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美国、日本跨国公司创新发展考察报告(下)

2020-04-03
作者:李寿生

  三、德国、美国、日本公司创新发展的有益启示借鉴

  这次考察的最大收获,不仅使我们亲眼看到了德国、美国、日本公司创新发展的超前技术成果,看到了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创新发展的巨大差距,而且还使我们看到了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创新发展的巨大潜力,获得了十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美国考察结束后,我们到日本考察。在日本期间,我同日本经济联合会会长、三菱集团公司前董事长小林喜光有个单独的会面。会面时小林喜光问我在美国的考察收获,当我谈到美国公司面向未来的战略重组时,小林喜光给我讲,美国公司同日本公司的最大区别点是美国公司重视长远战略、追求未来的优势。美国公司战略重组的做法在日本是不可能的。而日本公司最大的特点是重视现实的产品,追求质量上的精益求精、尽善尽美。小林喜光认为,美国公司重视长远、追求未来,日本公司追求当前,重视产品质量、精益求精、尽善尽美。这是由美国和日本的历史文化决定的。小林喜光谈他的观点时,我在心里想,美国公司重视长远、追求未来,日本公司重视当前,追求质量上的精益求精、尽善尽美,这两个方面都是值得中国企业学习和借鉴的。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庞大的市场需求为创新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需求导向已经成为中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原始创新的一个重大“后发优势”。“中国式创新”的方法、机制和战略正在不断改变、优化和提升。这次考察回来后,我们对如何加快我们全行业的创新步伐,优化我们全行业的创新战略,强化我们全行业的创新重点,也进行深入的比较和思考。

  在“十三五”规划中,我们根据中国石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基础和世界石化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提出了大力发展“新能源” “化工新材料” “精细专用化学品” “现代煤化工”和“节能环保”等5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方向和重点。但5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绝不能平面推进,平均用力,必须要有重点,有区别,有不同目标要求的精准组织。如何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上,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成效,我们必须要在战略上作深入研究,在力量上作合理分配,在目标定位上有明确要求。

  (一)大力发展具有我国独特优势的产业创新技术。

  “十二五”期间,我们在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突破,并建设了一批重点示范工程。可以说,现代煤化工的发展是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创新发展的最大亮点之一,中国现代煤化工的发展也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十三五”期间,我们又在现代煤化工领域提出了升级示范的目标任务,重点希望在先进煤气化技术、终端产品高端化、差异化技术和节能环保技术等几个方面取得示范升级的新突破。在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十三五”期间我国现代煤化工又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创新进展,先进煤气化技术、焦炉气利用技术、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煤油气综合利用技术、合成气制乙醇技术、煤制芳烃技术等等又有新的创新和突破。现代煤化工已经成为中国最具独特优势的产业,有可能成为全世界石油和化学工业C1化学的一个技术创新制高点和亮丽名片。

  从现在技术发展的突破和未来技术的潜力看,我认为现代煤化工还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大有作为:

  1、煤制油、煤制天然气技术的突破,开创了能源转换和能源清洁利用的新境界。特别是直接法煤制油和间接法煤制油技术的突破和创新。开创了我国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煤种全面应用的新空间,对我国高档油品、军用油品和能源战略安全将会产生重大作用。煤制天然气技术的突破,将会开辟我国煤炭清洁利用的新局面。特别是世界首套“百万吨级直接法煤制油”和“400万吨级间接法煤制油”装置的成功运营,对世界煤化工大型工业化装置的突破也做出了重要贡献。高端油品、润滑油脂的生产和天然气化工的技术开拓是煤制油和煤制天然气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同石油炼制差异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

  2、煤制烯烃的突破,可以走上与石油化工结合的新领域。乙烯、丙烯过去都是石油化工的基础原材料,现在通过煤化工也可以拿到,这样在乙烯、丙烯的基点上,煤化工和石油化工可以完全重合。从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上,我们可以看到聚乙烯(PE)、聚丙烯(PP)下游加工可以创造上百种市场终端产品,而目前我们聚乙烯、聚丙烯下游产品很少,只要在技术创新上有所突破,高端、差异化的聚乙烯(PE)、聚丙烯(PP)就可以开创一颗枝繁叶茂的产品树。

  3、煤制芳烃的突破,可以进一步拓展煤化工下游产品的新市场。最近,北京大学马丁/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樊卫斌团队和厦门大学王野教授,两个团队以“背靠背”方式,几乎同时继合成气直接制烯烃之后,又在合成气直接制芳烃方面取得成功。他们利用新功能催化剂,实现了合成气一步法高选择性、高稳定性制备芳烃(SMA过程),芳烃选择性高达80%。苯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基础原料,煤制芳烃的突破,不仅可以得到苯,而且还可以开辟一大批以苯为原料的有机产品,从苯乙烯、聚苯乙烯到己内酰胺,双酚A,甚至到聚碳酸酯等重要产品,又可以培育一颗枝叶茂盛的产品树。

