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中国》网讯 “这面锦旗,不只是缝了几行金字,而是缝进了我的第二次生命!”9月20日上午,68岁的刘阿姨把锦旗展开的一刹那,红绸映红了耀州区孙思邈中医院内三科整个护士站,也映红了刘涛医生略显疲惫却笑意盈盈的脸。近一个月来,耀州区孙思邈中医院已接连收到患者自发赠送的锦旗6面、感谢信十余封,成为医院里最“热”的风景线。
春风化雨,妙手仁心。刘涛毕业于陕西中医药大学,是国家级非遗“清太和医室”、陕西姚氏太和医学第六代传人,先后师承长安米氏内科流派路波教授、岐黄学者闫咏梅教授。古训新用、衷中参西,是他临床坚守的理念——“先辨证、后辨病,先治人、后治病”。
故事要从张爷爷老两口说起。两人均被脑梗后遗症折磨多年,坐轮椅入院时情绪低落、食不下咽。刘涛每天“双处方”:一张西药处方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一张中药处方调和气血、舒筋通络,再辅以穴位贴敷、耳穴压豆。两周后,老人摆脱轮椅自行走出病房,张奶奶拉着刘医生的手哽咽道:“小子,你让我们重新敢想‘明天’!”家属送来的锦旗上写着:“医术精湛传岐黄,医德高尚暖人心。”
冠心病患者刘阿姨(化姓)则见证了“雷火灸”的神奇。入院前她走十步就心慌气短,刘涛辨证为“胸阳不振、痰瘀互结”,予温阳通脉汤剂内服,配合雷火灸膻中、内关,仅七天,刘阿姨一次能步行400米,食欲增加一倍。“以前顿顿稀饭,现在能啃羊腿!”她笑言。出院当天,她把写有“一剂知、二剂已,雷火灸除我心疾”的锦旗硬塞到刘涛怀里。
最惊险的一幕发生在9月初。64岁的刘阿姨突发左侧肢体偏瘫,急诊绿色通道提示“急性脑梗死”。刘涛第一时间给予静脉溶栓,24小时后启动“活血化瘀+醒脑开窍”中药汤剂,配合床旁针灸、运动康复。第13天,刘阿姨肢体肌力恢复至5级,活动自如。“真没想到能恢复得这么好!”她竖起的大拇指与锦旗上的“起死回生,恩重如山”八个金字一样闪亮。
“锦旗是勋章,更是鞭策。”刘涛说,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并非“两张皮”,而是“两条腿”,只有互为支撑,才能跑得更快、走得更远。目前,他正牵头成立“脑病中医康复小组”,计划把“早期介入、辨证康复”做成临床路径,让更多中风患者受益。
耀州区孙思邈中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杨建忠表示,医院将以刘涛的先进事迹为样板,持续深化“岐黄薪传”人才工程,打造“有温度、有疗效、有故事”的中医团队,让千年药王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更大光彩。
一面面锦旗,讲述的不仅是医患携手战胜病魔的温情,更是一位青年中医在传承与创新路上奔跑的身影。刘涛,用专业与仁心写下“大医精诚”的新注脚,也让“孙思邈”三个大字,在耀州百姓心中愈发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