赛现场,评委中的奔驰设计副总监穆拉特‧古纳克看中了他,邀请他到奔驰工作。经历了一年多漫长的等待,他终于成为奔驰设计中心的一名设计师。在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领导要5个方案,他就出20个,通过这样的不断地勤奋努力,在强手如云的奔驰站稳了脚跟。在异国他乡整整八年,一些奔驰著名的车型,比如奔驰SL跑车,外造型设计采用了他的设计方案。2011年上海车展,他在自己主力设计的Concept A-Class概念车上做了点状的新格栅——星辉格栅,仿佛黑夜里的星空,众星捧月群星闪烁,在车展上颇为亮眼。奔驰就把这一格栅作为新一代整个奔驰的典型设计语言,用在了所有的量产车上。作为一名中国设计师,能够把自己的创作留在奔驰汽车历史当中,的确令一名中国设计师引以为豪。2010年左右,他开始思量回国,为祖国效力,做中国人自己的汽车。他早已认定,他的未来在中国。回国后,面对众多的高薪聘请,他却义无返顾地选择了广汽。
天降大任于斯人。张帆加盟广汽的2011年,正是广汽自主品牌起步阶段,张帆和他团队要突破的是:“起步便与世界同步”。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汽车潮流相融合。
设计传祺GA6时,要考虑有很强的流线型、很好的侧面姿态,既保证它的运动感,又有足够的优雅,体现车辆的高级感,大气感。而如何体现中国元素与中国文化?设计师张成设计了一个横向格栅,像翅膀一样,取名“凌云翼”,形成了传祺产品的家族化设计语言。大灯“南狮眼”,侧面特征线取名“追风逐月”,动感十足。传祺GS8的原创设计达到一个新的高峰,硬朗霸气,大气威严,尤其是“征服之眼”大灯。传祺M8是高端细分市场的一个标杆,舒适豪华,具有更多的中国文化特色。M8第一代是直瀑型的格栅,设计师从雄狮形象中吸取了灵感。第二代把雄狮元素进一步深入,形成“东方雄狮”的前脸,尾后取名“时空之门”,三条转向灯带叫“皇家礼炮”。内饰有两个色彩主题:一个东方韵味的取名“云山珠水”,取自于岭南山水的白云山、珠江水;一个西方文化的叫做“歌剧殿堂”,犹如西方歌剧院垂下的帷幔,红黑搭配。一东一西独具中西文化意味。换挡做成一个水晶转盘——乾坤盘。座椅取名“青云椅”。中国精神与中国哲学体现得淋漓尽致。平步青云,云山珠水,背后有靠山,前面有乾坤,驾驶传祺就是传递吉祥……
中国自主品牌在经历了崛起时代、鏖战时代、引领时代三个时期后,广汽研究院拥有了一支年轻有为的设计师团队,真可谓人才济济,星光灿烂:冯煜、但卡、司亦凡、郑平、王钫……犹如五线谱一个个华章的音符,共同汇聚成一道又一道汽车造型凝固的“交响乐”。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离不开市场开发人员的无私奉献与艰苦努力。自2008年7月21日,由吴松担任总经理的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10年9月3日,广汽乘用车工厂竣工,首款传祺轿车下线,有多少销售人员拖着装满四季换洗衣服的沉重的行李箱奔跑在千里铁道线上,他们宁愿跑断腿,磨破嘴,吃方便面,住小旅店,没有节假日,没时间照顾爹娘妻小,风餐露宿跑遍祖国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不都是为了那个令人心驰神往的中国汽车梦吗?
中南财经大学政法大学毕业的钟宇源,在有着“传祺第一店”之称的广汽传祺长佳店,一干就是7年,身为店长的他,几乎每天都熬夜加班,长年的坚守,让长佳店连续七年保持单店销量全国第一。2020年调任广汽乘用车销售公司渠道运营部部长,管理全国540多家4S店,由于管理业绩卓越,又晋升为广汽传祺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当自主品牌汽车让消费者脸上露出满意笑容时,又怎能又不让他感到欣慰呢?
