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水环境质量优于“十三五”目标20.9个百分点

2020-12-17
来源:智慧中国网    作者:张丽

  

  新闻发布会现场

  12月16日,辽宁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会议指出,辽宁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生态环境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十三五”水环境、大气环境等主要指标较“十二五”末期均有较大幅度改善,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打造营商环境最优省提供了坚强保障。

  蓝天保卫战方面。突出重污染天气应对,紧盯21个重污染区域,统筹实施压煤、治企、控车、降尘、防秸秆,实施燃煤锅炉大气特别排放限值,协同控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等大气污染物排放。以治理“散煤”和“散乱污”企业为重点,加强燃煤和工业污染治理,推进城市建成区和城乡结合部散煤替代,全面完成“散乱污”企业整治;紧盯钢铁、火电、燃煤锅炉、挥发性有机物、镁砂工业窑炉等重点行业企业,加快治污设施提标改造,确保达标排放。大力推进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实施清洁柴油车、清洁柴油机、清洁运输、清洁油品四个行动,全链条治理柴油车超标排放。同时,该省把沈阳经济区,锦州、葫芦岛等区域作为联防联控重点地区,以秋冬和初春为重点时段,切实做好大气重污染天气应对,让老百姓感受到更多的蓝天白云。

  “十三五”以来,全省大气环境质量呈现整体改善、总体向好趋势。今年前11个月,全省PM2.5平均浓度38微克/立方米,与2015年同期相比改善26.9%;空气优良天数比例83.3%,与2015年相比增加35天。

  碧水保卫战方面。以辽河流域污染治理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工业、生活、农村“三源齐控”,突出20个重点河段,统筹实施溯源控污、截污纳管、面源控制、生态修复,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年前11个月,全省主要河流水质在2019年由中度改善为轻度污染的基础上,进一步大幅改善,优良水质比例72.1%,比2016年上升25.9个百分点,优于“十三五”目标20.9个百分点;从9月份起,国考断面全面消除劣五类,实现多年来最好水平。

  加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立、治力度,提升水源地水质保障和风险防控水平,确保全省饮用水安全。以实现“清洁渤海、健康渤海、安全渤海”为目标,坚持陆海统筹、以海定陆、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确保国控入海河流全部消劣。2020年该省近岸海域优良比例达到82.1%;地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优良比例达到96.3%。

  净土保卫战方面。按照“打基础、建体系、控风险、守底线”的工作思路,开展土壤污染防治,为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保驾护航。一是落实农用地分类管理。全省93个县区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66万亩农用地安全利用任务全部完成,9.9万亩严格管控任务已经完成。二是加强污染地块安全利用。全省389个地块纳入全国污染地块管理系统,实现相关厅局信息共享,协同管理;开展污染地块安全利用情况摸底调查和现场调查,逐个核实地块信息;作为国家试点省,开展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核算试点工作。三是完成全省463个地块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初步采样,利用详查基础数据掌握土壤污染状况;积极推进农用地、建设用地治理与修复试点项目,基本建立起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同时,开展化工园区和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和环保隐患排查治理,累计排查环境风险隐患1303个。

  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全力推动绿色转型,促进生态经济发展。一是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建立环评豁免制度,拓展环评告知承诺制审批改革试点。2020年1-11月,豁免30个小行业登记表项目1050个,实施环评告知承诺制审批项目540个。二是发挥环评优化产业结构作用。建立全省重大项目、省审项目、市审重点项目“三本台账”,实行“环保管家”包保服务,全力服务辽宁港口重组、沈白客专、徐大堡核电站等重大项目顺利落地,不断优化投资结构。三是发挥生态示范创建引领作用。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丹东市大梨树村、本溪市桓仁县被确定为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盘锦市大洼区、双台子区、盘山县被确定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区)。四是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出台《辽宁省推动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实施方案》,建立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完成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改革和“三线一单”编制。建立排污许可“一证式”闭环监管机制,累计发放排污许可证9556家、登记91869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