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小县菌菇“端上”国际餐桌

2025-04-02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南昌4月1日电(记者熊家林)洁白圆润的双孢菇在空调恒温大棚里茁壮成长,成熟后经过分拣、加工、装运,将漂洋过海远销至海外……在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增田镇的菌菇生产基地,江西国丽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年龙说,今年开春之际,他与巴西客商签下了5000吨的供货大单,目前正全力以赴生产,预计第一批货物在四月上旬抵达巴西。他兴奋地说:“这是公司首笔近亿元的出口订单!”

  凭借独特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原料资源,乐安所产的双孢菇紧实洁白、品质上乘,一度大规模种植。然而,在此之前,当地包括黄年龙公司在内的菌菇产业,由于深加工能力不足,双孢菇等产品多以初级形态销售,利润空间被挤压,鲜菇收购价一度低于其他地区。

  江西国丽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加工生产车间内的场景。新华社记者 熊家林 摄

  2019年,乐安县提出要从传统种植向现代化、品牌化、高附加值方向转型。

  “巴西客商夸赞乐安的双孢菇产业硬件一流、品质出众。”黄年龙指着一排排镀锌钢管搭建的空调恒温棚和智能通风机大棚自豪地说:“这些都是政府出资新建的,我们向村集体交租金就可以使用。”这些现代化设施为双孢菇提供了恒温恒湿的生长环境,可以实现“四季出菇”。

  黄年龙还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组织,联合102家农户一同种植菌菇。胡定平就是其中一员,他说:“政府统一提供原料和技术支持,种植双孢菇比以前更简单,加上合作社保价收购产品,收入更稳定,我预计今年能赚20多万元。”

  为何要实行保价收购?黄年龙解释说,这是吸取了过去的教训。小农户直接面对市场往往处于弱势地位,通过合作社这个“桥梁”对接市场,通过保价收购、统一销售,可以助力农户稳定增收。

  在乐安,几乎每个村都建有双孢菇种植基地。乐安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邓丽丽介绍,双孢菇产业在“联农带农”方面成效显著,不仅解决了大量农户的就业问题,还带动全县6000余人务工,人均增收超6000元。

  面对一年5000吨的供货量,黄年龙信心满满。他算了一笔账:公司和合作社共有300多个大棚,可供应3000多吨双孢菇;同时,还可以从周边乡镇收购2000吨左右的产品。此外,一座占地30亩的全新加工厂房即将投产,届时加工能力将大幅提升。

  目前,乐安县双孢菇种植面积达100万平方米。黄年龙的身份也由双孢菇供应商转变为龙头企业负责人,他希望把越来越多产自这个山区小县的菌菇“端上”国际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