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绘就高质量新画卷 打造“人民城市”幸福样本

2021-11-09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重阳节之际,一群“90后”老人坐轮椅跳舞的视频刷爆朋友圈。他们,来自上海市杨浦区社会福利院,平均年龄超过91岁!镜头里,浅米色的帐篷、黄格纹的野餐垫、玩飞盘的狗狗……老人们充满活力的样子,感染了很多网友。

  《轮椅上的舞者》视频。杨浦区供图

  一座城市的温度,体现在直击每一个群体的“民心”。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2019年11月在杨浦滨江,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深刻阐释城市发展依靠谁、为了谁的核心问题。

  两年来,在上海这座超大型国际化大都市,变化悄然发生:一项项惠及民生的政策落地,一系列新项目密集实施推进,未来城市的美好图景在一笔笔地勾勒,市民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多期待。

  “人民”二字重若千钧,面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上海全市上下同心齐力、砥砺前行,全力打造“人民城市”的幸福样本。

  惠民生,践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建设人民城市,上海把百姓的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今年元旦,开工第一天,上海市委、市政府召开“民心工程”现场推进会,宣布大力推进旧区改造、老旧住房加装电梯、停车治理等多项“民心工程”。

  6月28日,上海市虹口区北外滩街道昆明路以南旧改征收项目,正式签约率达到98.8%,提前生效,标志着北外滩区域成片二级以下旧里征收工作全部完成。该项目由10个街坊打包组成,涉及居民6000余户,是虹口区有史以来覆盖街坊最多、投资总额最大的旧改项目。

  昆明路以南旧改征收项目签约现场。北外滩街道供图

  山寿里塘沽路124号,是居民李阿姨的家。破旧的木门里,一个简单搭建的灶头,一个只能冲澡的卫生间,没有抽水马桶,落满灰尘的杂物堆满角落。这间两层的老房里共有3户人家,都住在二楼,李阿姨和儿子蜗居在正中央的一个小房间里。一楼是公用的灶间,但由于面积实在太小,其中两户人家做饭的灶头只好搭建在二楼的过道里,每到傍晚,老房里便烟熏火燎。最让李阿姨无奈的是,每天都要上下坡度近60度的楼梯,虽然每次都小心翼翼地侧身上下,她仍从楼梯上摔下来好几次。

  近两年,眼看周边的房屋相继成功动迁,李阿姨既羡慕又期待。2020年5月底,终于轮到李阿姨家开始签约了。“北外滩新一轮开发建设是我们改善居住环境的好机会,蜗居的日子终于要结束了。”选择全货币签约的李阿姨6月初搬到已经找好的过渡房居住,然后看房、买房,接着就是入住新房了。

  旧区改造,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最大的发展。北外滩的旧改工作正是上海旧区改造的一个缩影。林立的高楼间,上海旧区改造工作扎实推进,也让这座城市更有温度。

  在深度老龄化的上海,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是惠及广大群众、彰显城市温度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然而,老房加梯并非易事。从政府制定政策、缩短审批流程,到居民主动参与自治、引入第三方服务,这两年来,上海坚持不懈创新探索,大大缩短了加梯的时间。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好消息不断传来……

  复兴小区1号楼加装电梯签约。黄浦区供图

  今年6月,黄浦区豫园街道复兴东路663弄1号楼加装电梯成功签约,淮海中路街道花园公寓小区和健乐小区加装电梯也顺利签约,至此,黄浦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已在10个街道实现签约全覆盖。老旧小区“悬空老人”们一直迫切希望的“加梯梦”,又实实在在地近了一步。

