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先发优势”到“持续领鲜”——看广西早春茶如何在全国春茶赛道上差异化发展

2025-03-27
来源:广西日报    

  ——看广西早春茶如何在全国春茶赛道上差异化发展

  3月1日至4日,在昭平县举行的2025早春茶大会上,“鲜、爽、甘、醇”的广西早春茶,成为全国各地客商关注的焦点。四天会期,签约合作项目47个,签约金额达3.7亿余元。

  在全国春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之时,广西以“早春茶”为切口,凭借差异化发展战略,通过科技赋能、标准引领、“三茶”统筹,逐步实现从“先发优势”向“持续领鲜”转变,不断构建起品质壁垒,打破传统名优茶产区格局,广西茶产业在全国的品牌影响力日益强劲。

  天时地利:北回归线下的“春茶密码”

  今年元旦,“广西早春茶,唤醒中国的春天”——2025广西“中国早春第一茶”系列活动在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杭州、哈尔滨、乌兰察布、曲阜及区内多地同步举办。

  广西早春茶,自古就早。自唐代起,广西先民便有“立春即采”的传统,春茶加工还以孟春、仲春、季春精细区分,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广西最早的一泡春茶,过年之前就能喝到。”广西茶叶学会常务副会长黄家琪告诉记者,当传统的优势产茶区还在冬寒中沉睡时,时间差让广西早春茶赢得先机。

  广西春茶够早,因为纬度够低。中国茶叶产区大约位于北纬18°—37°之间,江南茶区位于北纬28°—32°,处于北纬20°54′—26°24′的广西是我国最南部茶区之一,占据核心产茶带北纬23°的黄金区位。广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暖夏长,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有利于茶树生长发育。茶树一般在气温10℃以上才萌芽,13℃—14℃便可发芽。每年1月,除桂林和高寒山区低于10℃以外,钦州、柳州、贺州、百色、贵港等广西主要产茶区平均气温都在13℃—14℃以上,相较同期众多大陆茶区日均气温高出近10℃。这种独特的小气候,使广西春茶采摘期较其他产区提前30天以上,形成了广西发展早春茶天然优势。广西早春茶在1月20日大寒节气后陆续开采,到了立春之后,广西由南至北便进入商品化春茶生产季节。因品质优、上市早,广西早春茶被中国工程院院士、茶叶泰斗陈宗懋由衷称赞为“中国早春第一茶”。

  近年来,广西抓住春茶先发优势,进一步细分市场,通过育种技术以及精细栽培推广,逐步强化广西靠前时段采摘制作春茶的优势,在业界逐步形成了广西“早春茶产业”的认知。

  强基筑本:“三茶”统筹打造“硬核实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2月8日,在三江侗族自治县布央仙人山茶园,三江早春茶全面进入开采季。御香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曹丽琼用山泉水冲泡春茶,只见细长的碧绿扁叶在杯中逐渐舒展开,稳稳地立在杯中,单片茶叶如小剑般铿锵,一簇茗叶密如丛林,卧在杯底自成一道风景。远道而来的北京客商秦勇对这一杯神形俱佳、唇齿留芳的早春茶赞不绝口。

  “好的三江早春茶,都是能立起来的。”曹丽琼口中能立起来的三江早春茶,依赖于严格的技术标准。她告诉记者,2020年11月,三江侗族自治县便制定了“三江早春茶”团体标准,并于2021年2月发布。团体标准分为《三江早春茶生产技术规程》《三江早春茶加工技术规程》《三江早春茶产品标准》,从生产种植、加工工艺、产地环境、茶树品种、产品品质等方面进行规范。“这也是目前中国最早的‘早春茶’的相关标准。”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原一级巡视员、茶叶学会特聘专家郭绪全自豪地介绍。

  为进一步推动早春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广西茶产业有效增长点,自治区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广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推进广西六堡茶及优势特色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多个政策性文件,围绕将我区打造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早春绿茶优势区域做了顶层设计,实施了推进绿色高效茶园建设、提升加工水平等七项工程。随着桂茶1号、桂红2号、桂茗1号等11个本土新品种及福鼎大白、龙井43、金观音等一批引进良种应用,我区茶产业无性良种种植率已超60%;推广集成创新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和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应用茶园面积超过200多万亩次,覆盖广西60%以上的茶园;广西有机茶园认证面积0.1525万亩,绿色茶园认证面积56.14966万亩。

  为进一步做好“三茶”统筹发展,确保我区早春茶产业科学、有序、稳健推进,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每年年底提前部署冬春茶园管护、春季生态茶园建设,组建广西茶叶创新团队,设立栽培、加工、营销岗位专家团队对各环节进行指导。仅2024年底,茶叶创新导师和科技特派员229人到各地茶园指导生产。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全程监管、品质提升等一系列措施,创新企业联合检验室创建形式,组建800人的专家服务队,搭建质量服务“一站式”平台,深入茶叶主产销区,为企业通堵点、解难点,引导企业规范生产经营,打好质量提升“组合拳”。通过强基筑本工作,广西早春茶实现从“领先”向“领鲜”优势转变,“生态溢价”能力不断呈现。今年广西早春茶产量预计达到1.1万吨,有望再攀新高。

  “广西早春茶在中国绿茶界很有特色、很有亮点、很有前景,对广西做好早春茶大文章,很有信心!”今年2月中旬,在南宁举行的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绿茶工作组一届四次会议上,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资深首席科学家、绿茶工作组组长鲁成银对广西早春茶产业发展予以高度评价。

  品牌突围:从“第一茶”到“第一品牌”

  凭借差异化发展,广西精准地从“早春茶”这个小切口,找到了茶产业发展的大市场。在此基础上,广西再出发,从“好品类”向“好品牌”发力。

  2003年,在凌云县举行的首届“春茶擂台赛”,广西早春茶惊艳亮相,开启了广西早春茶的品牌觉醒之路。经过持续20年的品牌培育和推广,广西早春茶产业规模和影响力越来越大。近年来,我区不断搭建平台,结合国际茶日暨全民饮茶日、杭州国际茶博会、中国—东盟博览会、广州农交会、海南冬交会等大型专业展会活动,组织早春茶企业参展推介。广西早春茶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小家碧玉”逐步长成“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大家闺秀”,成为中国茶业界的一张靓丽“茗片”。

  今年以来,广西各地茶产区活动精彩纷呈:灵山县邀请制茶大师用精湛的技艺开炒第一锅早春茶;三江侗族自治县将当地侗族非遗展演、民俗展示融入早春茶开茶节中;昭平县创新“会+品+展+赛”多元融合形式让早春茶大会更有吸引力,茶园观光、采茶制茶体验、斗茶品茗……多样的推介活动,吸引大批游客前往,茶文旅融合,相得益彰。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千亿元茶产业发展目标,采取实招硬招做大做强广西早春茶产业。”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发展处处长黄予慧表示,广西将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动机制,推动《广西早春绿茶》等标准、监管、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推进优质茶树资源普查、保护与利用,加强茶苗繁育技术攻关力度,加快优良品种繁育步伐,繁育推广特早生品种,实施茶园标准化建设,大力培训制茶人员,提高制茶工艺,建设一批高标准的智慧茶园,完善广西早春茶区域品牌体系建设,助力早春茶产业快速发展。

  从千年前“立春即采”传统,到当今中国“早春茶”团体标准发源地;从提前30天开采的时间差红利,到“三茶”统筹力推品质革命,广西早春茶正以“领鲜”实践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鲜活发展样本。(记者 曾俊峰 谢琳琳  通讯员 王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