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石泉:“绣花功夫”绘就小康生活新画卷

2020-07-27
来源:人民网-陕西频道    

  “慢慢走、慢慢看,西苑社区不简单,组建志愿服务站,创业就业、平安建设、文化娱乐一条线......”在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池河镇西苑社区,“文化社团”李奎衣表演自创的单人快板引起围观。

  李奎衣夸的西苑社区,只是石泉创新社区治理,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社区,建设群众美丽家园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石泉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着力实施镇村工作一体化、后续帮扶精细化、基层治理系统化,统筹推进移民搬迁社区治理和搬迁群众后续发展服务工作,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融得好、快致富”,着力把移民搬迁社区建成群众的幸福家园。

  让群众住在花园里,生活在公园里

  90后李倩,大学毕业考取选调生后,被省委组织部派驻在池河镇五爱村工作已经是第3个年头。

  她告诉记者,2018年五爱村脱贫之后,提升人居环境变成头等大事。村容村貌靠谁维护?归根结底还是村民自己。五爱村根据情况实施了绿化承包到户制度,由村委会给每家分配绿植,每家每户负责在自家院落、门口、周边,栽种维护,并负责房前屋后卫生等情况。同时打造“荷塘月色”等精品景点,一方面发展旅游产业,一方面为群众美化生活环境。正是因为这种个性化的治理,2019年,五爱村获得“全国文明乡村治理示范村”荣誉称号。

  在石泉县池河镇五爱村,群众正在进行荷田旗袍秀。龚仕建 摄

  在建设美丽家园的时候,把党建建在社区上,筑牢基层堡垒,是石泉成功的秘诀。

  从池河镇顺风村搬迁到西苑社区的贫困户邓永舟,逢人就说社区干部好,“多亏了陆书记一班人帮扶引导,让我们在搬迁社区住的安稳,住的舒心。”

  邓永舟称赞的陆书记名叫陆龙俊,原本是池河镇上的机关干部。因陆龙俊群众基础好、威信高、执行力强,西苑社区刚刚建成后,就被镇上选派到社区来工作,还被推选为社区的党支部书记兼主任。

  陆龙俊积极牵头组建了西苑社区党支部和居民委员会,同步建立了群团组织,配齐了班子,实现了移民搬迁社区管理服务有机构、有组织、有专人,筑牢了基层治理堡垒,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位于西苑社区金蚕公园的“金蚕”雕塑。

  西苑社区占地总面积220亩,共搬迁群众1215户3813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181户469人,是石泉县最大的移民搬迁安置小区。2016年邓永舟享受贫困户移民搬迁补助政策,住进了西苑社区的楼房,圆了安居、优居梦。

  据了解,石泉县已全面建成117个设施配套完善、功能齐全、安全宜居的集中安置点社区,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对象5956户15909人已全部稳定入住。

  既要面子美,还要里子美

  走进池河镇西苑社区儿童成长家园一层,门口的展板贴着孩子的绘画书法作品,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老师正在指挥孩子们合唱。90后志愿者梁玖成是活动中心所在地西苑社区的工作人员,来这儿做志愿老师已有一年,据他介绍说,儿童活动中心实际上相当于免费托管机构,老师全部来自社区志愿者队伍。

  家住池河镇西苑社区的孩子们。张昊 摄

  9岁半的王炎东正在一间教室里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看书。当问起他的名字怎么写时,他一笔一划认真地写下自己的名字。

  王炎东的家原来住在山上的明星村,在他的印象里每次去幼儿园上学,都要走好远的路。后来他们一家搬到了西苑社区,上学再也不用走那么远的路了。现在王炎东在镇上的小学上学,学校离家不远。

  在隔壁的老年活动中心,几位阿姨跳完晨舞正在练习走模特步,57岁的王延霞来这儿跳舞一年多,她说:“社区给我们组织了文艺协会,这个场地也是免费的,我们好几个姐妹成功减肥,家里人都说我变得年轻了。”

