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大家好!
年年毕业季,年年“季”不同。来时秋意浓,别时夏花红。在这个播种希望又拥抱未来的盛夏时节,我们隆重举行毕业典礼,欢送2023届2181名本科生、4名专科生,937名研究生和64名留学生踏上新征程。在此我代表学校党委书记闻德亮教授、代表学校向圆满完成学业、即将扬帆远航的全体毕业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悉心指导你们的老师、辛勤培育你们的家长致以崇高的敬意!
亲爱的同学们,观看着视频中你们有关青春的动人画面,倾听着毕业生和教师代表的真情感言,我感慨万千。你们初入校园时那真诚、稚嫩的青春笑脸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你们已从青涩少年成长为有为青年,实现了青春蜕变,你们比我们想象的更加优秀。你们中有22名本科生、35人次研究生获得国家级奖学金,30名本科生获得省级奖学金,129人获得省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展现了锦医学子拼搏奋进、全面发展的崭新风貌;你们中有522人考取了研究生,34人考取了博士生,在探寻真知、科学求索的道路上继续勇往直前、攀登高峰;你们中有23人参军入伍,650人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千余人次参与志愿服务,让青春光芒因信仰而闪耀,让人生价值因奉献而升华。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五年来,母校陪伴你们一起成长。
2018年,基础医学成为省高等学校一流学科建设项目,临床医学学科首次进入ESI 1%排名,人文医学、农学分获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通过省本科专业评估,学科建设、内涵建设展现新成效。
2019年,学校圆满完成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来华留学质量认证工作,临床医学、护理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专业建设点;食品科学与工程、动物医学获批省一流本科建设点;口腔医学、护理学、预防医学专业通过省本科专业评估;获批基础医学、健康服务与管理两个新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办学能力实现新跨越。
2020年,国家第一个新文科专业医疗保险落户学校;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获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通过省本科专业评估;附属第一、第三医院医疗队逆行出征,驰援武汉,为你们作出“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最好表率。
2021年,学校聚力 “十四五”发展规划,全国医药类院校软科排名28位,临床医学学科稳定提升ESI前1%排名,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前1%;获批药用生物材料学学术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临床药学新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获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公共事业管理通过省本科专业评估;张海龙教授、李里教授获辽宁省教师教学大赛特等奖;学校获得第十届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总决赛护理专业赛道银奖,临床医学专业赛道铜奖;学校附属第一医院获国家和省2.3亿投资,以优异的成绩为建党百年献礼。
2022年,学校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改革赋能、发展至上”发展思路,采取超常规举措强力推进新校园接续建设,用心用情改造东、西校园。获批智能医学学术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和食品营养与健康、智能医学工程新专业;曾瑞霞教授再获辽宁省教师教学大赛特等奖;张毓教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刘华教授获得辽宁省“揭榜挂帅”项目;教育部批准学校与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学院联合办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取得重大突破。
2023年,学校以成功举办“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国际学术研讨会”、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学、急诊医学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点、胡树煜教授荣获省教师教学大赛特等奖第一名为标志,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围绕“九大计划、十项工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开启了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医科大学新征程。
同学们,虽然大学生活有一半时间在疫情中度过,但翻开时光相册,你们从未“摆烂”和“躺平”,也不陷入“内卷”和emo,而是留下了与母校共克时艰、共筑辉煌的宝贵回忆。你们一定记得老师们变身“主播”的专业授课和化身“大白”的温情守护,记得封校期间同窗室友们的相互鼓励与“云端”约定;你们一定难忘校园中春有玉兰夏有合欢,秋有银杏冬有雪松的四季美景,难忘思政课里领航信仰的鲜红党旗,校庆日活动中震撼人心的红色故事;你们一定很珍惜教学楼里的书声琅琅,实验室里的智慧碰撞和图书馆里的浓浓墨香,珍惜在运动盛会中的团体展演,竞赛场上的奋勇拼搏和颁奖台上的高光时刻……我相信,踏出校门,你们一定能够不断跨越新高度,一定会跑好“锦医精神”的接力棒!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临别之际,我还想与同学们再分享五个关键词:爱国、敬业、自尊、学习和感恩。
一、关于爱国
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是本分,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为,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爱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鸦片战争以后,我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不畏艰难险阻,不怕牺牲建立了新中国。经过近74年的艰苦奋斗,中华民族的面貌焕然一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都经历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成功举办北京冬残奥会、三年疫情防控的重大历史时刻和难忘的人生历程,无不为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6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时强调:两国应该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世界负责的态度,处理好中美关系,为全球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稳定性、确定性、建设性。6月2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法国访问时提出:“选择中国,就是选择了美好的未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锦医学子不做空谈误国的语言巨人,要做实干兴邦的奉献者。锦医的前身辽吉军医卫生学校首任校长吴行敏是印度尼西亚华侨,因为对祖国的无比热爱,毅然回国参加革命,创办学校,为新中国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老校长席焕久教授1989年坚决从美国归来,带领学院以崭新的风貌进入新世纪,为更名医科大学奠定了坚实基础。老一代锦医人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新一代锦医学子更应自强不息,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做出新贡献,创造新业绩,为自己、为母校增光添彩。