请看传祺家族的两款代表车型的市场反响。
2015年4月18日,传祺GS4正式上市。传祺GS4以为市场带来更高设计感和可感知品质的车型为诞生初衷,为此其整车造型设计遵从“领先潮流半步”的设计理念,并且通过传祺“凌云翼”家族特征,别致有型的隐藏式D柱等时尚设计手法,打造出既符合大众口味又极富新意的整车效果。
广汽传祺诞生之初定位中高端市场,依托全球研发网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发展模式基础上,坚持国际标准正向开发,整合全球优势资源,创立广汽生产方式,在品质安全、核心技术及造型设计等方面均取得突破性进步。传祺GS4正是广汽生产方式的全新力作,拥有高效动力总成、时尚大空间、国际品质与领先科技,整车性能达到国际水平,也代表了中国品牌国际化原创设计与科技产品力。传祺GS4不同于一般国产车低价博取销量,而是以高质量得人心,上市之后,仅41个月就售出了100万辆,同时也是用时最短销量超百万台的中国品牌SUV,使得广汽传祺成为中国车企品牌溢价的引领者。
传祺GS4在2015年1月北美车展上全球首发,并作为唯一中国品牌参展,获得众多海外媒体盛赞,称“广汽传祺树立了中国汽车全新标准,GS4完全具备了与全球对手的同等水准,充分表明了中国汽车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信心与决心”。
伴随着百万用户良好的积累,传祺GS4在车市中得到了用户和行业的双重认可。在中国汽车金融保值率研究委员会2019高峰论坛上,传祺GS4荣获中国品牌紧凑型SUV保值率第一,于中国生态汽车平价(C-ECAP)中脱颖而出,摘得金牌……
传祺M8整车恢宏大气、气度不凡,持续为商用和家用群体提供舒心乘坐体验。坐(尊享头等舱座椅)、触(轻奢优雅内饰)、听(深海静谧空间),嗅(氧吧清新呼吸)……M8宗师,在全新科技、美学指导下,外型,东方雄狮觉醒,飒沓而至;内饰,天鹅之翼环绕,优雅常在。云山珠水,歌剧殿堂,再造巅峰。以高保有量、高保值率、高市场占有率跻身中国品牌高端MPV细分市场第一方阵。截至2023年9月,M8已累计获得了58个自主品牌豪华MPV月销量冠军。
传祺上市仅三年时间,便实现了销量的“三级跳”,被业界称赞为“传祺速度”。成立不到10年,2017年产销量突破50万辆,截至2023年9月,由传祺M8、GS8、GA8组成的旗舰新家族,累计销量突破63万辆。
2021年,随着汽车行业百年变局的展开,广汽传祺以“XEV+ICV”双核驱动战略推进品牌转型,一举夺下中国品牌HEV销量冠军。到2023年4月上海车展,“XEV+ICV”双核战略迈入2.0时代。2023年5月,广汽传祺首款智电新能源产品——传祺新能源E9,装载着11万广汽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把民族品牌搞上去”的嘱托的信心,在首都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面世,吹响广汽传祺新能源转型的冲锋号角。一个月后,传祺E9随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出征,成为史上首个登上北极、横穿欧亚大陆的中国新能源MPV……
【传祺新能源E9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上市】
从零开始,打造爆款,到如今传祺品牌单车均价最高达到了17万元,成功站稳中高端市场,正加速向新能源时代转型。广汽传祺一步一步,在中国汽车工业壮大的每个节点都留下了坚实的脚印。
流水涓涓,汇为汪洋;星光灿灿,化为银河。中国自主品牌的“传祺力量”,谱写了中国自主品牌的“传祺史诗”,当是一个伟大民族的胸怀和希望所在!