  王延霞说的其实是社区建设的互助幸福院。社区的群众,只要年满60岁,都可在院内唱歌、跳舞、喝茶、看书、就餐、就医等。这里还有专门的志愿者对老人进行悉心照顾,呵护老人的身心健康,解决老人困难,让老人充分感受到政府、社会的关爱。

  说起社区志愿者,西苑社区妇联主任孙丽给记者展示自己的手机,一脸骄傲:“我们组建了西苑社区志愿者微信群,哪里需要,群里一喊人就齐了。”

  石泉县池河镇五爱村村民正在村广场自发组织跳广场舞。龚仕建 摄

  移民搬迁到石泉县池河镇西苑社区一组的老蒋和老刘,是住在一栋楼上的邻居,因日常琐事常发生口角,有时半夜三更吵得四邻不安。群众意见大,社区干部头疼。

  在创新社区治理中,西苑社区组建了平安建设志愿服务队,日常收集排查矛盾纠纷线索,随时发现随时化解。志愿者多次到两人家里,耐心调解、化解心结,终于解开了这一对“老冤家”心里的疙瘩。两人不但重归于好,还双双加入社区平安志愿服务队,现身说法,参与化解矛盾纠纷,在社区传为美谈。

  位于五爱村的一处文化墙。张昊 摄

  石泉县坚持以和谐为目标,深化完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把预防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为社会治理创新的关键环节。以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聘请社区干部、居民代表、退休政法干警、行业专业人员1119名,做实161个村(社区)调委会,做强17个专业调委会。注重源头预防化解纠纷,依托治安中心户长,平安志愿者和民情联络员队伍,定期进村入组、到楼院开展常态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升级进档,构建了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实现了小纠纷不出组,大矛盾不出村(社区),难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既要美起来,还要腰包鼓起来

  从池河镇合一村搬迁到西苑社区的贫困户刘文波,以前家住高山村,赶集上街要走两个多小时,小孩上学也特不方便,全家人靠种地、打工维持着基本生活。

  移民搬迁到社区居住后,陆龙俊等社区干部主动上门了解家庭情况,帮助刘文波联系到驾校工作,帮他妻子联系到江苏一家文具厂上班,孩子就近上了学,假期在社区儿童成长家园也有人教育辅导管护,解除了后顾之忧。

  在移民搬迁社区后续管理服务上,石泉县通过完善搬迁社区设施配套、组织管理、服务体系,强化产业、创业、就业支撑,保障搬迁群众财产、民生、公共权益,促进搬迁群众融入新环境、适应新生活。

  据陆龙俊介绍,西苑社区这几年配套完善了便民服务、民生保障、三留守关爱、物业服务设施。同时还把就业创业作为重中之重,引进社区工厂4个,提供350个就业岗位。建立完善就业创业帮扶工作机制,扶持自主创业91人,转移就业807人,实现了有劳动能力家庭“人人有稳定就业,户户有长效增收”。

  池河镇新兴村四组村民刘小兰在查看蚕吐丝情况(拼接照片)。龚仕建 摄

  据了解,石泉县易地扶贫搬迁户通过发展种养业落实产业增收4638户6266人;建成新社区工厂22个,就近安置群众就业798人;组织群众县内就近就业2881人;通过技能培训、有组织劳务输出等措施,落实县外务工和自主创业3421人。截至目前,全县5956户易地扶贫搬迁户中有劳动能力的搬迁对象,已全部落实产业就业后续帮扶措施,实现了家庭稳定增收。

  通过创新搬迁社区后续扶持发展,石泉实现了乡风文明、治理有效,有效提升了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三宜”石泉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2019年,石泉县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位居全省、全市综合评价“好”的序列,顺利实现整县脱贫摘帽目标。

  (张昊、许兵参与采写) 

  (责编:邹星、吴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