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重生,续写江汉华章——写在武汉“解封”一周年之际

2021-04-08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记者 夏 静 张 锐 光明日报通讯员 晏华华 操一铭

  江汉关钟声悠扬,长江水昼夜奔流。2021年的春天,姗姗而来。

  樱约而至,相聚荆楚。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武汉人又可以打上一份热干面,惬意地边拌边吃边走,芝麻酱与萝卜丁的香气不但萦绕唇齿,更充盈街巷……

  武汉,经历了那极不平凡、极不容易、极其难忘的2020年,英雄城市的英雄人民,已然因打赢了艰苦卓绝的抗疫大战,再一次被载入英雄史册。

  如今,英雄的武汉浴火重生,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书写新时代的江汉华章。

  防疫自觉深植城市肌理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10天建成火神山医院,12天建成雷神山医院;1个月内新增6.6万张治疗床位,7.4万张隔离床位;千方百计救治患者,上至108岁老人、下至出生30多个小时的婴儿;集中开展千万人次核酸大检测,实现从“物理解封”到“心理解封”……

  2020年4月8日零时起,武汉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制措施。5月2日零时起,湖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由一级调整为二级,湖北疫情防控由应急性超常规防控转向常态化防控。

  “预防新冠肺炎最好的办法就是接种疫苗。”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主任、教授魏晟表示,通过接种疫苗能够对个体进行有效保护,对人群也是能形成有效保护,接种疫苗能够降低感染率、重症率和病亡率。这也是我国当前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最主要的策略,通过降“三率”进行有效保护。

  2021年4月1日,86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殷鸿福,冒雨前往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从今年3月初开始,武大中南医院不但引进了疫苗移动接种车,还成立由500余名医护人员组成的疫苗接种志愿服务队,为武昌区有需要的高校、社区、机关等上门接种万余人。

  据了解,截至3月31日20时,武汉市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300万剂次。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一场大战大考,不但激发湖北、武汉下大力气“治已病”,更立足长远“治未病”。

  2020年4月26日,国家卫健委下文,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为主体,设置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提高新发突发传染病处置能力,强化科研攻关力量,培养骨干人才梯队。这是首个在北京、上海之外设置的国家级医学中心。

  2020年6月10日,湖北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在武汉召开,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意见》。会议要求,着力打造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湖北样板”。武汉作为人口密集、医卫资源富集的省会城市,更是勇挑重担。

  疫情一日不解除,防控一日不松懈。自去年5月18日以来,武汉无新发本土病例,成为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疫后重振蹄疾步稳

  作为封控时间最长、重启时间最晚、疫情影响最大的城市,武汉的经济以强大韧性和蓬勃生机,被誉为疫后重振的“风向标”。

  2020年,武汉在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下跌40.5%的情况下,坚持稳中求进,做好“六稳”“六保”,搏杀二季度,单季基本打平;冲刺三季度,强势转正;决战四季度,全年好于预期。2021年1月至2月,武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6.3%。

  武汉把科技自立自强当使命、视创新创造如生命、抓创新发展像拼命,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变成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今年2月18日,春节后首个工作日,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召开。光谷实验室、江夏实验室、珞珈实验室、洪山实验室、江城实验室、东湖实验室、九峰山实验室等7个湖北实验室揭牌,全都落子武汉。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武汉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也启动建设。

  3月29日,武汉市召开科技创新大会。大会发布了武汉科技创新十大行动,公布了首批“卡脖子”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项目榜单,5个湖北实验室牵头组建单位与落地区签订合作共建协议,院士引领十大高端产业部分项目现场签约。武汉这座大学之城,正全力以赴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以科技创新第一动力赋能武汉高质量发展。

  重大项目是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抓项目就是抓机遇、稳增长、谋未来。

  2月27日,2021年第一季度武汉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举行。集中开工项目215个、总投资3305.4亿元。这是武汉历史上集中开工投资规模最大的一次。武汉正以“现场就是战场、开工就是决战”的奋斗之姿,确保早开工、早建成、早受益。

  一个地区要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

  武汉市提出,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3月24日,“相约春天赏樱花”经贸洽谈暨武汉市一季度招商引资项目签约大会举行。当天签约总金额达3462亿元,规模为武汉历年来单场招商活动之最。

  企业是鱼,发展环境是水。水大,鱼才可能大。水活,鱼才可能活。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武汉市发改委副主任余功豹表示,武汉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以企业感受作为第一感受,持续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让广大企业和市民在武汉创新创业和生活更舒心、放心、安心。