换道超车:令世界惊诧的“埃安速度”
2017年4月27日,规划面积7500亩,计划总投资450亿元人民币的国内首家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在广州番禺化龙举行盛大的奠基活动,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马兴瑞来到这个广州市当年的“一号工程”现场祝贺。仅1年半时间,产业园便顺利竣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出席相关活动。如今产业园已落户1家年产能2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工厂,17家配套零部件企业,总产值超千亿。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汽调研发表“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讲话后不久,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便找来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开门见山地说:“总书记号召搞新能源汽车,我们必须马上行动,换道超车,加速发展!”
知者善谋,不如当时。其实,广汽的新能源汽车制造早就开始谋划并起步,在乘用车有限公司组建了新能源汽车研发部门。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给广汽集团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2017年的一天,冯兴亚提出把新能源汽车独立出来,专人专事,加大力度发展电动汽车,得到曾庆洪的认可与支持。
客家梅州人士古惠南便是广汽换道超车的践行者。这位广汽集团的创业者之一从事汽车行业30多年,10年欧系,10年日系,10年自主品牌。1987年广东工业大学机械制造专业毕业后进入广州标致,2003年进入丰田发动机,2007年5月开始作为广汽自主品牌项目组副组长负责自主品牌建设,成为广汽传祺联合创始人。2017年3月,作为新能源汽车公司项目筹备组组长,专人专事,开创广汽新能源汽车工业,成为广汽埃安品牌创始人。
广汽集团“十三五”战略规划中提出“实现电动化、国际化、网联化”三个方面的重大突破,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成熟和国家对常规车政策的持续收紧,广汽集团加速发展新能源汽车迫在眉睫。
千钧重压,向死而生。危机感、紧迫感无时无刻不压在古惠南心头。
广汽埃安成立于2017年7月28日,在古惠南及其团队的努力下,2017年9月2日,位于广汽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的广汽埃安智能生态工厂开工建设,2018年12月23日正式竣工,年产能10万。目前已在广州拥有两个工厂共40万辆/年产能。但基于令世界瞩目的“埃安速度”,产能很快超负荷。
广汽埃安率先聚焦“EV(纯电)+ICV(智能网联)”技术路线,打造了“埃安+昊铂”双品牌,推出了六款世界级产品。埃安系列聚焦优异的性能与品质,昊铂系列聚焦极致的性能与豪华。其中AION S稳居纯电轿车销量冠军,AION Y稳居纯电A级SUV前二。至此,广汽埃安已全面进入新品牌、新科技、新产品、新智造、新生态、新体制“六新”时代。品牌创新领先,在用户中树立了高端品牌形象。所有这些,怎能不令古惠南感到骄傲呢?
构建强大的科研体系,科创能力突出,掌握一系列“原创、领先、专有”核心技术,便是1983年出生、毕业于清华大学车辆工程系、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能源动力专业在读博士、广汽埃安副总经理张雄所追求的目标。张雄构建了超1100人的研发团队,覆盖电芯研发、高性能电驱、智能驾驶、软件开发、大数据、新材料等领域,积累了全面的关键核心技术专利,拥有国际专利5项,国内授权专利938项,其中发明专利270项。核心技术达到行业领先水平。首先在平台架构、三电、智能网联技术等方面实现领先,国内率先推出强电专属平台AEP,已进化到第三代。打造了全球领先从面向L3和L4智能驾驶的新一代星灵电子电气架构,是行业首个车云一体化集中计算式电子电气架构,“中央计算+域控制器”超级大脑,极具科技含量。
李进,广汽埃安研发中心电池研发部总监,工学博士,从事新能源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研发15年,率领团队推出了首个工信部公告的续航1000公里的硅负极电池,行业首次系统解决电池安全问题的弹匣电池,解决钴原材料依靠进口问题的高压无钴电池。
华南理工大学硕士毕业的喻皓,与研发团队一起研发出了功率密度国际领先、超越特斯拉的夸克电驱系统,四合一高性能集成电驱系统实现1.9秒全球最快零到百公里加速、300km/h最高车速,正在研发N合一深度集成电驱技术……