  4、煤制乙二醇的突破,可以探索煤基液态含氧燃料的新路子。乙二醇是市场容量仅次于乙烯、丙烯的大宗基础化工原材料,我国国内市场乙二醇缺口很大,所以不少地方上乙二醇的积极性很高,目前已经建成投产了20多套煤制乙二醇生产装置,总产能大约230万吨。但由于技术的不成熟,不少装置无法长时间稳定运行。特别是下游加工技术和产品品种太少,深加工市场还有待大力开发,日本高化学同日本高校合作,引进日本成熟技术,在新疆天业成功建设了一套20万吨/年的乙二醇装置,目前运行的很好。在目前全球原油低价位的情况下,新疆天业合成气制乙二醇仍然表现出高质量和低成本的优势,证明了这套装置技术的先进性。乙二醇可以在煤基液态含氧燃料方面大力开拓市场,在醇醚燃料方面也具有很大的潜在优势。

  5、煤制乙醇的突破,可以开拓新能源和精细化工的新空间。延长石油集团兴平化肥厂利用大连化物所技术,取得了从合成气制乙醇技术的新突破,年产10万吨装置试车取得圆满成功。这一技术的突破,不仅拓展了现代煤化工的产品家族,而且为下游新能源和精细化工产品市场开拓了新空间。不仅发挥了化肥厂现有装置的技术优势,而且还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目前,兴平化肥厂正在抓紧建设50万吨/年规模的工业化装置,乙醇产品市场开拓和下游利用也正在同步进行。该工艺过程的中间产品乙酸甲酯还可以开辟一系列的新产品(可用于树脂、涂料、油墨、油漆、胶粘剂、皮革生产过程所需的有机溶剂、聚氨酯发泡剂等),这个技术突破,有可能开辟一条新能源和精细化工产品的新空间。

  5、C1化学未来技术的新突破,正在酝酿着现代煤化工无限希冀的新明天。C1化学正在改变着原有的概念,下游发展的空间随着技术的突破正在不断拓展,合成气从制合成氨、甲醇、到烯烃、芳烃,从煤制气、煤制油到乙醇、乙二醇、多元醇。另外,随着二氧化碳的循环利用技术的突破,C1化学的下游空间还会进一步加大。我们相信,C1化学的未来充满着无限光明的希望。

  (二)努力发展具有我国相对优势的产业创新技术。

  在2020年之前,我们想在新能源、化工新材料和专用化学品领域全面赶超的可能性是不大的,但在新能源、化工新材料和专用化学品领域努力开创一批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技术,还是完全有可能的。集中有限目标,集中有限力量,在几个特定领域取得领先优势还是大有希望的。

  在新能源领域,我们完全有可能在页岩气、可燃冰和生物质能源方面取得技术突破性进展。

  在化工新材料领域,我们完全有可能在聚氨酯(万华化学)、合成橡胶(青岛软控)、膜材料(山东东岳)、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上海化工研究院)、甲醇蛋白和生物基化工新材料(南京工业大学、河南义马化工)等几个方面取得世界领先水平。

  在专用化学品领域,我们完全有可能在农药新产品、染料、涂料新技术、催化剂新技术等方面取得市场竞争的新优势。

  (三)加快发展我国具有后发优势的产业创新技术。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在部分领域实现弯道超车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我认为,我们在节能环保领域和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实现“后来者居上”的可能性是很有希望的。

  中国的节能环保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首先是市场极大,其次是挑战众多,第三是现状基础很差。这三条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只要我们在战略创新和体制创新上取得突破,在核心企业的发展上取得突破,这两大产业一定可以实现大跨度的飞速成长。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节能环保产业的市场机遇。由于化工行业是一个能耗和排放的大户,而且化工行业具有从分子结构上改变物质性质的本领,环保产业将会成为一个有着巨大发展空间和成长潜力的大产业。

  其次,我们再分析一下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空间。生产性服务业是我们行业发展中的一个“短腿”,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让专业部门来干专业的要求会越来越迫切。设计施工产业、咨询服务业、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都会有一个快速的发展,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和比重也会越来越重要。

  (四)积极推进行业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创新发展中的组织优势。

  在考察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我们企业的创新能力同跨国公司相比,至少有10年的差距。但我们只要发挥好行业组织的优势,就可以大大加快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创新差距的缩小。行业创新平台建设就是加快提升创新能力的一个关键措施。“十三五”期间我们不仅要充分组织好行业创新平台的建设,还要大力组织好高校创新成果同行业发展的有效对接。用行业的组织优势,加快提升全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