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个科技法庭,让庭审时长缩短33%,这份答卷揭秘黔南数字法院的“数字红利”

2025-03-20

  智慧中国讯 下午三点,走进贵州省黔南州中级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现代化的大厅宽敞明亮,来来往往办事的群众却很少。

  “怎么来办事的群众这么少?”印象中前些年法院的诉讼服务大厅应该是一派繁忙景象,何况这个点正是办事高峰期。

  “人少就对了!”中心负责人陆梅笑得说,“现在都是‘数字’法院,老百姓不用来,手机上点一点,就能立案、缴费、查询、参加庭审,又方便又高效。”

  网上立案、线上缴费、视频庭审、“云端调解”.....近年来,黔南法院系统持续深入推进数字法院建设与应用,加强现代技术与法院工作融合,以数字技术为有力引擎,通过构建“基础设施—智能应用—司法服务—数据治理”四位一体模式,推进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方位智能服务、全流程依法公开,2024年以98.2%的电子送达覆盖率、99.57%的跨部门协同办案效率,蝉联全省数字法院建设榜首,人民群众满意度连年来稳居全省法院前列,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法治建设注入蓬勃活力,让司法“数字红利”更多更好惠及人民群众。

  服务群众更便捷

  “真没想到‘云法庭’这么方便。不用花几千元的路费,仅仅连个网,就把问题解决了,感谢法官!”近日,三都县人民法院仅用50分钟以在线"云调解"方式成功调解了一起当事人均在异地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整个远程视频调解过程规范有序、画面清晰,全程同步录音录像,通过承办法官的耐心释法,双方当事人当“庭”达成调解协议。当事人为法院公正高效的司法服务“点赞”。

  远程视频开庭

  贵州泽丰(都匀)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彭国权坐在办公室里,轻点鼠标,一份诉状和相关证据就上传到了“人民法院律师服务平台”申请立案,时间不长,他就收到了都匀市人民法院通过审批的反馈信息。随后,他点击链接,在手机上缴纳了诉讼费,立案成功。

  “之前立案,需要前往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办理,一来一往,最快也需要一个小时以上。而现在,不用出门,网上就能办理,还不耽误办理其他事情,真是方便多了,”彭国权有感触地说。

  类似场景已是黔南州两级法院的常态。在数字法院建设的大背景下,黔南法院系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打造“24小时自助诉讼服务站+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12368热线”三位一体服务体系,坚持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为当事人提供了全天候的诉讼服务渠道。一方面,全州两级法院对诉讼服务中心进行了全面的智能化升级,优化线下诉讼服务中心配套,打造标准化“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均配备自助立案、自助查询、自助打印文书等设备,提供自主式便捷服务,实现“一站通办”。另一方面,推进线上诉服全天候,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全面推进数字诉服中心建设,构建“一网两端”服务体系,充分利用诉讼服务网、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12368诉讼服务热线,24小时提供网上立案、网上退缴费、网上调解、网上庭审、网上阅卷等在线服务,实现全天候“智能办”“一网通办”,让老百姓“最好不用跑”。

  当事人线上签名确认信息

  “全州法院都开设网上立案服务窗口,加快对跨域立案和线上立案的受理审查,跨域立案响应时间平均缩短至30分钟,完成网上立案审查平均时长不到3天。”黔南州中级人民法院刘剑介绍,2024年,全州法院线上立案率70.21%、线上立案成功率74.01%、调解3.1万件、庭审4.1万件、送达45.9万次,累计为6万多人次的外出务工人员提供了高效服务,实现了群众打官司“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的目的,有效减轻人民群众诉讼负担,降低司法成本,让司法服务真正实现“一键接入、触手可及”。

  助力审执更高效

  案卷、文件堆积如山,曾是黔南很多法官办公室里的一道特色风景。而今,数字化的电子卷宗把办公室“打扫”得“宽敞明亮”,“无纸化”办公办案成为新常态。

  “鼠标一点,我就能看到案件的全部卷宗,不用楼上楼下跑着申请借阅了,告别了堆叠如山的卷宗和来回传递的流程,也没有繁琐的目录校对。”提起数字化的电子卷宗,福泉市人民法院的干警都抑制不住地高兴。“‘瘦身’后的电子卷宗,既方便了当事人查询,又提高了办案效率,也让法官能更专注于案件本身。”

  黔南两级法院坚持以“一体两翼三大工程”战略安排为抓手,抓实数字赋能,深化全流程网上办案办公和电子卷宗“单套制”归档改革,全面实现电子卷宗随案生成,全州法院增设“电子卷宗服务中心”,建成无纸化会议室14个,从网上立案、电子送达、线上开庭到最终的裁判文书制作,已基本实现了全流程无纸化办案,实现了诉讼卷宗电子化和诉讼档案信息化全覆盖,电子卷宗随案生成率和“单套制”归档率分别达到98.35%和65.52%,平均每个案件的电子卷宗归档周期缩减到45天,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法官少跑腿”,促进数字科技赋能审判执行工作提质增效,助力法院工作现代化。

