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现场
近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召开,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等部署和要求。
3月12日,辽宁省沈阳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据了解,2024年,沈阳市荣获“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全国优化营商环境情况交流》(全国营商环境领域最具权威性的官方期刊)连续两期刊发了沈阳的经验做法。2025年,辽宁省沈阳市将锚定持续打造国家营商环境标杆城市的总目标,坚持以改革创新为牵引、以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的改革路径,继续迭代更新营商环境改革举措。会议正式发布《沈阳市2025年营商环境质量提升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更加突出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助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行动计划》注重落实国家和省部署安排,围绕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暨三年行动决胜之年动员大会提出的“让各类经营主体在辽宁拥有获得感、礼遇感和归属感”要求,推出“证照延续主动提醒服务”“完善混合产业用地供给方式”等举措。
《行动计划》坚持把服务企业作为营商环境优化的重点,在全面做好各类企业服务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做好中小微企业和初创企业服务,细化形成“支持个体工商户直接变更升级为企业”“建立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普惠、首贷领域投放”等举措。
《行动计划》坚持发挥数字技术赋能营商环境优化,遵循问题导向,开展原创性、差异化改革探索,更加突出应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为营商环境赋能,提出“接入DeepSeek等大模型实现政务服务智能问答、热线诉求智能分拣”等举措。
《行动计划》围绕市场、政务、法治、开放四大环境,系统性提出46项重点任务,下面是简要介绍:
一是打造更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围绕市场准入、公平竞争、招标投标、政府采购、要素保障5个维度,制定了“深化落实市场准入制度”等16项重点任务,着力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发展生态。主要包括:推行企业登记“智能+”模式,实现业务表单智能预填、申请材料智能生成;强化创业支持,打造20家具有示范效应的创业工作站,为创业者提供全周期创业服务;构建绿色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等多维金融体系,提高各类经营主体尤其是小微企业信贷可获得性,实现2025年全年普惠贷款增速达到10%以上。
二是打造更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围绕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3个维度,制定“深化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等9项重点任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用服务的暖心增强企业的信心。主要包括:强化AI服务能力,接入DeepSeek等国产大模型,推动“货运车辆道路运输证审验”等100个高频事项“边办边问”“智能问答”;提升“12345”热线服务质效,定期梳理企业群众反馈的共性问题、高频问题,集中攻坚;提供政务服务增值化服务,编制新版沈阳市惠企政策汇编,加大政策推广力度,2025年选取至少10项企业关注度高的惠企政策,开展落实情况评估,推动政策迭代升级,实现适配政策直达园区、兑现红利直达企业。
三是打造更加良法善治的法治环境,围绕司法、监管执法、知识产权3个维度,制定“健全便捷高效诉讼服务”等11项重点任务,推动构建法治化、标准化的规则保障体系。主要包括:优化涉企纠纷调解机制,综合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的多元化调解方式;进一步规范监管执法,大力推动“扫码访企”,实现监管执法全过程留痕、可追溯、可监督;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进中央法务区建设,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涉企公证、法务咨询等各类服务。
四是打造更加诚信和谐的开放环境,围绕信用建设、国际贸易、创新发展、生态人文4个维度,制定了“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等10项重点任务,持续强化对外资外商的“磁吸力”。主要包括: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开展产业链招商、场景招商、平台招商,2025年新落地项目1100个以上;深化推动口岸作业无纸化和电子化改革,全程无纸化作业;提升企业办理国际涉税事项便利度,优化涉外法律服务,设立沈阳市涉外法律服务中心。
下一步,沈阳市将把“切实增强经营主体和群众获得感”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标尺”,通过采取建立责任清单、开展效果评估等方式,纵深推进《行动计划》落实落细,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