智能网联技术上,昊铂GT正在申报工信部、公安部首批L3智能驾驶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凭借领先的技术,广汽集团“基于共用架构的汽车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2018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智能制造更是硕果累累,2018年建成的国内首个新能源纯电专属工厂,具备“数字化、新工艺、个性化定制、零碳环保”四大行业领先优势,2022年获评工信部、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发布的“2021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围绕“高颜值+高科技+性价比领先+差异化卖点”产品策略打造拳头产品业绩亮眼。2019年以来,先后推出了六款智能纯电车型,已实现A、B、C级车型全覆盖,其中AION S、AION Y凭借领先产品力,深受消费者青睐,分别位列细分市场第一名;AION系列树立了自主品牌高端智能纯电车标杆,是国内率先实现NEDC续航超650km、百公里3.9秒加速的量产SUV之一,2021年升级至CLTC续航1008km;昊铂SSR超跑搭载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两挡双电机“四合一”电驱系统技术,实现百公里1.9秒加速;昊铂GT搭载AEP 3.0纯电专属平台和星灵电子电气架构,应用红外遥感技术和智能可变焦激光雷达等技术,打造了更安全的智能驾驶系统,并结合超跑级电驱技术,可实现4秒级后驱加速……
广汽埃安副总经理郑纯麒是一位精益生产实践专家,负责工厂建设及生产的他,让广汽生产方式在埃安发挥到极致。以消除一切浪费为目标,在生产流程中,推行在必要的时间必要的地点提供必要的产品,零库存拉动式生产方式。遇到问题可随时随地叫停系统,防止生产不良品,生产过程中,不仅仅是围绕质量,还要控制成本、产品、交货期、环境、安全生产等。在他的管理下,一个合格的班组长,要完成现场管理安全、质量、生产、人事、成本五大任务。
肖勇,1975年出生,湖北荆门人。1996年毕业于武汉汽车工业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进入汽车行业一干就是27年,在广汽乘用车当采购部副部长时,原本工作驾轻就熟,却被总经理吴松调任到既陌生又困难重重的销售岗位上,赶鸭子上架,边干边学。他确信市场是跑出来的,从坐商变成行商,一改销售人员往日作风,来了个“鱼翔潜底”,吃遍千般苦,硬是在传祺“跑”出一片新天地。来到广汽埃安任销售副总经理后,他坚决贯彻冯兴亚首创的“金三角”销售模式与理念,在依靠经销商网络快速扩张的基础上,通过“低库存、高周转”和APP、直营店赋能经销体系,实现类直营效果,构建出“线上+线下、直营+经销、车城+商超”的营销新生态,打造“金三角”服务,主机厂直接联系并服务到每一位客户。在行业内率先建立了智能网联大数据云平台,打通了研产销服数字化体系,将大数据应用于远程车控、服务、OTA、智驾安全和电池状态监控等领域,构建了领先的智能服务模式。埃安2023年销量有望突破50万辆,目标是2024年挑战80万辆以上,2025年突破100万辆,稳定全球前三,力争第一……
开拓者的脚步如此匆忙。
2022年12月11日,位于广汽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的因湃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动工,时任广州市委书记林克庆亲临开工现场助威。因湃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109亿人民币,占地约666亩,是广州市最大的动力电池+储能电池项目,将全面打通电池研发、设计、智造、销售和服务链条,届时可满足60万辆车的装机需求,年产值将超过210亿人民币,实现电池自给,确保安全可控。计划2023年底可建成投产。
无独有偶,好事成双。2022年12月29日,锐湃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也在新能源产业园开工建设。锐湃动力由广汽集团、广汽埃安、广汽乘用车共同出资成立,埃安控投,总投资21.6亿元人民币,将重点围绕IDU电驱系统及电控进行自主研发及产品化,实现自主电驱、电控的研发、智造、销售和服务一体化。工厂预计将于2023年底完成厂房交付,到2025年可实现年产40万套IDU电驱系统总成,以及年产10万套GMC机电耦合系统的电机和电控系统,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嘱托。
超级跑车,代表着人类挑战极限的梦想,也代表着汽车设计和制造的顶级水平,对于中国汽车人来说,造属于自己的超跑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广汽埃安昊铂SSR超跑在2023年10月9日上市交付,必将成为代表“中国速度”的塔尖科技新宠,与时代共同见证中国汽车的崛起。
【广汽埃安昊铂SSR超跑生产线】
抓住和把握历史机遇,领跑世界新能源汽车赛道。
号角已经吹响,赛道已在眼前。空前规模的新能源汽车大潮澎湃而起,乘势而上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将以无以伦比的雄姿,风驰电掣飞奔在东方地平线上……
驭智而行:车轮飞奔的动力引擎
