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强调要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解决好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党的作风方面的问题,巩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防止脱离群众的最大危险,增强和发挥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最大优势。
为什么会出现脱离、疏远甚至和群众对立的现象?一些干部常常简单地归于工作方法、工作作风问题,轻描淡写,不以为然。其实,这是个立场问题、感情问题,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
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谈到文艺问题时就已言明: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这是每一条战线上的共产党员和革命干部永远要用实际行动来回答的现实问题。在战争年代,我们党为人民的解放而英勇奋斗,人民也不惜一切代价来保护我们。人们不会忘记体现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会忘记解放军进入上海时不扰民、夜宿街头的感人场景,不会忘记沂蒙山区红嫂乳汁疗救伤员的动人事迹,不会忘记舍家忘我,推着独轮小车支援淮海战役的成千上万的民众。这一桩桩、一幕幕生动地诠释着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那时候不容易脱离群众,是因为离开了群众,我们就寸步难行,甚至不能生存。
建国以后,我们党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成为执政党,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同历史时期。尽管党面临的任务、形势和环境条件有了很大不同,但立起来的群众观点、走出来的群众路线则是不变的。虽然这时候,“离开群众非常危险”的道理并没有变,但由于它不是那么立竿见影,所以一些短视的人就容易忽视它,淡忘它。取得执政地位,这使我们获得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但也容易沾染官气,脱离群众的危险增加了。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交通、通讯日益发达,条件越来越先进,这使我们可以更经常深入群众,但也容易成为疏远和隔离群众的“屏障”。特别是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正因为如此,党的十九大报告告诫我们,“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我们党面临的这些考验和危险,尽管有着种种客观因素,但关键还在于主观认识,在于立场、感情,在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什么在大体相同的客观条件下,处于领导岗位上的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廖俊波等同志能够时刻想着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而有些干部则不能呢?那些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热衷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干部难道不应当深长思之吗?至于那些追求安逸、贪图享受,整天沉迷于灯红酒绿的人,不单是离群众越来越远,首先是离共产党员的标准已经越来越远了。我们必须高度警醒起来!人民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位置决定立场、决定感情。你的位置在群众之上或者之外,就会和群众疏离、脱离甚至对立起来;你的位置在群众之中和之下,就会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把群众当亲人,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有一句话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样的历史教训和至理箴言,我们不能忘记。李克用与朱温以及契丹族的恩怨且不去论它,但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继承其父遗志,兢兢业业,东征西讨,所向无敌,确实是“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然而“天下已定”,竟宠幸一些供奉宫廷的艺人(伶官),整天安逸享乐,以致落得个“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的下场,确实足以警示后人。在今天,一切金钱、美女和权位,都可能成为击中意志薄弱者的糖衣炮弹。我们不能不倍加警惕!把群众当亲人,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我们就有抵制各种歪风邪气的勇气和力量;在群众的监督之下,我们就会严于律己,谨言慎行,远离并压倒那些歪风邪气。这是我们不重蹈历史上一切因逸豫而败亡的覆辙,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惟一办法。(作者系求是杂志社原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