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教育培训企业可谓从无到有再到风起云涌,由于迎合了人们定向学习的需求,这些市场化的培训机构赚钱速度无与伦比,但也出现教育培训品质下滑的局面。尤其是针对中小学生的教育培训机构,屡屡发生老板跑路、夸大其词、虚假宣传、天价补习班等等事件,损害着消费者的利益。
但是,一些家长朋友或因认为打官司太耗精力,或因无曝光平台揭露,或压根就不知道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害,让不法机构逍遥法外。
卷走教育投资跑路
“为孩子报了一个暑假辅导班,交了钱现在却找不到人了!”7月10日,家住北京西城区的王先生说,暑假来临,自己和多数家长一样给孩子报了辅导班,但在交了2600元费用后,培训机构大门紧锁,负责人悄悄溜走。
7月10日,记者走访了北京市区多个小区的家长和部分培训机构,发现各种特长班、文化课补习班招生广告随处可见,一些学生家长忙着将孩子送往各种培训班,琴棋书画、英语等文化课的培训名目繁多。不少暑期培训班,特别是书画类、棋类等,往往隐藏在一些居民小区。当天,记者走进一家书画类培训班,负责人告诉记者,自己办的班是小班化教学,房子是租来的民房,“我们的班级一般就收十几个学生,如果家长中午没时间接孩子,孩子还可以在这里吃饭。”采访中,一位家长表示,暑假孩子在家无事可做,培训班价格不算太高,而且接送方便,所以就把孩子送来了。当记者询问培训班负责人,是否有相关的办学资质,该负责人警惕地要求记者离开。
近期,我国多地接连发生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涉嫌欺诈案。在北京、河北、苏州、上海等地,万余家长受“存学费,送超长免费课时,返本金”,“存学费,享低折优惠,可随时退款”等广告诱惑,然而却遭遇教育投资可能血本无归。
聚智堂是一家全国连锁的社会教育培训机构。近日,该机构突然停业,负责人涉嫌跑路,不少预存了高额本金的家长被“深套”。目前,北京、天津警方均已介入调查,涉案金额可能高达十几亿元。
聚智堂诱人的一招是“感恩聚划算”套餐。家长预缴不同金额的学费本金,按一定利率产生利息,但“利息”不是现金,而是聚智堂的不同课程。预付越多,赠送课时也越多,学完到期,承诺返还家长本金。
记者日前在聚智堂北京西城校区教学点看到,一块广告板上写着:“预存5万元,一个月赠送8小时名师一对一,预存10万元赠送16小时”,“预存学费一个月后返还”。
据记者了解,有家长预存金额近百万元。随着多家分校区接连闭校,众多家长预存本金或将“打水漂”。
同样遭遇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收费欺骗的,还有河北、江苏、上海等地的家长。近期,河北警方查处一起特大欺诈骗局。“中国为民教育网”打着教育培训的幌子拉人头、收会费、发展下线,覆盖20余个省区市,注册会员约18万人,涉案金额约2亿元。
警方发现,“中国为民教育网”表面上向群众贩卖互联网教育视频,要求注册会员缴纳378元、1890元、3780元、7560元学费,取得银卡、金卡、白金、钻石会员加入资格,背后却是以教育为名、行传销之实,会员按加入顺序组成上下级关系,再依据发展下线数量获取数额不等的奖励。
在江苏,苏州新动态语言培训机构负责人跑路引发100余人集体诉讼,法院已判决机构退还预收学费180余万元,钱却因老板跑路至今未追回。在上海,600余名家长向童意创想培训机构支付了平均近万元的学费后,带孩子上课时却遭遇“铁将军把门”。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律师尹富强认为,教育培训机构吸收公众存款从事金融理财等业务,均属超范围经营。诸如“存钱、赠辅导课时费、到期归还本金”的经营模式,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诈骗罪。
记者调查发现,预存学费已成社会教育培训行业的隐性风险。除了行业自身运营问题,对其涉嫌违法经营、非法集资行为的监管状况也亟待改善。
职能部门加大监管力度
教培机构处于监管“灰色地带”。某社会教培机构天津分校校长表示,社会教培机构既是学校更是企业,这种双重身份为“打擦边球”经营提供了很多便利。“比如,你可以先到工商部门注册教育咨询公司,再以咨询的名义开展教育培训。办学过程中,因为没有在教育部门备案,教育部门不会管,而工商部门通常又不会对机构招生资质、教学质量、师资来源、经营内容等进行详细监管。”
承办苏州新动态培训机构跑路案件的法官建议,改变监管不力局面,工商部门应提高培训行业准入门槛,在准予注册前对其注册资金、经营规模、经营资质、信用记录等进行严格审查,教育部门应对培训机构加强审核,必要时采取注册登记制。
防范预收学费“狮子大开口”,需明确规范收费边界。在北京通州办培训学校的刘先生告诉记者,目前,北京多数教培机构都采取预付费模式。这一机制有其合理性,但监管方应对预付费金额的上限、预付费的周期予以明确规范。