创新引领,是广汽取得成功的动力之源。
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是广汽制胜的内在因素。
广州“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获得者、广汽研究院副院长、智能网联技术研发中心主任梁伟强就是广汽科技创新的领军人物。
42岁的梁伟强是广州从化人,先在华南理工大学读本科,后成为北京理工大学的研究生,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汽车专家孙逢春教授。学成归来后进入广汽,目前是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的在读博士。
在这个激情飞扬,创造奇迹的年代,梁伟强与他年轻的同伴们,以匠心之道、匠心精神,打造高品质的汽车产品。
在汽车行业变革时代,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成为了车辆承载高阶功能的基础,面对行业变局和“新四化”发展方向,梁伟强带领团队启动了广汽星灵电子电气架构的研发。
星灵架构是突破智能汽车上限的关键,已经找不到可以借鉴的技术和方案,面临着集成难度高、技术方案复杂等诸多难题。星灵架构将原来二十多个独立控制器的功能和软件,集成到了一个中央计算单元中,当车身控制、整车控制、底盘电控、大数据等模块高度集成耦合在一起时,要同时保障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其复杂程度呈几何级数增长,需要重构软件架构和中间件,也对架构设计、软件开发等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面对多重挑战,从2018年项目预研开始,梁伟强作为项目总监,带领团队不断探索创新技术方案,提升软件开发能力,完善正向开发流程。五年磨一剑, 2023年的上海车展上星灵架构正式搭载昊铂GT量产亮相。
星灵架构是行业首个车云一体化集中计算式电子电气架构,在集成度、通用化、服务化、安全性等各个方面都具备领先性,可以说是广汽智能化的基石。梁伟强带领团队基于创新构架完成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多项前沿关键技术的开发,助力广汽构建智能网联生态圈。
面对汽车智联化发展趋势,梁伟强积极探索人才体系及研发流程深化改革,建立了广汽智能网联人才体系,引领传统研发领域的工程师实现角色和技能的转型,带领团队积极攻关智能网联前沿技术,围绕人工智能、汽车芯片、虚拟现实、立体出行等新兴方向大胆创新,创造了多项先进技术成果,为广汽集团向科技型企业转型注入了新动能。
在智慧出行领域,广汽推出了业内功能场景最全的高级智能驾驶解决方案,ADiGO PILOT超级泊车首创极限泊入功能,并融入多场景服务,构建“最后一公里”出行生态;广汽Robotaxi无人驾驶车队在广州实现常态化示范运营,并在如祺出行平台开启商业化运营,探索无人驾驶出行生态。
智能座舱前瞻技术取得新突破。广汽结合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更懂用户的解决方案,颠覆车内的时空感受,重构人车关系;全新推出的ADiGO PARK元宇宙座舱,将真实的行驶与虚拟的环境相结合,在有限的座舱空间内,展开无限的虚拟现实世界;ADiGO SOUND原景声首创“天际之道”,上线行业首个车载音效共创平台,让单向的声音变得多维立体,震撼人心。
栖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自创立之初,广汽便肩负科技自主自强重任,高度重视科技工作者的培育,确立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双通道”模式,为科技工作者搭建了施展拳脚的创新平台,厚植自主品牌事业沃土,助力人才成长成才。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星灵构架百日会战期间,广汽研究院智能网联技术研发中心电子电器系统集成副部长陈文庆,率领超过百人的技术团队艰苦奋战。留下了上百名工程师在广汽研究院集中攻关的壮观场面。那时候对开发来说,时间就是一切,工程师连吃饭也追求效率,有通宵达旦的熬战,有放弃长假的加班,有冒着高温长时间汗流浃背的蹲守。
在星灵架构开发的关键时期,智能网联技术研发中心中央系统工程师郑宁安为了解决一个疑难问题,早上5点到晚上9点,与软件、系统、测试一起一步步验证、挖掘。中央系统工程师刘晓静在进行一个眼睛小手术之后,感觉无不适,当天即返岗;软件工程师张殷华为了节省通勤时间,在广汽研究院附近合租,长时间与家人分离;疫情期间,为了保证研发进度,有工程师吃住实验室长达17周;测试工程师远赴冬季极寒零下40℃的呼伦贝尔与夏季高温近50℃的吐鲁番,进行长达几个月的系统稳定性测试……还有云服务及数据科副科长宋文明,电控开发部软件开发科主任工程师李晓平……他们都是技术攻关的典范,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创新前行,才有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今天与未来。
活力四射,动力澎湃。科技创新让广汽站到了世界汽车工业的最前沿!
