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再度成为投资热土、创业天堂

2021-06-03
来源:智慧中国网    作者:张丽

辽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

  近年来,辽宁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把营商环境作为事关辽宁振兴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围绕转职能、提效能、激活力、促发展,建立了一整套优化营商环境的制度框架、实施了一系列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出台了一揽子利企惠企的务实措施、整治了一大批影响营商环境的突出问题,全省营商环境不断改善、持续向好,带来的最大成果就是投资者信心不断提升,辽宁再度成为投资热土、创业天堂 。

  6月3日,中共辽宁省委召开“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辽宁省政府秘书长、省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岩介绍了辽宁省营商环境建设有关情况。

  徐岩表示,2020年,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下,全省招商引资逆势增长,实际到位内资增长13.4%、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3.7%。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60.5万户,增长7.8%,总量达到405.61万户。

  聚焦顶层设计,强化高位推动

  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加快推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关键之举,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张国清书记多次就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作出指示批示、提出明确要求,特别是在去年9月28日召开的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上,围绕解决辽宁省营商环境建设存在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对全省营商环境建设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要求全省上下从事关辽宁发展战略层面看待营商环境建设问题,发扬斗争精神,重拳出击、刀刃向内,一鼓作气、改良“土壤”,着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刘宁省长到辽宁工作后第一个主持召开的全省性会议就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全省政府系统以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干劲,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深化“放管服”改革,畅通产业、市场和经济社会循环,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省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要取得新突破,形成营商环境好、创新能力强、区域格局优、生态环境美、开放活力足、幸福指数高的振兴发展新局面。全省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统筹谋划、综合施策、全力推进。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2016年,成立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辽宁省软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2017年,成立全国第一个省级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2018年更名为营商环境建设局,作为省政府直属机构,加挂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省大数据管理局牌子;各地比照省里成立相关部门、建立相关机制,全省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联动、齐抓共建”的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机制,为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完善制度体系。2016年,颁布实施全国省级层面第一部营商环境法规,2019年进行修订完善并出台建设诚信政府决定、推进“最多跑一次”规定。各地出台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政策措施、实施细则、管理办法300余件。2019年以来废止和修改地方性法规98件、政府规章144件、行政规范性文件2007件。

  三是强化以评促建。按照国家要求,积极开展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优。2020年,沈阳、大连共有12项(全国18项)指标获评全国营商环境评价标杆城市,获评数量是2019年(4项)的3倍,其中营商便利度提升10多个百分点。

  聚焦办事方便,强化服务效能

  办事方便就是要让群众、企业在辽宁办事感到便捷、高效,不用求人就能办成事。辽宁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不断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度,切实做到把“麻烦”留给我们自己、把方便让给企业和群众。

  一是紧盯高效率,强势推进“一网通办”。打破行业壁垒、数据壁垒,69个省级、136个市级政务服务系统与省一体化平台有效对接,全省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100%,电子政务外网实现省市县乡村100%全覆盖。198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省通办”。2499项“高频刚需”事项接入“辽事通”。

  二是紧盯含金量,推动权力“全链条”下放。分11批取消调整行政职权2203项,精简率达50.7%,成为全国省级行政职权最少省份之一。精准赋权自贸区454项,实现应赋尽赋、全链条赋权。推进审批流程革命性再造,全省11.4万项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平均办理时间缩减79.6%、办理环节减少23.2%、办理次数压减60.5%,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2个工作日以内,工程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压缩至90个工作日以内,5G通信工程项目审批经验向全国推广。持续推进106项“证照分离”改革,惠及企业18.6万户。

  三是紧盯实效性,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落实监管责任,对食品、药品、危险化学品等关系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领域,实行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的严格监管,把好每一道关口。推进“双随机”抽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条线监管与联合监管相结合,建立互联网、大数据智慧监管,提升事中事后监管的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水平。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对交通运输等领域实施包容免罚清单制。

  四是紧盯满意度,全面优化政务服务。建立“首问负责、容缺受理、否定备案、代办服务、绿色通道”等服务制度,省级40个部门、660项事项进驻省政务服务中心,651项事项实现网上办理,全省政务服务“一窗”受理占比达47.9%。政务服务“好差评”实现100%全覆盖。项目管家覆盖全省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和高科技新经济项目。实行投诉建议全流程“闭环式”管理,2020年累计办结企业和群众有关咨询、投诉和建议325.7万件,办结率96%、好评率94%。

  聚焦法治良好,强化公平透明

  法治良好就是要让市场主体在辽宁能够感到自身合法权益得到了保护,对自己的未来看得清、可预期,能够安心在辽宁发展。辽宁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法治环境、信用环境建设作为优化辽宁营商环境的突出任务,加快推进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把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贯彻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环节,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组织开展省级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活动,大连被命名为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出台省政府部门政务服务事项目录,实现“清单之外无权力、清单之外无审批”。减少审批环节自由裁量权,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积极推进生态环境、农业、文化市场、应急管理等领域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改革,加强涉企行政执法检查计划管理,2020年省本级检查项目同比减少53%。