二、关于敬业
毕业就意味着大家真正走向成熟,真正开始了独立社会生活,真正开启了为国家、为社会、为单位、为父母、乃至为自己的家庭、为子代承担责任的奋斗历程。毕业后我们都会选择一个职业、选择一个岗位,都要成为某一行业的从业者,职业与岗位是每个毕业生社会成长的起点,更是个人成就新事业的舞台。我们必须要敬业,进而乐业。敬业是一种美德,乐业是一种境界。宋代儒学大师朱熹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对待本职工作,应常怀敬畏之心,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对待事业要有愚公移山的意志,有老黄牛吃苦耐劳的精神,更要有百折不挠的拼搏勇气和锲而不舍的恒心。每个人的一生都是连续不断的奋斗历程。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但奋斗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也会有困难、挑战、挫折、甚至是失败。这些对于强者来讲,都是人生难得的经历。敬业也是一种对自己从事工作的热爱、敬重和责任,更是一种职业操守和人生态度。青年马克思曾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功绩虽然不会显赫一时,但将长久存在,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将洒下热泪。”雷锋同志在日记中也写道:“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锦医的校训是“厚德修身,精术济世”,要求我们每名学子也是敬业奉献。只要坚持不懈奋斗,我们的每个人都可以伟大。诗人汪国真说的好:“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三、关于自尊
自尊是基于自我评价形成的一种自重自爱、自我尊重,并要求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自尊取决于成功和不脱离实际的奋斗目标,自尊首先要自我认可,才能被人认可,自尊能够使人奋发图强。抗日名将吉鸿昌将军曾在美国挂牌示众自己是中国人,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先生,当年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自尊的获得需要个人的努力奋斗,因为奋斗才能取得成功,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才能有更加健康的自尊。社会和他人的尊重是自尊源源不断的食粮。而获得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尊重,自己必须做出贡献。自负、自私、自傲、自满、自大的人,尤其是近几年出现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不会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自尊和自信紧密相连,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创造了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的两大世界奇迹,用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路程。每名锦医学子都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70后,80后,90后,00后他们走出去看世界时,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我校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各个时期,特别是在新时代都为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和医学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毕业生都已成为国内医疗卫生和医学教育系统中著名的专家和业务骨干。学校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规划了“九大计划”“十项工程”,提出“一年强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上水平”。我们相信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的三年行动一定会取得成功,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必将跃上一个新台阶。锦医虽然对“双一流”的医学院校还有仰视,但只要我们不懈努力,我们终将可以平视这些名校,我们有这样的信心。同学们更要有这个信心。
四、关于学习
毕业不是学习的结束。我们党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我们国家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仍然有不间断的职业培训,连续不断的学习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人才学中有一个理论叫“蓄电池”,认为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结束,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进行不间断的持续充电,才能不间断的持续的释放能量。同学们依靠学习走到今天,必将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事业发展无止境,学习就没有终点。学习是提升思想境界,锤炼道德品行的重要方式,是克服本领恐慌,提升能力水平的必然要求。毕业后,同学们要继续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所在单位的专家学者学习、向身边每个人学习。每个人都有缺点,但每个人更有优点,看人之短,天下无一人可交,看人之长,世界一切尽是吾师。
毕业后学习能力的高低,决定一个人的未来走向。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思,学而行,行而至。学习就要有钻研的精神,要养成不断思考的习惯,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习没有捷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真正的聪明人,学习都在用笨办法,就是以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去实现一点一滴的成长。
亲爱的同学们,没有躺平的青春,只有奔跑的岁月。希望你们牢记“善学、多思、力行”的学风,成为崇尚学习的新时代青年,持续“充电”,努力“奔跑”起来,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运用于社会、运用于人生,希望你们在不断学习中求真知、长本领、增才干、成大业,勇敢战胜前进征程上的一切挑战,跑出新一代锦医人的“青春加速度”!
