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上午,铜川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 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 奋力建设现代产业新城幸福美丽铜川”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场。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邓治林作“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主题报告,并回答记者提问。
邓治林称,自2023年以来,铜川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作为首要任务,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部署要求,紧密结合市委、市政府具体工作安排,聚焦关键问题、立足本市实际,制定了《铜川市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明确改革目标,抓好任务落实,提升行动各项任务较好完成。截至2025年8月末,监管企业总资产达218.17亿元,资产规模同比增长5.9%,实现营业总收入31.43亿元,同比增长29%,利润总额同比减亏13%,年度营收连续3年增长超15%,国有资本收益连续3年增长10%,企业经营运行持续向好。
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调整持续深入
积极推进项目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国有企业前瞻布局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深化提升行动期间,陆续实施了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维修改造、铜川市LNG应急调峰储备站、铜川石马山20兆瓦分散式风电、华能黄堡镇100兆瓦农光互补光伏电站、铜川市供水管网压力优化调控分区计量、铜川市非集中连片住宅小区加装充电桩和停车场改造提升项目等64个涉及民生保障、城乡基础设施更新改造的高质量项目。涉及资金227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44亿元。
持续推动央地合作。落实《铜川市央地合作长效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专班职责,引导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协调解决驻陕央企反馈问题,及时跟进签约项目进展,持续推动央地、省地合作取得更大成效,目前27个央地合作项目已签约落地,涉及资金223.13亿元,完成投资约150亿元。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鼓励支持公益类国有企业利用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技术手段,优化提升业务管理运营水平,向社会提供更加丰富、精准、便捷的服务。目前,市公交公司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公交线路到站实时查询系统、市自来水公司远传水表平台传输数据及平台缴费系统均已建成投入使用,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也在积极推动建设中,在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便利的同时,逐渐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能力,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
加快市属国企综合改革。制定了《铜川市国资国企综合改革总体方案》,全面确立了以市场化、平台化、专业化、规模化为核心的市属企业高质量发展方向。我们按照集团化发展的实施路径,已经组建了铜川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和铜川投资运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通过注入优质资产,聚力将城发集团打造成为我市建设工程领域的领军企业,将铜投控股打造成为专业化、市场化程度高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主体,持续推动我市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完善
修订完善权力和责任清单。对55项权责事项进行了优化调整,进一步厘清国资监管机构与监管企业的权责边界,规范了业务办理流程。同步出台了领导人员管理、投资监督、监事会改革等10余项制度,国资监管制度体系日趋完善。
扎实推动市级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对照统一监管企业名单,坚持“成熟一户、推进一户”原则,稳步开展划转工作,目前已顺利完成10户企业的接收。
构建审计监督与国资监管协同机制,形成分层覆盖、有机衔接的审计监督体系。联合市审计局印发了《加强国企审计监督和国资监管的通知》,计划5年内实现审计全覆盖,目前已有8户企业接受审计监督。同步确立健全了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1+6+2”制度体系,持续深化决策、内控、责任追究“三个体系”建设。
全面实施分类考核与分类核算。结合企业功能定位和实际情况,修订完善《铜川市市属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突出差异化考核重点,强化分类指导和精准约束,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加快构建以管资本为主、协同高效的国有资产监督体系。
国有资本运行效率稳步提升
聚焦主业定位,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制定出台《铜川市国资委监管企业主业管理暂行办法》,完成对17户监管企业的主业核定工作,明确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修订完善了《铜川市市属国有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动态调整《投资项目负面清单》,严格规范企业投资行为,坚决遏制过度负债堆积与主业无关资产、无关多元虚增数据等行为。
深入推进专项治理,全力盘活存量资产。“两非”“两资”清理、资产清查盘活和企业亏损治理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我委联合市自然资源局推动国有企业存量土地盘活利用工作,监管企业累计已完成450余亩土地确权发证,49亩土地确权正在有序办理中;各级子企业中已有11户企业完成72处资产盘活,9户企业实现非主业、非优势业务清理退出,10户企业相关退出工作也正在稳步推进;4户企业完成同质化整合,共计19户企业实现减亏增盈,提质增效整体成效比较明显。
筑牢风险防控体系,守牢安全发展底线。制定实施了《监管企业重大事项管理暂行办法》,强化对企业重大投资、发行债券等9个方面重大事项的监督管理;印发债务风险管控和资产负债约束相关通知,建立债务风险管控特别监管企业名单及多层次债务风险预警机制,严控监管企业资产负债水平,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债务风险的底线。截至目前,全市国资系统资产负债率较2023年末下降2个百分点,总体运行平稳有序。
市场化经营机制加速构建
持续加强和巩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出台了《党组织前置研究把关的一般性程序指引》,修订完善《党组织前置研究重大管理事项清单》,进一步健全国有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的制度,实现监管企业党组织前置研究清单化管理与动态调整全覆盖。
加力构建新型经营责任制。监管企业基本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管理更加规范;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覆盖面达到100%,中层管理人员参照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方式管理的人数占比达到56.15%;制定《末等调整不胜任退出工作指引》,强化人岗匹配,为人力资源的动态优化配置工作提供了依据和参考;全力推进监管企业“三定”管理,已完成16户企业核定批复工作,推动构建更精简、更高效、更具竞争力的经营管理体制;有序推进监事会改革,完成24户企业监事会及监事撤销工作,实现企业内部监督资源有效整合。
健全市场化薪酬制度。制定出台《铜川市市属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暂行办法》和《铜川市监管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同步修订完善《铜川市属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和《监管企业党建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办法》,落实考核与激励联动,持续强化契约目标的刚性兑付,助力企业形成与业绩贡献相匹配、更加市场化的薪酬决定机制。2024年监管企业职工工资总体水平同比增长4.88%,有效激发了企业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全面强化
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全面领导的要求,建立“抓党建、强堡垒、激活力、促发展”工作机制,制定“双十五条”工作措施,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国企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取得明显工作成效。
扎实开展国企基层党组织“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企业党组织政治功能、组织功能不断增强。截至目前,我委管理的基层党组织中一类二类党组织分别达到106个、102个,三类党组织降至5个,力争年底前三类党组织清零,基层党建质量整体提升。
加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队伍建设。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坚持建好、用好、管好相结合,制定并实施市属企业领导人员及中层管理人员相关管理办法,强化履职监督管理,提升选人用人科学化、精准化水平,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内生动力。
持续深化学习教育,扎实推进清廉国企建设,规范企业领导人员履职行为,激励担当作为,积极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为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王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