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召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

2021-03-17
作者:张丽

新闻发布会现场

  3月17日,吉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吉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张凤春介绍了近期工作重点。

  一是突出抓好粮食生产。春节前,省委、省政府已经出台《关于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加强粮食生产的若干措施》(吉办发【2021】2号)。从保面积、夯基础、强科技、提品质等10个方面,制定了30条加强粮食生产具体举措,确定正常年景下粮食产量稳定在760亿斤以上、向800亿斤迈进,为国家多产粮、产好粮。吉林省将推动各地落实好这个《若干措施》。3月15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粮食生产暨春季农业生产工作视频会议,部署各项工作,对稳定“米袋子”“菜篮子”提出具体要求。

  二是加大黑土地保护力度。3月2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黑土地保护的实施意见》(吉发【2021】10号),对分区施策、综合治理、统筹推进黑土地保护工作作出安排部署。省里成立由省委书记和省长任双组长的吉林省黑土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吉林省黑土地保护专家委员会。正在推进省政府与中科院共同实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保护性耕作比去年增加近1000万亩,已经提前下达保护性耕作补助资金7.2亿元。

  三是大力发展现代种业。昨天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已经印发《关于大力推进现代种业创新发展的意见》(吉办发【2021】9号)。明确提出扩大种业专项资金和发展基金规模,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发展,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至少1家种业企业进入全国综合实力前10强,3—5家进入全国50强,加快打造现代种业创新高地。

  四是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省政府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发展的意见》,在资金、税费减免、用地、用电、人才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着力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这篇大文章。重点打造玉米水稻、杂粮杂豆、生猪、肉牛羊、禽蛋、乳品、人参、梅花鹿、果蔬、林特十大产业集群,推进全产业链发展,力争5—10年时间,使农业及农产品加工、食品产业接近万亿级规模。

  此外,省委、省政府把抓好粮食生产作为头等大事,始终保持这根弦不放松。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围绕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对坚决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任进行了安排部署。又专门出台了《关于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加强粮食生产的若干措施》,召开专门会议作出部署。

  一是稳定增加粮食播种面积。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按照国家要求,该省已经向各市县下达了粮食播种面积目标指导性计划,达到8550万亩以上,比上年增加近30万亩,主粮玉米、水稻播种面积稳定在7500万亩以上。

  二是加大对产粮大县支持力度。省里设立5亿元奖励资金,对前10名产粮大县给予奖补支持,实行国家和省级叠加奖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向产粮大县倾斜,每年拿出40%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指标优先支持产粮大县。探索开展主要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或收入保险试点。

  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和农机装备建设。扩大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实施好黑土地保护工程项目。优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重点支持薄弱环节、绿色高效机械装备及智能农机与信息化装备等推广应用,全力推动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以产粮大县为重点,开展全程机械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机装备建设行动。已经提前下达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9.8亿元。

  四是着力加大技术集成推广力度。重点推广主推技术49项,优选主导品种125个,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保持100%。全年计划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2800万亩,已经分解落实到42个县市,整体推进县达到15个,高标准保护性耕作应用基地达到60个。

  五是强化防灾减灾。加强监测预警,加大干旱、洪涝、台风防灾减灾和病虫害防御防治力度。强化迁飞性、暴食性虫害监测预警与防控,特别是针对草地贪夜蛾,在去年与辽宁、内蒙古接壤的13个县市建立草地贪夜蛾阻截带,虫情测报灯实现县级全覆盖、性诱捕器实现村级全覆盖基础上,今年进一步加密布设监测点,增设太阳能智能化性诱设备,努力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