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 孙 雷
编者按:大学与城市互动共生,城市要发展,离不开大学,城市文化要繁荣,也离不开大学。大学对城市发展的积极作用,不仅体现在人才培养、创新科技、服务社会、国际交流等诸多方面,而最为核心的、最为长远的体现则是对城市文化的引领和普及。大学之大,在于尚礼明德;城市之大,在于止于至善。我们期待着一流大学和沈阳振兴同频共振,良性互动,实现两者的共赢发展。最近孙雷校长对城市文化发展愿景、高等教育文化责任,以及文化精神内核等多元的内容,做出了全景的分析和解读。沈阳这座城市正在打造国家中心城市,无时无刻不在发展和变化中,日新月异,无不记录着城市的文化表情。
孙雷认为,一流大学建设、培养一流人才在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城市融合创新发展,以及整体经济社会发展中会起到积极的作用。目前,沈阳正在积极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一流大学在城市发展中,起到提供智力支持、创造经济效益、塑造精神品格的重要作用。促进一流大学与城市融合发展,不仅是深入实施创新发展、教育强国战略的内在要求,更是实现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强劲引擎。随着人才科技竞争的不断加剧,我国一些经济发达而高等教育相对薄弱的区域中心城市已经开始根据自身需求,或引进分校,或建设研究院,大力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致力于形成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抢占人才储备先机,这对沈阳无疑形成了巨大的挑战,推动一流大学和城市融合发展势在必行。
孙雷指出,沈阳是东北地区的高等教育大市,拥有47所高等院校,东北大学、辽宁大学等入选国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理、工、医、农类等行业特色高校门类较齐全,这是市校融合发展的基础和优势。我们应主动探索、创新发展,把行政力量、科研力量、产业空间、人才资源等紧紧链接在一起,打造精神高地、产业高地、智力高地和开放高地,让大学成为带动城市发展的最活跃力量、支撑沈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动力。
孙雷认为,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孕育着大学,大学也反哺着城市,在潜移默化中用高雅文化滋润着人民的心田,影响人民的观念,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大学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助推作用,是一个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进程。对于沈阳市来说,一是要发挥大学集群效应,持续推动大学城建设。借鉴筑波大学城、中关村等成功模式,以东北大学、辽宁大学等高校的新校区为依托,根据沈阳产业结构的优势特点,培育和引进一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集聚一批一流学科领军人才、一流学科研究中心,战略性、系统性推动区域内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建设没有围墙的智力密集型园区;二是要发挥大学辐射作用,构建“大学+”发展新模式,将城区、社区、校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大学+”打通城市空间,促使大学与城市各个领域充分融合,建设大学综合体,聚集高端资源,发展新经济;三是要发挥大学熏陶作用,提升沈阳的城市形象和品位。发挥一流大学人才优势,推动沈阳“文化+”建设,提高城市影响力与辐射力,以一流大学资源为依托,利用文化之间的交流互动,推动高雅文化走出校园并贴近市民,让公民在高雅文化中得到熏陶。
孙雷强调,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两个体系的融通衔接,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在知识创新线路图中,高校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大学是原始性创新成果的重要源头,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是大学的重要使命,也是一流大学寻求新的突破和发展的最佳选择。实现一流大学和城市的融合发展,一是要大力推进原始创新,政府通过政策引导集中一流大学优势科研力量,协同布局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集中力量开展探索研究。要建立长期稳定的创新支持机制,鼓励多元资本支持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营造宽松的科研环境;二是要大力创造前沿领先的新技术,引导一流大学以沈阳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中心为目标,围绕产业发展重点方向和行业关键共性技术,与国内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共建产业创新中心和技术创新转化中心,组织跨学科研究院,发挥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让优势产业迸发新活力;三是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的带动作用,培育新产业。重点发展以信息安全、网络通信、大数据为重点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以产业园区为依托,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内合理流动,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主体的支撑引领作用。
孙雷认为,培养一流人才,是一流大学最重要的功能。从长远看来,人才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后劲和潜力所在。城市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如何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如何吸引高端人才、领军人物,是当前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而培养人才、聚集人才又恰是一流大学的使命,我认为,打造城市发展的智力高地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要通过产教融合,培养高素质人才。产教融合是未来人才培养的核心机制之一,一流大学通过产教融合可以培养具有优秀学科素养、完善的课程规划、扎实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创业思维的高素质人才,体现的是产业发展、技术进步对于教育的反向支撑作用,能够保证教育走在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前列。二是要通过一流大学汇聚高端人才。沈阳可以依托东北大学等高校,给予相关政策,定方向,定专业,定领域引进重点高端人才,构建城市发展智库,储备智力资源,有效提高沈阳发展质量和效率。三是全方位吸引驻沈高校毕业生留沈创业就业。制定多方位立体化的就业创业工作体系,一方面增加驻沈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机会,另一方面增强对外地毕业生的吸引力,让广大毕业生特别是专业对口、需求量大的优秀人才想留下、留得下、呆得住、长得快。四是充分利用校友资源。一流大学校友资源丰富,是各领域的精英,且处于各个领域领先位置,通过校友资智回报母校,对沈阳发展有极大的助推作用。
孙雷指出,沈阳地处东北亚中心,面向日、韩、俄罗斯等国具有天然地理优势,而且在制造业、金融服务、文化教育、养老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国际合作空间。而国际合作交流也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首先,政府可以利用建立友好关系的国外城市和企业,为一流大学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牵线搭桥;二是东北大学、辽宁大学、中国医科大学、沈阳工业大学等高校学科齐全,能够针对沈阳市需求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外籍教师和留学生,为沈阳发展带来国际化的观点和思维,实现跨文化交流;三是双方联合拓展国际教育产业。通过一流大学的影响,带动留学移民、跨国合作办学等服务,催生高等教育服务产业新业态。例如,美国教育产业的产值处于所有产业中的第3位,仅吸收留学生一项产值就处于所有产业中的第5位。
孙雷强调,规划千般好,关键在落实。以长效机制推动沟通协调,才能实现一流大学和城市的深入融合。要在市级层面设立市校融合发展领导小组,做好一流大学与沈阳市融合发展的战略规划、协调布局和分类指导。建立制度化的合作机制,在领导层面定期加强沟通和协调;建立落实机制,以政府为主导,以一流大学和重点企业为主体,重点有序对接合作。建立健全评估机制,定期发布《一流大学融合沈阳发展白皮书》,评估建设成效。建立科学拨款机制和绩效评价体系,加强政策引导,聚集政、产、学、研、金、介等创新要素,真正把沈阳的教育优势、科技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沈阳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
【作者介绍】孙雷,东北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化学者。中国共青团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政协沈阳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政协沈阳市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委员会委员、常委。研究方向为大学文化、高等教育管理、高校党建、思想政治教育。现任中国教育战略发展学会思想道德建设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