五、关于感恩
三年的疫情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生命的意义,体会到党、国家、学校、社会、家庭、老师、同学们的关爱。人生在世要永怀感恩之心,要感谢党和国家,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让你们得到全方位的呵护。要感谢学校,是“一切为了学生”,让大家在困难的条件下保持了正常的学习生活。要感谢社会,是各界群众的挺身而出、无私奉献给了你们希望。要感谢师长,是老师给了你们发展的智慧,给了你们知识的力量,给了你们毕业的资本。要感谢同学和朋友,是他们用真诚的友谊一次次给予你们安慰、鼓励,并肩沐浴阳光,分担风雨。要感谢你们的知心爱人,你们同迎岁月中的风雨,共享生活中的灿烂阳光。要感谢你们的父母,他们给了你们生命,给了你们成长的全部支撑,每年我们都过母亲节和父亲节,母亲节和父亲节每年只有一天,但父亲母亲对你们的爱却是岁岁年年。百善孝为先,千万不要有“子欲孝亲不待”的遗憾。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家乡是家乡。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家乡是故乡。
更要感谢那些虽素不相识,却在各岗位默默奉献、为你们遮风挡雨、保驾护航、创造美好生活的人们,是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牺牲自己的时间、青春甚至生命,才使我们生活在太平盛世。要知道世间所有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默默为你负重前行。希望同学们将感恩培养成一种生活态度,感恩一切拥有与相遇,感恩所有付出与收获,在“感恩”的花园里种下回报与奉献的种子,开出价值无穷的美丽之花!
同学们,我念书的时候有一首歌曲叫《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歌中唱到:“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20年后,你们早已多有成就,而祖国也即将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无论是20年后再相会,还是23年以后母校百年校庆再相聚,你们一定会自豪地说:我无愧于祖国,无愧于父母,无愧于家庭,无愧于后代,无愧于母校!
亲爱的同学们:当锦医印象镌刻进紫色印章,当娇艳鲜花送给终生感谢的老师,当离别的骊歌湿润眼眶,当拨正流苏的画面定格成永远,最好的你们就要在今天奔赴青春追梦的下一旅程,希望你们将满载母校牵挂与祝福的行囊精心打包,在新的征程上,演绎出属于你们每个人的精彩!山断不了来路,水挡不了归途。愿你们思如智者,永不惧海阔天空;行如少年,永不知山高地远。请记住,无论将来飞得多高、走得多远,你们永远都是锦医的孩子,母校永远是你们的精神家园。请记住,无论你们身处何方,你们的笑容就是锦医的颜值担当;你们的奋斗就是锦医的追逐梦想;你们的明天就是锦医的美好未来!
再见了,同学们!祝“二战”的同学如愿以偿!祝继续攻读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同学学业有成!祝国际同学返程顺利!祝所有的同学生活愉快,爱情甜蜜,事业成功,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