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辽宁省沈阳市政府召开振兴新突破 奋进新征程“沈阳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专场。
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局长刘晓虹介绍,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是地区制度软环境与基础设施等硬环境的总和,是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是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集中体现。近年来,沈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重要讲话和精神的政治任务,作为推动新时代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新突破、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应有之义,按照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要求,实施高标准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补短板、锻长板、树样板,全面推动营商环境建设提质提效。在2020、2021年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沈阳连续两年获评东北地区唯一的标杆城市,办理建筑许可、执行合同等6个指标成为全国标杆。
强化体系、深耕攻关、不懈创新,五年来沈阳营商环境建设水平迈上新台阶
高规格推动体制机制不断创新。营商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实行书记市长“双挂帅”顶格推进,形成了主要领导研究部署、督查落实,分管市领导牵头协调推进的强有力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将营商环境工作纳入专项督查并启动营商专项巡察,应用“一事一码”监督系统强化纪委监督,市人大开通人大代表“监督快线”,监督“一府一委两院”营商环境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市政协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开展专项监督,推动一批协商成果有效落实。设立国家评价18项指标“指标长”,市直部门配套建立营商专员、营商联络员、营商工作专班三级体系,推动指标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针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任务实行“红黄绿灯”管理机制,运用三级工作法实施跟踪督导,推进改革取得实效,整体协同推进营商环境改革落地见效。
高标准推进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编制营商环境专项“十四五”规划,以规划引领全市锚定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目标,久久为功打好优化营商环境攻坚战、持久战。始终瞄准国际国内最高水平,结合沈阳实际迭代推出了营商环境1.0-5.0版改革方案,累计推行741项改革举措,配套出台《沈阳市“放管服”改革行动方案》等230余个政策文件,形成了“1+N”的营商环境政策体系,从制度层面保障全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逐步领先。
高水平的政务环境持续优化。坚持以企业需求和群众体验出发,优化提升企业群众全生命周期服务,实施“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在全省做出示范。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可网办率达100%,全程网办事项占比达99.4%,610类材料实现“只提交一次”,“一件事”服务场景数截至7月30日达到709个;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深入实施“一联三帮”,帮助企业办理解决基础设施、产业链、融资等方面问题8453件,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深入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总体审批时限从185天压缩至40个工作日以内;便利市场主体准入准营,在11个领域实行“一业一证”改革,一般性企业开办0.5天内办结,营业执照办理时间不超过2小时,市场主体数量从50余万户增长至106万户。提升不动产登记服务质效,二手房转让实现当日办结、2小时取证。推行“互联网+税务”,建立“互动坐席+征纳平台+智慧办税”于一体的新型税费服务体系,网上办理率达92%。
高质量的市场环境公平有序。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建成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应用系统,在东北地区率先实现在线递交履约保证金,政府采购流程时限累计减少30个工作日。水电气接入智慧化水平显著提升,实现报装“免申请”和全程免费帮办代办,用电接入推行“三零”“三省”服务,水气报装实行全程掌上办,无外线工程的接入时间均不超过2个工作日。强化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金融产业绩效、持牌金融机构数量、区域性股权市场规模、金融从业人员数量等关键性指标,均位居东北首位,存贷款余额均突破两万亿大关,新增贷款连续9年超千亿。加快通关便利化改革,积极推进“提前申报”“两步申报”“两段准入”“先放后检”,实施7×24小时通关,手续“即到即办”,货物“即到即查”,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较2017年压缩90%以上。
高效能的法治环境公正透明。推进“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制定一次性告知、审限内办结、马上办、网上办制度,年度跨域立案、网上立案、自助立案已超过十万人次。建立“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出台包含76项检查事项的联合抽查事项清单,在安全生产、环保等重点领域推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分四批发布1725项全领域包容免罚清单,检查计划下降60.9%,检查企业数量下降47.6%。建成全国一流标准的沈阳知识产权法庭,跨域管辖省内13个市知产案件,创新实施“三审合一”、技术调查官、司法区块链工作机制,案件审理平均时限压缩至30天左右。探索破产案件繁简分流、简案快审机制,建设“破产事务窗口”和“破产审判信息平台”,近年来,审结破产案件990件,通过司法重整化解债务1095亿元,盘活资产和新增投资425亿元。