  复三小区是典型的市中心老旧小区,小区空间密集、老年居民较多。其中一些八九十岁的居民,由于上下楼不方便多年来都存在出门难的问题,加装电梯的意愿一直很强烈。

  由区房管局、豫园街道管理办、豫园房办、果育居委会、加梯公司等组成的复三小区加梯工作小组,以每周一例会的形式,针对复三小区加装电梯出现的问题逐个破解。

  豫园街道合各方之力推进项目进行,通过恒心、耐心、信心,去推进完成这项惠民实事工程,给居民们带来获得感和幸福感。

  上海是中国最早迈入老龄化的城市之一。如何让老人们“食”有所依、老有所“乐”,把惠民实事办到老百姓心头?“两荤两素一汤,敬老套餐只要12.7元。”

  重阳节前夕,宝山区月浦镇社区长者食堂,众多老人络绎不绝前来尝鲜。260平方米的空间,设有55个餐位,窗明几净,十余位老人入座等待开餐。几位老人站在烹饪区的玻璃前,观察厨师操作。“长者食堂欢迎所有居民就餐。”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打菜区有套餐和单点两种选择,午、晚餐除了15元和20元套餐外,还另有单点区域,价格分为9元、12元、19元,供居民自行选购。65岁以上老人还能享受85折优惠,每餐米饭和例汤都是免费提供。

  小食堂,大民生。今天的上海,民生殷实、幸福和谐。

  2020年,上海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2万元。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实现,就业、社保、住房、养老、托育、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均期望寿命达83.67岁,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市民交通出行更加便捷,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跃居全球城市首位。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上海是全球最安全的城市之一,安定有序是上海的金字招牌。

  “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以“人民城市”理念为指引,上海正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链接长三角,打造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十四五”刚刚开局,上海正在对发展格局进行再审视、再调整、再优化。上海的视野是着眼长三角,放眼世界,以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为突破口,探索有利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

  近日,在上海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浙江嘉善籍居民杨蔚前来就诊。虽然忘带嘉善的医保卡,但她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使用了手机上的“医保电子凭证”挂号并付款。“31元挂号费直接在我的医保账户上扣掉了,自己没有花钱!”惊喜之余,杨蔚直呼方便。如今,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230余万参保居民切身感受到了跨域就医的逐步便利。

  首次申领身份证“跨省通办”、跨省户口迁移、跨省就医直接刷卡结算、跨省就读中专、异地购房提取住房公积金……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揭牌两年来,在医疗、教育、政务服务等诸多领域,突破行政区划限制的创新举措,一个接着一个不停涌现,示范区的老百姓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华为研发中心效果图。青浦区供图

  眼下,在绿意盎然的青浦区金泽镇西岑社区,去年9月开工、投资约100亿元的华为研发基地正热火朝天地建设着;相距20公里外的青浦工业园区优刻得青浦云计算中心项目,已于今年7月初顺利封顶……自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揭牌以来,一大批突出生态绿色、一体化和高质量的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蓝图变成一张张“作战图”。

  2020年7月1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世界上首座主跨为千米级的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建成,与沪苏通铁路同步开通运营,大幅提高了铁路过江运输能力,缩短了上海与南通及苏北地区的时空距离。

  如今,在苏浙沪皖,一个个铁路建设工地星罗棋布,一条条新建铁路纵横交错,这里已成为我国高铁网最密集、交通最便捷的地区之一。

  上海虹桥动车运用所存车线。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随着铁路网的不断发展,长三角已形成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为中心,地级市3小时覆盖、省内地级市2小时覆盖、相邻地级市1小时覆盖的“1、2、3小时”高铁出行圈。长江奔涌,东方潮阔,“轨道上的长三角”正动力强劲奋进美好新时代,支撑一个世界级城市群冉冉升起。

  人民建议征集,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佳实践地

  在上海这座人民城市中,“人民”属性越来越强,且全方位、全过程渗入城市的肌理与血脉,力争让每个市民都感同身受。

  2020年7月,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下简称建议征集办)挂牌成立。“这不是简单的多块牌子,而是要进一步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上海市信访办、人民建议征集办主任王剑华说。