广汽成功的另一奥秘,就是体制机制创新。
2017年的一天,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找来总经理冯兴亚,目光炯炯,语气沉稳地说:“我想按总书记嘱托,根据中央深改办、国务院国资委文件精神,深化国企改革,在广汽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
冯兴亚沉默片刻,话语中透出坚定回答:“好,我带头支持!”
就这样,广汽的两位改革者一拍即合,步履坚定走上机制创新之路。
据广汽集团董事会办公室主任刘祥能介绍,职业经理人制度是中央深化国企改革一项重要内容,按规定除董事长、党委书记、纪委书记等少数领导外,总经理及以下的所有企业领导干部,都必须放弃干部身份,重新竞聘上岗,与企业签订契约,按劳取酬。好处是责权利到位,打破国企限薪的沉闷,多劳多得,充分调动积极性。
但政策发布后,鲜有国企参与实施。企业最高领导薪酬未变还要承担巨大风险,参与改革的人不但要丢掉原有的干部身份,还要凭业绩取酬,同样存在风险。
当机遇与风险并存,改革者需要有开阔的胸襟与巨大的勇气啊!
广汽是广州最大的国有企业,地位举足轻重。经过反复慎重研究,2018年,广州市国资委对广汽的改革方案作出了批复。广汽集团在集团层面率先实施职业经理人改革,集团经理层全部放弃市管干部身份,转为职业经理人,竞聘上岗并由董事会按契约化管理。
改革大潮浪涌广汽。加强党的领导,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化企业制度。持续完善公司治理,推动国家纳入应建范围的各级企业(含总部)全部设立董事会,且100%实现外部董事占多数,全面落实董事会中长期发展决策、经理层成员选聘等6项职权,制定《分级授权管理办法》,提高经营决策层决策重大事项的权限,严格落实经营层向董事会报告机制,做到经营层既有“真权”又有“实责”。获评国务院国资委管理提升标杆企业。
一石激起千层浪。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严格投资企业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建立员工持股等多样化激励机制,建立突出经营业绩,突出刚性奖惩的考核机制及市场化的用工机制……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
积极稳妥深化所有制改革。完成巨湾技研、合创汽车等5家企业员工持股;完成合创汽车、如祺出行战略投资人引入,共引入非公资本21.23亿元;完成广汽埃安混改及股份制改造。其中广汽埃安 A轮融资共引入53名战略投资人,融资额182.94亿元,投后估值1032.39亿元,为近年国内新能源行业可查最大单笔私募融资,也是国内未来上市新能源车企最高估值超千亿企业。广汽埃安加上广汽研究院共794名员工持股,员工持股规模达到2186亿股,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加大体制机制深水区攻坚力度,以高质量改革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从改革开放前沿走来的广汽,已成为中国汽车工业闪耀在南中国海岸一颗耀眼的明珠!