此外,福州大学社会学教授甘满堂建议,由于家长对风险的评估存在信息不对称,教育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应共建“黑名单”防范不法分子,对教培机构的财务风险提出警示。
“其实,聚智堂这次的突然停摆,反映出整个私营教育培训行业近几年的乱象。”一位曾在国内某著名私立培训机构天津分校任校长的人士分析,“2010年开始,国内的私营教育培训行业纷纷从传统的大班大课,向私人订制的一对一精品、高端课程转型。尽管一对一的课程往往收费数百元甚至更高,但是由于占用了大量的师资、场地,因此对机构的盈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衍生出一系列的问题。突出表现在重营销、轻教学、只签大单和长单。”
在他看来,聚智堂事件暴露出的诸多问题中,尤为恶劣的是利用家长和学生重视成绩的急切心情,以教育为名、行敛财之实。“毕竟教育和金融是两套完全不同的监管体系。而私营教育培训机构既是学校,更是企业。他们的双重身份,对于监管并不是什么好事。比如我可以先到工商部门注册教育咨询公司,再以教育咨询的名义开展培训,谁都说不出什么。”
冒用名校名义招生圈钱
交了万余元费用报名考研保过班,结果却发现所谓“名校名师”“考研必过”不仅是幌子,连培训机构也人去楼空……这就是中央财经大学大四学生小刘和她数十位同学的共同遭遇。
去年3月以来,包括她在内的70多名学生先后在一个名为“北大燕园”的考研培训机构交纳了价格不菲的报名费。在实际上课时,小刘因报考专业变动意欲退掉其中一门课程。然而,起初承诺退款的“北大燕园”却以各种理由一拖再拖,迟迟不肯退费。近日,当小刘再次致电培训机构时,已然无人接听。着急的小刘上门寻找时才发现,机构办事处早已人去楼空。
记者在学生们提供的,与考研培训学校签订的合同尾页发现,所谓的“北大燕园”培训学校,其实名为“北京中关燕园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随后记者在全国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北京)中,找到了这家成立于2014年的公司。据了解,这家公司的注册地址为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甲10号银海大厦北区202房间。
当记者来到这个地址时发现,202号房间内的工作人员并非属于北京中关燕园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其中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属于同一层所在的另一家科技公司,在202室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并没有听过“北大燕园”这家公司。
针对此事,记者致电北京大学宣传部门。一位值班的老师明确表示,所谓的“北大燕园”培训学校与北京大学无关,北京大学不会举办类似的考研培训辅导班。这家所谓的“北大燕园”属于假借北大名义办学。
据了解,类似的事情也算是层出不穷。仅最近一年内,北京大学就公布了三批,总计203家假冒北大名义的教育培训网站。
详查资质防隐患
据民警介绍,暑期各类培训班兴起,家长要选择正规机构办的有资质的培训班,避免上当受骗。
给孩子在暑假期间报名上培训班,有效利用时间固然好,但在培训班的选择上家长须谨慎对待。民警提醒广大家长,在挑选培训机构时,要选择经过相关部门审批、有固定培训场所、在本地常年开设的培训班,尽量避免参加私人临时开设的培训班。在报名时要注意查看培训班的师资力量,看培训老师有无教师资格证及相关的资质证书。要想了解教师水平,最好的方法就是家长带孩子一起去实地查看教学环境、安全措施,随机试听几节重要的课程,全面了解后再进行选择。
另外,家长要收集并保存好培训机构所发的招生简章等资料,报班缴费前要把如何退费、是否有另外的收费项目等事宜咨询清楚,并出具书面协议说明。付费后应向培训机构索要相关票据,如前期发布的宣传单、缴纳学费的发票等,以便发生纠纷时作为维权依据。一旦发现存在诈骗活动,要立即向公安机关或教育部门举报。
针对无法找到相关责任人的情况,如何维权?律师表示,如果培训机构是经工商登记注册过的企业,法院可以根据相关规定,在学生们提起诉讼后,按流程通知被告开庭。如果被告缺席开庭,法院有权在被告缺席的情况下判决。判决书生效后,如果被告方拒不执行判决的,学生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同时,在强制执行中,如果法院确认该公司有能力履行判决却拒不执行,情节严重,可以拒不履行判决罪追究公司主管人员或者直接负责人的刑事责任。
如果发现自己所报考的辅导班已经有了不对的苗头,请及时维权,一旦公司老板跑路,再要维权难度就会加大。
日前,教育部要求各地整治教育领域特别是社会教育机构非法集资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