  建议征集办挂牌后,整合资源、打通渠道、扩宽平台成为首要工作。16个区均挂牌成立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市、区人民建议征集信箱以矩阵方式入驻“随申办”,嵌入全市215个街镇、6100多个村居“家门口”服务体系。人民建议征集网络向党群服务站、基层立法点等延伸覆盖,在机关、企业、高校等成立建议征集工作站、联系点,渠道触手可及的“1+16+215+6100+X”征集网络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

  地铁增设口罩自助售卖机,为忘带口罩的乘客解燃眉之急;退役后的功勋测量船“远望一号”整修一新,在黄浦江再现荣光;全市120救护车统一安装行车记录仪,让“生命通道”更畅通……在上海,一条好的建议、完善一项政策、改进一项工作,已成常态。

  今年以来,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上海信访系统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了更好“为群众办实事,走好网上群众路线”,2021年5月19日,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平台与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开启深度合作共建,进一步推动上海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旨在将上海“人民建议征集”打造成长三角乃至全国各地为群众办实事的“样板间”和示范区。

  人民网·上海人民建议征集平台截图

  7月1日,《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若干规定》施行,这是全国首个省级人大为人民建议征集专门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规定》明确,上海市各级国家机关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限要求,登记、受理、转送、办理人民建议,并对具有价值的建议予以充分吸纳、落实。

  人民建议将作为制定惠民、利民、便民工作举措的参考,作为改进国家机关工作的参考,作为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政策立、改、废、释的参考……

  今年7月,烈日当头。虹口区吴淞路海宁路路口,72岁的宋老伯欣喜地发现,这里的天桥新装了一部无障碍垂直电梯。“以前一上一下要爬近一百个台阶,现在只要几分钟!”

  宋老伯的这份舒心便利,与虹口区人大代表章雷坚持多年的呼吁大有关系——早在2017年,他就建议为天桥加梯。

  为回应代表的建议,全市合力推动人行天桥无障碍化建设。数据显示,上海既有道路人行天桥264座,已设垂直电梯或自动扶梯133座,按照规划还将加设电梯38座。上海人大作为“天桥加装电梯”的力推者,将这项工作列入了今年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推动政府“一桥一策”推进天桥“加梯”,力争解决更多困难人群的“过街难”。

  人民城市人民建。一条条人民建议“好声音”,传递着城市治理“金点子”,变成了城市发展“金钥匙”。

  上海,正努力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上海城市发展的全过程,融入人民城市建设的各方面,努力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最佳实践地。地铁增设口罩自助售卖机、人行天桥的“加梯”……一桩桩事关民生的大事小事不断得以解决,背后映射的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

  “在党的领导下,我国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不断丰富、民主渠道不断拓宽。”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当代中国政治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陈承新表示,新的征程上,要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工作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来。

  迈向新征程,奋力创造新时代新辉煌

  7月15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赋予浦东新区改革开放新的使命。

  “引领区的建设,归根结底,要看人民的满意度。”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认为,这也是社会主义的浦东与国外的现代化都市最大的区别。

  为让人民群众共享浦东改革发展成果,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委副书记、区长杭迎伟郑重承诺:“财力有一分增长,民生就有一分改善。”

  免费眼科检查。浦东新区供图

  坚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浦东一向如此。在小陆家嘴寸土寸金的核心区域建浦东美术馆,在世博地区拿出近2平方公里建世博文化公园,这些黄金宝地都用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十四五”期间,浦东还将推动五彩滨江“南扩北延”,推进陆家嘴和世博“双水环”建设,让群众有更多的亲水亲绿休闲空间……都体现了公共性,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现代化城市并不只是水泥墩子、高楼大厦,而是要为老百姓留下更多宜居的公共空间,让人们在其中奋斗并幸福着。”上海社科院党委书记权衡指出,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鲜明特征。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上海,正扬帆起航、乘风破浪,开创“人民城市”新局面,奋力书写新时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