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行走在秦岭北麓的眉县,连片的猕猴桃藤蔓宛如绿色海洋。谁能想到,一颗小果子竟孕育出161亿元区域公用品牌、百亿级全产业链和30多个出口国。9月20日,记者随第三届中国猕猴桃博览会观摩团走进眉县,近距离感受美源果品、千裕酒业、兄弟果业,解密眉县龙头企业发展轨迹,百亿产业带来的澎湃动能。
王清怀:把“土果脯”做成出口创汇的“金名片”
宝鸡美源果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位于眉县齐镇西凉阁村。公司是一家集科研、 种植、生产、储藏、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科技型弥猴桃深加工企业。立足农村,服务果业。让利农民。已被评为省、市、县级产业化龙头企业、省民营科技企业,获得国家贡量体系[SO9001:2008认证,国际HACCP认证,- 秦美源牌荣获陕西省著 名商标、陕西省名牌产品。公司主营产品:猕猴桃果干,猕猴桃脆片,速冻称猴桃果球,速冻猕猴桃果片等猕猴桃深加工系列产品,以及草莓干,樱桃干,综合果蔬脆产品和综合冻干系列产品。公司产品远销港澳、俄罗斯,中亚五国,印度,巴基斯坦,泰国,欧洲等国家,以及国内二十多个省市区。
2006年,王清怀在眉县齐镇西凉阁村租下村委会角落,支起两口大缸、一台封口机,靠2万元收购邻里落果做果脯,这便是美源果品的前身。
2012年,农行5000万元“惠农贷”让他第一次扩建冷库、引进隧道式烘干线,产品通过西安海关备案,果脯首次装进俄罗斯货柜。
2020年起,公司牵手西北农林科大,建成零下35 ℃速冻车间,推出即食果丁、冻干果粒等7款专利产品,成为省级龙头企业。
2023年,“一带一路”专列鸣笛,价值500万元的果脯、果干首次直达印度、泰国,实现眉县猕猴桃深加工出口“零突破”。
今天的美源,拥有1.2万吨冷库、欧盟GAP认证果园3000亩,果片、果粉、果蔬远销26国,把小作坊的“土果脯”做成出口创汇的“金名片”。
千裕酒业:让“小果香”飘成“大品牌”
眉县千裕酒业的品牌价值,是在“政府推行科技撑、全链造、全球喊”的四部曲里一路飙升的。
2012 年,眉县把猕猴桃精深加工写进“百亿产业”规划,千裕作为首批引资企业入驻国家级产业园,拿地、建厂、冷链补贴一路“绿灯”,天然带“官方认证”光环 。
公司与西农大共建猕猴桃发酵实验室,拿到 3 项国家发明专利:低温氮气护色制汁、复合酵母控温发酵、无硫果酒稳定技术,解决了果酒易褐变、酸度失衡的行业痛点,让“眉县味道”可复制、可标准、可出口 。从 NFC 原汁到 13°干型酒、起泡酒,一瓶果子的附加值提升 8 倍。
从“一瓶试验酒”到“中国猕猴桃酒第一牌”,千裕用十年把区域特色做成国家名片,让“小果香”飘成“大品牌”。
眉县兄弟果业:书写“兄弟情深共筑致富梦”的乡村振兴佳话
在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有一家以兄弟情深著称的果业合作社——眉县兄弟果业专业合作社。自2008年成立以来,这家合作社不仅见证了眉县猕猴桃产业的蓬勃发展,更以“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的精神,打造出了一个集种植、贮藏、销售于一体的猕猴桃产业示范样板。
2004年,土生土长的眉县人刘军斌,怀着对家乡和农业的深厚感情,毅然返乡投身猕猴桃产业。从最初的小型贮藏库做起,他与兄弟一起,逐步扩大规模,建成了拥有7000吨贮藏能力的现代化冷库,并成立了眉县兄弟果业专业合作社。
走进位于汤峪镇郝口坡村的兄弟果业设施猕猴桃示范园,50亩高标准大棚内,温度、湿度、土壤养分等数据实时显示在监控大屏上。通过土壤传感器、水肥一体化、自动卷帘等物联网设备,园区实现了全程数字化、智能化管理。
合作社采用“厚地模式”改良河滩地,种植高品质红心和黄肉猕猴桃。相比传统绿心品种,红心猕猴桃每斤售价可达10元以上,亩产值超4万元,带动农户亩均增收3万元。
兄弟果业创新推出“全产业链托管”模式,与农户签订《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托管协议》和《猕猴桃订单收购合同》,提供“种、管、收、售”一条龙服务。合作社拥有百名技术团队,年培训果农5000人次,发放标准化管理手册,推广科学修剪、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在农机服务上,以低于市场价提供旋耕、割草、打药、冬剪等服务,累计让利农户144万元。
收购环节,合作社实行保护价收购,每公斤高于市场价0.6元,2022年累计让利1280万元。通过加贴追溯二维码,打造“大爷海”品牌,产品远销江西、河南、浙江等地。
合作社辐射带动周边上千户果农,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2024年,合作社营业额预计突破5500万元,成为眉县猕猴桃产业联农带农的典范。
从兄弟携手到千人同心,眉县兄弟果业用真情和实干,在秦岭脚下书写了一段“兄弟情深共筑产业梦”的乡村振兴佳话。
“一颗果子串起科研、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走出生态优先、产业兴旺、百姓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眉县县长张小平表示,下一步将以龙头企业带动,持续深耕精深加工、数字农业、跨境贸易,力争2027年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00亿元,让猕猴桃真正成为富民强县的“金蛋蛋”。
据了解,眉县打造百亿猕猴桃产业的核心在于“科技+全链+品牌+政策”四轮驱动。依托秦岭北麓优生区,30万亩果园全部纳入“四改五提升”标准化体系,优果率超90%,形成红、黄、绿肉早中晚熟搭配的品种矩阵,撬动冷链、加工、电商齐头并进:4830座冷库、34万吨贮藏能力,65户深加工企业产出果汁、果酒等67款高附加值产品,电商每分钟万单,出口30余国。与西北农林科大共建国家试验站,推广十大关键技术,数字化追溯让每颗果子带“身份证”。持续举办博览会、打造161亿元区域公用品牌,实现“小桃子”向“百亿大产业”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