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治国是与依法治国并行并举的治国方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明领导干部为政之德的特殊重要性,要求领导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中,领导干部要做严于律己的表率,则具有引领社会道德风尚的风向标的重要作用。
当领导的,谁不希望得到群众的爱戴和拥护,谁不希望有较强的号召力、感召力,一呼百应,众望所归。这涉及到领导的权威和威信问题,关系到领导的动员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问题。应该讲,做领导的,有这样的心愿和想法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而且具备权威和威信,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又是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打开局面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然而,实际情况却并不尽然。有的领导有威信、威望,在群众中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受到群众的尊重和敬慕,而有的领导仅仅是位高权重,威风凛凛,在群众的心目中形象并不高,群众惧之、远之、疏离之,甚至意见不满一大堆。领导之间的这种差别,当然和工作水平、领导艺术相关联、但也和领导的道德素质、道德操守、道德品行的高低有关。严格讲,道德操守、道德品行是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的,是和领导能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道德形象不好,道德操守不高,是难以服人、难以服众,也是难以实施领导的。
周恩来同志曾在《抗战军队的政治工作》一文中说:“如果一方面高谈抗战,大喊士兵要勇敢上前线,但实际上高级军官临阵不前,甚至化装先逃;这一切的一切,与革命正纲、革命军队的行动都是背道而驰的。这样的政治工作也就不得不变成点缀、凑趣、捧场了,这样的政治工作必然会变成‵卖狗皮膏药ˊ了。”这段精彩的论述,同样适用于政治工作以外的领域。道理很简单,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这样的道德形象是没有号召力、感召力、凝聚力的,大家是不会听的。号召去艰苦的地方、挑艰苦的担子,自己却挑肥拣瘦,贪图享受;号召不怕困难,迎难而上,自己却逃避矛盾,回避问题;号召严守纪律,遵纪守法,自己却不照章办事,徇私枉法‥‥‥。总之,对别人是马列主义,对自己是自由主义,对别人严,对自己宽,这样的道德形象、道德品行,在群众中不可能有凝聚力,因而也就丧失了对群众的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