万亿广汽:辉映大湾区的未来之星
“云帆高张,昼夜星驰”。
2023年10月1日,广汽集团在位于广州天河珠江新城的广汽中心大厦广场,举行牢记嘱托,感恩奋斗广汽集团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升国旗仪式。在嘹亮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两鬓飞霜的老劳模老泪纵横,气宇轩昂的青年管理者热泪盈眶……
伴随着自豪与骄傲,泪花在他们脸上闪闪发亮。
擘画引领,梦想种子长成繁茂大树。
“北红旗,南传祺”。中国汽车从深深的历史隧道中驶来,走过70年的辉煌岁月。广汽集团谱写了辉煌壮丽的篇章:26年,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引领,实现滚动发展。汽车产量从年产1万辆增长至248万辆,营业收入从100亿到5000亿,每五年翻一番。通过合资合作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实现对合资企业新能源技术反哺。打造自主品牌“双子星”传祺和埃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逾1.6万件,企业技术标准3000余项。从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到漫天飞雪的北国江城,从碧海蓝天的东海之滨,到小桥流水的江南村镇,都有传祺的身影;在鲜花盛开的南粤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埃安的身姿……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面向未来,曾庆洪和冯兴亚及广汽集团的开拓者们,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做强做大民族汽车品牌。力争到2030年,汽车销量实现475万辆,营收10000亿元人民币,利税过千亿。整车,转型升级;零部件,强链延链;商贸与出行,智慧化;能源及生态,赋能;国际化,勇毅前行。为进一步夯实上述七大板块,要采取八大行动:体制机制,改革深化;科技创新,研投并重;自主品牌,全力提升;强链延链,优化结构;能源生态,全面发力;软件业务,深度布局;海外市场,重点突破;智慧交通,模式创新。
熠熠生辉的“万亿广汽”目标在召唤。梦在前方,路在脚下。
群峰巍峨,山高水长。面对历史之变,时代之变,世界之变,广汽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立志把民族汽车品牌搞上去,为建设汽车强国贡献广汽力量。风雨共担,携手并肩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在庄严的广汽司史馆,我听到了那首浑厚有力让人热血澎湃的广汽司歌:
一条通向远方的锦绣大道,
运载着风的速度春的大潮,
为了这个世界把心连在一起,
车流如水向着同样的目标
……
歌声飞向窗外,在万古奔流蜿蜒入海的珠江之畔粤港澳大湾区上空回荡……
不是尾声
甲辰龙年新春伊始,广东省委、省政府又一次在深圳湾畔举行高质量发展大会。
新春时节,岭南春意盎然,草木吐秀。今日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从珠海横琴,到广州南沙,再到深圳前海,粤港澳大湾区一派欣欣向荣。
302万辆,位列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7艘滚装船,将在今后两年陆续投入运营;当前全国每4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是广东造。
向空天探索,“鲲龙”AG600研制成功,大疆无人机畅销全球,量子通信、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如火如荼;向深海挺进,冷泉生态系统、大洋钻探船、深海科考中心加快建设,深海开发能力大幅提升;向微观进军,散列中子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发展提供了新工具,微生物研究找到了新的热量来源、蛋白来源;向虚拟空间拓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竞相发展,数字经济方兴未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五次亲临广东,指引湾区创新前行。南粤大地新质生产力发展势头强劲,从天空到海洋,从微观到虚拟,一系列成果喷勇而出。
纵观工业革命历史,英国曼彻斯特、德国鲁尔、美国硅谷,都扮演出了创新策源地的重要角色,如今的粤港澳大湾区,正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交汇。
伶仃洋上碧波荡漾,湾区上下再展新容。
离开大湾区前,我又一次来到车水马龙的港珠澳大桥之上,看长龙入海,听南海涛声。
我猛然意识到,与港澳紧紧相连的绿色湾区被一种使命感深深笼罩着,承载着伟大梦想的珠江儿女,在经历了近一个世纪风雨之后,不是正在续写着更多“春天的故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