高品质的人文环境开放包容。实施人才新政3.0,构建立体化人才服务网络,建设数字化人才服务平台,加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近年来,支持中青年人才、成果转化、创业扶持等项目944项,创新人才1600余人,沈阳技能人才从66万人增长至90余万人。积极推进百姓生活“一码通城”,“好政策”28项政策完成“免审直享”,“好就医”实现先看病后付费,“好停车”接入经营性停车场608个。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服务品质、生态品质、文化品质,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推动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创新改革;建设幸福教育,新增5000个普惠性学位,全市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达99%;建设健康沈阳,建成17个互联网医院,国家肿瘤、儿童区域医疗中心落户沈阳;推进品质养老,全市首批4500张家庭养老床位全面建成,养老机构100%能够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锚定目标、多元赋能、打造品牌,“十四五”时期全面建设与国家中心城市功能相一致的国际化营商环境高地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沈阳已经为“十四五”时期营商环境建设擘画了美好蓝图,持续打造沈阳营商环境新优势,激发新发展注入新动能。“十四五”时期,沈阳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立足于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来谋划和推动,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主线,构建协同高效的政府数字化履职能力体系,全面提升营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打造“沈阳效率”“沈阳服务”“沈阳法治”“沈阳诚信”四大营商环境品牌,建设“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一流营商环境,加快建设“一枢纽、四中心”,引领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提质增效,使企业群众的便捷感、安全感、获得感、公正感、幸福感全面提升。
打造办事方便的政务环境。扩大“只提交一次材料”“一件事一次办”覆盖范围,提升智能化、标准化服务水平,推动实施“免材料”服务,探索“秒批秒办”审批方式,100%审批结果信息共享互认。提升“12345”服务热线咨询解答能力,实现智慧快答,群众满意度达90%以上。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模式创新,全市工程建设项目总体审批时限不超过35个工作日。率先在都市圈内统一身份认证,“一次登录、一网通办”各地区、各城市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无感漫游”政务服务。
打造法治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探索改革法治先行之路,全力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加快推进地方信用等重点领域立法。建立信用积分评价、动态风险管理、分级分类监管、双随机监管、联合惩戒、大数据分析“六维”联动精准靶向式监管机制,变“事前设限”为“事中划线”和“事后监管”。打造智慧精准、交融共享的“互联网+诉讼”服务体系,推广应用“指尖”立案、“云端”办案、“智慧”执行,实现群众办理诉讼事务全流程零跑腿。
打造成本竞争力强的要素环境。构建以信用承诺为基础、以形式审查为原则、以确认制为方向,标准统一、便捷高效的商事登记制度体系,推行“一业一证”“一照多址”改革。全面实施人才新政措施,打造“一站式”人才服务综合体,实施“人才一件事”工程,形成适应特大城市特点的一体化人才服务资源供给体系。探索建立与区域性股权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为民营、科创、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机会,打通企业升级发展通道。推行交易服务“掌上办”,着力推进“不见面”开标和远程异地评标,“不见面”招投标率达95%以上。
打造生态宜居的创新发展环境。实施科技企业培育工程,到2025年,全市国家级创新平台达到80个,新型研发机构达到12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000家,科技型企业总量超过3万家。建设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推动文化创意、数字技术等新业态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发展数字文化新兴业态,培育和引进一批市场价值高、品牌影响力强的原创品牌,形成集企业创新、商务服务、文化创意、健康休闲为一体的新型智能化城市生态圈。大力推进全民健身,优化建设“15分钟健身圈”,口袋公园达到2000个。加快推进城市、教育、医疗、文旅、就业、养老、乡村服务等应用场景数字化转型,着力打造智慧医院、数字校园、社区生活服务等一批数字化示范场景。
创新谋划、狠抓落实、强化支撑,推动关键领域年内取得更大突破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沈阳将在“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引领下,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强作风、增本领、知敬畏、勇担当,推出更多高水平制度性创新成果。
推动国家营商环境标杆城市晋位争先。将确保在国家营商环境标杆城市评价中进位升级作为硬任务,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定位,瞄准最高标准、最高水平,通过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流程再造、规则重构、机制创新;以强化数字赋能为手段,加快数字化建设和政务信息共享,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不断推进中上游指标向标杆指标冲刺、中下游指标向中游提档,加快消除拖坠指标,力争15个指标达到全国标杆城市水平。
推动“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全省示范。统筹推进职能优化调整、数据汇聚治理、场景应用上线。8月底前按照职能优化清单,推动事项、系统、运行、人员的集中调整,同步完成系统支撑功能开发。9月底前,加快政府部门核发材料数源对接,全量归集历史办件材料,逐步上线“零材料”“秒批秒办”“线上证明开具”“智能办”服务场景,实现高频事项全覆盖。12月底前,80%申报材料实现免于提交或“只提交一次”,“一件事一次办”场景数量突破1000大关。
加快推进“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升级改造。以打造政务服务“总客服”、社情民意“感知器”、施政决策“智囊库”为目标,着力围绕线上系统智能化、线下服务精准化、网络渠道信息化开展升级改造工作。年底前,逐步实现办公场地和平台座席扩容升级,智能语音平台系统上线应用,客服机器人、坐席助手、智能回访、智能质检、舆情分析等5G技术在“12345”热线平台系统中广泛使用,确保接通率达到95%以上,有效诉求满意度达到80%以上。
建设数智营商综合服务平台推动营商治理能力提升。以监测端、政府端、企业端、产业端四维一体的方式打造沈阳营商环境新品牌,构建一个数据中心、一个综合门户、一套数据标准、一个支撑系统、四大应用领域、四个应用平台、二十个应用系统的沈阳市数智营商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监测端组织方式变革、政府端治理体系变革、企业端服务模式变革、产业端治理能力变革,全面优化提升全市营商环境建设水平。8月底前完成沈阳市数智营商综合服务平台系统和功能规划设计,12月底前完成市级营商数据归集,以数据呈现沈阳营商环境改革画像、部门画像、指标画像,为企业提供行政审批、融资、司法、知识产权、用工等全方位服务,以“汽车产业”为试点,绘制产业图谱、分析产业链节点,以制度改革助力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