  黔南中院互联网法庭

  无独有偶,黔南州法院充分运用5G技术,加强数字法庭建设,推进“云端”开庭成常态。全州完成167个科技法庭的升级改造工作,规范“云端法庭”流程,配备了先进的同步录音录像、电子卷宗、语音转写的三同步系统以及电子签名板,实现了庭审语音识别、文书智能辅助生成等功能的多向集成,庭审时长平均缩短33%,成为法官办案和群众诉讼的好帮手。同时新增互联网开庭和“云端调解”功能,实现法官、调解员、当事人身处不同位置,随时随地开庭、调解纠纷。

  三都自治县人民法院会同江苏常州、浙江安吉等地法院建立调解室,实现跨省视频解纷;都匀法院匀东法庭设立材料智能收转柜,支持24名当事人同时寄存材料....这些都是基层人民法院为满足群众多元诉讼需求,解决诉讼难、诉讼累的积极探索和生动实践。

  “现在所有文书都可以通过电子方式送达,全州法院完善送达机制,开通电子送达系统,实现“一键送达”,强化统一管理、统一服务,有效解决“送达难”。”黔南州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书记员林君说道。目前,全州法院电子送达率达到98%以上,实现了诉讼文书送达“零距离、零等待”。

  跨部门协同办案机制在黔南州也运转得高效顺畅。通过与公安、检察院、司法行政机关实现政法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黔南州两级法院成功实现审判执行、减刑假释、社区矫正、电子换押等全流程线上办理。

  2024 年,通过“贵州省政法机关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 的应用比例高达 99.57%,其中采用单轨制办理的案件数为2216件,占比74.09%,电子换押率 100%,减刑假释线上审批率 100%,跨部门协同办案模式已成为司法高效运行的新常态。

  阳光司法更规范

  走进都匀法院匀东法庭,在诉讼服务大厅的左侧,是一块约10平方米的LED全彩显示屏。“这是法院和干警、社会公众及时沟通的桥梁。”匀东法庭庭长王尧欢介绍,通过这块大屏,对外可以宣传法院、展示法院风貌,对内也是实时发布法院信息、方便院务通知传达、便于诉讼信息展示的媒介。

  强化审判执行全流程监管,做到“立案上网、全程在网、结案出网、痕迹留网”;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审判流程、庭审直播等信息的公开展示,让公平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近年来,黔南州法院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不断创新管理手段,构建数字法院的 “最强大脑”,运用客观可靠的数据赋能审判管理,服务审判工作开展,健全制约监督机制,不断提高审判工作的科学化、智能化水平,有效提升司法服务质量,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

  黔南法院审判数字化管理平台

  据统计,全州法院每年要审理约13万宗案件,如何对海量的案件进行有效监督?黔南中院自主研发全省首个案件流程节点管理系统等,建成审判数字化管理COSC平台,构建覆盖立案、审判、执行全流程的10个子系统,打破不同业务系统间的数据壁垒,整合审判管理、执行流程、执行案款发放、等多个现有业务平台的各类关联数据,对审判执行工作实现全方位、全天候的数据分析、风险梳理和自动预警,达到“消已病、止初病、治未病”的效果。同时做到常态规范、适时监督并向基层法院推广,促进黔南州两级法院向优质高效的现代化方向发展。

  每一起司法案件的高效、妥善办结,都关乎案件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彰显司法为民情怀。黔南州法院始终坚守案件质量生命线,充分利用智能语音识别、文书智能编写、智能纠错校对、关联案件智能推送、类案智能检索等智能化办案辅助系统为审判执行工作提质增效,让法官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更加专注于案件的审理与裁决,确保裁判的公平公正。

  同时通过智能化措施全面落实院庭长对“四类案件”的监督管理职责,防止违规干预;所有审判执行流程节点均通过信息化方式实时推送,让当事人能够及时了解办理进程,深入推进阳光司法;对法官的行为模式和审判数据进行分析画像,加强内部监督,有效预防作风不严不实、工作不慎不细、判执不公不当、人员不净不廉等风险问题;推进诉讼服务线上线下好差评,让群众监督办案、感受公正。

  数字法院建设并非一时一事,未来,黔南州法院将致力于构建全流程数字化的少数民族地区司法生态体系,持续深化数字法院建设,以数字转型推动司法审判工作提质增效、推动审判监督管理现代化、驱动诉讼服务体系更加高效便捷,为实现更高水平的“数字正义”贡献黔南法院的智慧与力量!


  编辑:张峰 复审:张皓则 终审:赵嫣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