  经过大考的武汉,越来越成为投资兴业的一方热土。

  为世界抗疫贡献中国方案

  “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

  恰如《我和你》这首歌所言,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各国人民守望相助、风雨同舟。我国发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援助时间最集中、涉及范围最广的紧急人道主义行动,生动诠释了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武汉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武汉的医务工作者来不及休息,又奔赴国外协助应对全球新冠肺炎大流行。

  2020年9月,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湖北省中医院、湖北省疾控中心、武汉市疾控中心的专家组一行10人,前往莱索托、安哥拉协助抗疫。

  在援非工作的25天里,专家组先后考察了两国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核酸检测机构、WHO驻当地机构,为当地社区防控人员及医务人员开展培训,毫无保留地分享中国抗疫经验。

  2021年3月31日,中国第27批援阿尔及利亚医疗队培训总结会在武汉举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程真顺担任湖北援阿尔及利亚医疗队新冠肺炎诊治专家组组长。

  从去年1月初开始,程真顺就以科室为家,投身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雷神山医院、武汉市七医院等多个战场的重症患者救治工作。

  在程真顺看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已成为全人类的灾难,现在还有不少国家仍在同病毒奋勇抗争。作为一名一线医务工作者,深知如今国内的防控成果来之不易,在疫情防控不松劲的同时,还要秉持大医精诚、敬畏生命的精神,全力救治更多患者。

  除了派遣援外医疗队员、捐赠抗疫物资、抗疫专家网络连线外,向世界抗疫推介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还有一群出版人。

  去年疫情发生后,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在全国率先策划编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手册》,火速完成了该书的编辑出版,并由钟南山院士作序。

  出版社还通过多种渠道,向50多个国家的出版界同行推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手册》。2021年3月底,已与24个国家和地区达成了20个语言版本的版权输出。

  今年3月31日,由该社出版,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主编的《新冠肺炎中西医诊疗》,亮相北京图书订货会。该书越南文版已经出版,西班牙文版入选丝路书香出版工程,还将推出多语种版本。

  讲述中国抗疫故事的图书,同样受到青睐。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等爸爸回家》《写给孩子的病毒简史》,入选国际儿童读物联盟“抗疫童书全球互译共读”工程,被翻译成23种语言向80多个国家推广。

  赓续伟大抗疫精神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在这场战疫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海量的物品、场景、人与事,见证了英雄的人民在这英雄的城市所书写的英雄史诗。

  为明天收藏今天,为城市珍藏历史。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馆长何志林说,博物馆有责任留存抗疫物证,通过实物资料,讲好湖北、武汉的战疫史。

  2020年10月,“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览”在曾被改造为方舱医院的武汉客厅举办。展出照片1100余张,实物展品1000余件(套),视频45个,大型场景33处,设计互动项目18处,各类展览要素总计超过6000项。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借此重温记忆、接受洗礼。

  今年3月8日,“家国情怀 小家大爱——武汉抗疫最美家庭展”在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开展。

  “看到一幅幅家庭抗疫照片呈现在眼前,一幕幕场景再现,太多的记忆涌现。如今,山河无恙、春满江城,我们感恩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致敬抗疫英雄,感谢曾经为武汉拼过命的所有人。”一位参观展览的老艺术家动情地说。

  临时展览之外,大量抗疫物证被博物馆永久收藏。人类历史上第一张方舱医院胸片、“重症八仙”签名的短袖、甘如意的自行车、“网红窗帘”……去年,湖北各地博物馆征集抗疫物证超过两万件。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当代中国青年更是从这堂疫情防控的“思政大课”中汲取养分,得到锤炼。

  去年疫情期间,华中农业大学师生同上田间大课,就地服务春耕。2020年7月,华农宣布启动“乡村振兴荆楚行”。师生主动对接湖北17个市州,重点围绕水稻、油菜、柑橘等湖北优势特色产业,形成“领导牵头、部门协调、学院对接、教师参与、学生响应”的科技服务工作模式,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农业大学因农而生、强农而荣,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持续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是农业大学的初心和本分。”华农校长李召虎介绍,2020年“乡村振兴荆楚行”的主题就是“疫后重振荆楚行”,聚焦“疫后重振”和“灾后重建”。

  2021年4月7日,“致敬抗疫英雄 献礼建党100周年”共和国百位将军抗疫书画作品展首次走进武汉校园。

  武汉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信思金说,此次书画作品展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及文化价值,是学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赓续中国共产党精神血脉的具体举措,是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讲好思政大课、深化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实践。

  “我们在党的领导下,建立新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取得抗疫重大战略成果,这些伟大成就在将军们的书画中都得到了生动展现。”武汉理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级研究生邢玉冰表示,我们新时代学子将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精神,志存高远,接续奋斗,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光明日报》( 2021年04月08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