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立什么制、铸什么魂,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这一重要要求,为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擘画了方向,为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提供了遵循。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网络生态持续向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广大人民群众不仅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中收获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得到极大满足,而且更加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把“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鲜明提出坚定文化自信并将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两次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把意识形态工作视为“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强调文艺工作者要“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一个个高屋建瓴的指示、一项项战略性突破性举措,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今天,古老东方大国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归根结底在于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始终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当前,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领导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涵盖领域之广泛、涉及变革之深刻、斗争形势之复杂,都是前所未有的,因而也更加需要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发展潮流、凝聚思想共识、增强信心决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我们一定能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汇聚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
(责编:尹深、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