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青海生态责任 建设好国家公园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致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贺信精神一周年座谈会在西宁召开2020-08-19
来源:人民网-青海频道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致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贺信精神一周年座谈会 蒋莹摄

  人民网西宁8月18日电(蒋莹)“三江源国家公园是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中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国家公园体制,阐明了国家公园试点的重大意义。”8月18日,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致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贺信精神一周年座谈会上,来自中国工程院、国家林草局、自然资源部、中国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等省内外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就一年来青海推进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成果进行深入研讨。

  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副主任罗明列举了国际上“在野化”和“基于自然”两种国家公园生态修复的先进理念。他说,国家公园建设是“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的重要内容,是生态修复的最重要参照生态系统,是目标、是查找问题的对照,希望国家公园建设在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尤其是自然恢复范式、案例上多出经验。

  下一步,自然资源部将与青海一起,共同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融资与生态银行、生态自然资源各种权利之间权衡与协调等难点问题,为建设美丽中国努力奋斗。

  国家林草局总经济师杨超在发言中,首先肯定了一年来各试点省的工作,他说,目前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总体进展顺利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大部分试点区改革任务已基本完成,但仍有不少深层次的困难和问题需要逐步破解。为圆满完成国家公园试点工作,中央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对国家公园试点工作的指导,抓紧出台《关于规范国家公园管理机构的设置意见》,明确国家公园的机构设置标准;加快构建国家公园法规体系,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明确权属职责,完善国家公园投资机制,保障国家公园试点任务顺利完成。

  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副局长孙命表示,中国科学院高度重视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2018年与青海省人民政府共建了“中国科学院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下一步,研究院将继续以三江源国家公园等国家公园的科学问题及需求为导向,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功能与过程、生态环境承载力、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研究,从基础研究、技术突破等方面开展全链条设计,为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乃至青海省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表示,2020年我国首个国家公园将在青海建园,这将开启中国建设国家公园的新纪元,也是中国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的又一重大贡献,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尹伟伦在发言中建议,青海要始终深刻认识在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学深悟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并坚定不移的落实、落细、落透,始终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坚定不移的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做好地球“第三极”的守护者,为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做出“青海贡献”,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的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共同体贡献“青海力量”。

  中国科学院院士、青海大学校长王光谦在发言中认为,科技创新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重要支撑和内在动力,加快推进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要加强科技支撑,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变化、资源合理有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等问题,同时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技术建立山水林天湖草各领域紧密耦合、综合集成的自然资源信息数据库,强化基础科学研究,此外,要完善科技人才体制机制建设,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树立正确的人才评价导向,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北京林业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董世魁表示,实行国家公园体制,有利于保护草原生物多样性,有助于实现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和利用的协调发展,有利于保障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促进自然生态保护。董世魁介绍,目前草原作为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占国土总面积的40.9%,是国土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海省三江源国家公园是我国第一个得到批复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也是试点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国家公园,总面积12.31万平方公里中,草原面积达8.69万平方公里。三江源国家公园实行集中统一高效的生态保护规划、管理和执法,将为实现以草原为主体的综合生态保护与建设,保障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治理,推进自然生态保护、美丽中国建设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做出积极贡献。

  (责编:陈明菊、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