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是星期一,也是西宁市主城区施行静态管理的第四天,而这天却格外忙碌。
4月17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西宁市副市长王刚介绍,静态管理并非封城,实行静态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尽量不影响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前提下,减少社会流动性,让生活节奏慢下来,聚集性活动停一停,与外来人员和物品接触少一些。同时,机关事业单位正常运转,居家办公,企业正常生产——对于媒体工作者而言,疫情期间很难去现场、无法接触到一手鲜活的素材,居家办公是痛苦的。
退休不久的父母有些心疼:“也要劳逸结合,中午暖和,吃过饭后去小区院子里多走走,多看看,没准能发现一些新东西。”
“每天上下班都看腻了的小区里还能有啥?”被父母“赶”出家门的我嘟囔了一句。
小区里部分排队购买生活必需品的居民。人民网 刘沛然摄
出乎预料,院子里行人不少,靠近门口还排着队,多是采购生活物资的住户,发卡、登记、消毒,秩序井然。
“咱们小区业主都挺不错的,都很遵守规定。”“就是,多亏大家,这几天也不算特别累,不过也没听到其他小区有违反规定的。”……两名社区工作人员的交谈吸引了我的注意。非必要不出门、不聚集、不进入公共场所(公共区域)看似简单的要求,落到实际执行上难度不小。
正当我准备拍照时,社区工作人员注意到了我,询问了我的身份和意图后,我抛出了我的疑问:“这几天有人不配合工作吗?”“都是为了大家能早日正常安全的生活,除了不能正常出入小区,其他一切运转正常,大家也都明事理,为什么会不配合?”社区人员的反问却让我沉思。
物业工作人员进行登记、消杀工作。人民网 刘沛然摄
物业工作人员进行登记、发放通行证工作。人民网 刘沛然摄
证明一座城市的能力不仅是能保障物资供应,还能让静态管理之下的社会正常运转,才是真正的“能耐”,虽然商圈暂时失去了喧嚣,马路暂时告别了拥堵,但西宁的活力依旧在每个小区里、每栋居民楼里、每个普通百姓家里继续涌动。同时,在群众心里,只要疫情过去,怎么安排配合都可以,这种意识为西宁疫情防控工作省下了很多力气。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西宁市每位普通群众都是“勇者”。
拿出手机,点开工作群询问:“大伙家里都还好吗?家里人都在干嘛呢?”瞬间收到不少回复:
“孩子刚吃完饭,准备下午学校上网课呢。”
“我在整理信息,老公在线上开会。”
“出门买菜,社区菜店里东西还挺多。”
“不能‘浪山’,咱在春暖花开的院子里逛逛。”
……
居家办公。人民网 马盛楠摄
居家上课。人民网 马盛楠摄
小区里的春暖花开。人民网 张莉萍摄
正在浇水的小区物业工作人员。人民网 杨玥摄
生活必需品充足。人民网 况玉摄
购物结束的小区居民。人民网 刘沛然摄
结束行程回到家,却没发现父母的踪影,桌上是他们留下的字条:“业主群里说现在出门买菜的人比较多,给业主登记出门通行证的人手不够,我俩闲不住,去当志愿者啦,儿子放心,防护措施没问题!”
(责编:况玉、张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