  二是依法保护市场主体。制定并实施《关于加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指导意见》《关于解决法治建设领域突出问题 为辽宁振兴发展实现新突破提供法治保障的意见》,开展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贯彻落实《反不正当竞争法》,加大对供水、供电、供热、燃气、公共交通等公用事业领域反垄断执法。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修改、废止不利于公平竞争政策措施94件。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解决民营企业涉法权益保护问题127件。

  三是加大失信行为惩治。出台《辽宁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条例》《辽宁省惩戒严重失信行为规定》,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构建省、市、县三级信用数据征集体系。以“政府拖欠、政府违约、新官不理旧账”等问题为重点,连续3年开展政府失信行为专项整治。建立医疗卫生、生态环境等14个领域的信用监管机制,初步实现重点领域联合惩戒、信用监管,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涵养良好信用环境。

  四是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共建“村民评理说事点”16268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实现市县全覆盖。建立医疗、劳动等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1050个、乡镇(街道)个人调解室1808个,2020年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3.3万件。开展整治营商环境突出问题“百日行动”,查处食品药品案件213起、侵财案件13352起、电诈案件2144起、破坏生态环境案件542起,有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聚焦成本竞争力强,强化政策保障

  成本竞争力强就是要把该降的降下来、该升的升上去。辽宁省委、省政府大幅降低市场主体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生产要素成本,全力打造成本洼地、投资高地;全面强化对市场主体的权益保护和法治约束,大幅提高违法违规成本,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一是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坚决落实国家下调增值税税率、企业养老保险费率及税费减免政策,让企业切实得到实惠。2020年,面对疫情冲击,为各类市场主体减税降费720亿元,提供低成本资金579亿元,出台支持企业发展25条举措;落实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政策,为9.6万户企业返还资金37.2亿元,保住了市场主体,稳住了社会就业。去年下半年以来,全省每天新增市场主体1800户,新注册企业近500户。

  二是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建立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信息公开机制,降低就业创业门槛。放宽市场主体登记场所限制,支持“一照多址”“一址多照”、住宅商用、集群注册等企业开办经营模式。优化动产担保融资服务,实现在线申请、在线审核、在线公示、在线查询一体化办理,帮助企业破解融资难问题。依法整治违规涉企收费,着力破除招投标、投融资等隐性壁垒,帮助企业降成本、减负担。

  三是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整治。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处罚力度,出台《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意见》,加快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近三年共处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7229件。加大破坏生态环境行为整治力度,去年对全省尾矿库、化工园区及危化品企业开展环保隐患排查,整治问题隐患1374个,提高企业污染排放成本,让违法企业寸步难行,让守法企业感到公平。

  聚焦生态宜居,强化拴心留人

  生态宜居就是要让群众、企业感到辽宁生态环境好、宜居度高,对人才、人才团队能够产生吸引力,能够让各类人才在辽宁安心、安身、安业。省委、省政府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不断厚植人才发展土壤,全力打造人才生活、创业和发展的良好环境,努力为各类人才发展创造最大的空间和最好的舞台。

  一是打造创新创业友好型环境。出台《辽宁省人才服务全面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兴辽人才计划”等措施近30个,精准解决人才创新创业、科学研究、安居乐业的“难点”“痛点”“堵点”,2020年累计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1万家。以储备青年人才为重点,实施高校毕业生留辽回辽来辽工程,2020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在辽就业率同比提高8个百分点。设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为高层次人才提供规范化、个性化、人性化的“一站式”“保姆式”服务,近4年引进高层次人才近6000人。

  二是打造生活居住友好型环境。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与住建部共建城市更新先导区,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和功能修补,2021年计划综合改造1000个城镇老旧小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完善长租房和土地要素保障政策,着力解决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优化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合理设置教育机构、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和托幼机构,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2020年全省学前教育普惠率超过80%。打造立体式综合交通网络,推进交通强国试点项目建设,着力提升出行便利度和舒适度。

  三是打造绿色低碳友好型环境。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综合考虑水与水土保持、碳与碳汇贡献、人与人均财力等评价指标,建立健全符合我省实际的生态补偿机制。出台《关于创建辽河国家公园实施方案》,着力构建以辽河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倒逼产业转型、绿色发展,为辽宁振兴发展留白留璞增绿、留足生态空间。谋划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加快调整全省能源结构,今年以来将202个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压减至17个,能耗由1.22亿吨标准煤减至2369万吨。扎实推进蓝天、碧水、青山、净土保卫战,2020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39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83.6%,93个国考断面河流劣V类水质全部消除,优良水质占比73.3%,全省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聚焦“三落实”专项行动,强化作风建设

  2021年以来,在全省政府系统开展了“带头抓落实、善于抓落实、层层抓落实”专项行动,推动各地区各部门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坚持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要,抓落实、转作风、塑形象,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全力缩短“说了”和“做了”、“发文了”和“落实了”、“开会研究了”和“问题解决了”、“任务分解了”和“工作完成了”之间的距离,着力提升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战略要求转化为具体项目和具体行动的能力,提升利用外部资源和社会资本发展壮大辽宁的强烈意愿和能力水平,形成以干成事论英雄、以解决实际问题论能力、以高质量发展项目和高水平制度创新成果论业绩的鲜明导向,目前“三落实”专项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干部作风持续改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提质,各项事业呈现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