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新闻9月7日讯,为更好的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同探寻传统文化和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9月7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智惠乡村志愿服务中心、中国亚洲非遗工作委员会、中国国际友好城市促进会承办;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组委会协办的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之“最好的传承”华夏文化与文明教育发展高峰论坛暨华夏文化小使者2021-2025战略规划发布会在京隆重举行。同时,由智惠乡村志愿服务中心和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联合推动的“华夏文明火种计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根铸魂行动正式启动。智惠乡村志愿服务中心理事长郑宏伟出席发布会,介绍了“华夏文明火种计划”开展情况并向参会嘉宾颁发了“华夏文明宣传志愿者”证书。
智惠乡村志愿服务中心理事长郑宏伟 为参会嘉宾颁发了“华夏文明宣传志愿者”证书
“华夏文明火种计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根铸魂行动,华夏文化小使者和华夏文明宣传志愿者旨在将“华夏文明火种计划”打造成为一个以传播、推动、弘扬传统文化与非遗文化为核心,塑造、树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接班人为目标的平台。
华夏文明宣传志愿者由三类人群构成:第一类,专家智库团队,由国内知名院校教授、企业高管、业界名人组成,第二类,专家教师团队,由全国专业院校团体教师、全国博物馆研究员、中国传统文化传播者、艺术类大专院校学生等组成,第三类,中华文化小使者团队,由一批热爱传统文化的优秀青少年组成。这三部分志愿者,将分别承载华夏文明志愿宣传的志愿培训、教育和宣传等工作。
智惠乡村志愿服务中心理事长郑宏伟 为参会嘉宾颁发了“华夏文明宣传志愿者”证书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力量。同时,志愿服务作为学生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渠道,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学校的重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要“构建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体系,把志愿服务纳入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和其他社会实践主题活动,建立学生志愿服务记录档案,把志愿服务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通过志愿服务提升青少年学生的品德素质修养。教育部、团中央也出台了《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关于推动团员成为注册志愿者的意见》等相关文件,推动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
志愿服务将趋于常态化。学生志愿服务归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推动中小学生成为注册志愿者。越来越多的学校将设立学校志愿服务专项基金,为学生志愿服务的开展提供资金保障,用于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实施、认定计时、教育培训、以及根据需要为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提供物质保障等。
志愿服务在中国必将有更大发展,而青少年志愿服务,更是未来志愿服务重点开展的方向。华夏文明火种计划将从传统文化和非遗文化进校园、志愿者服务、非遗课程公益课堂、政策背书以及媒体资源等方面全方位立体化地为全国青少年及青年人群服务并赋能。
责任编辑: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