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村民喝屋檐水、接雨水的日子终于结束了,以后再也不用靠天吃水了。”在拦水坝工程完工后,湖北省利川市团堡镇大瓮村的村民激动地说。
利川市地处鄂西南高山地区,属喀斯特地貌,高山地带季节性缺水严重,主要是伏旱和冬季,一般有近20天缺水或无水。利川市聚焦保障群众饮水安全,让“烦心水”变“放心水”。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交账年,利川市有力有序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广大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赵秀峰说,全市结合脱贫攻坚工作,注重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全面解决好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医疗、住房、饮水、社会治安等问题。
7月18日,利川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赵秀峰(左二)到忠路镇黄腊村入户走访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资源性缺水是利川市的基本水情,水资源总量不足,水源结构单一,调节能力差,区域性和季节性缺水十分突出。2019年,该市投资15918.72万元建设农村饮水安全补短板项目,解决19920户、10.5762万人饮水问题。同时,该市还开展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清零”工作,主题教育期间,开展“回头看”,全市583个村(社区)完成饮水安全“清零”目标任务,建立完善“蓄水—调水—送水—节水”机制,有效解决季节性缺水、资源性缺水难题。
“居者有其屋”是群众共同的愿望。利川市一直将“住有所居、居有所安”作为工作重点来抓,注重解决群众的住房问题,让“忧居”变“优居”。目前,全市完成易地扶贫搬迁规模11433户36175人,其中集中安置6442户20668人,分散安置4991户15507人,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5256户、补助资金8853万元。不仅要搬得进,还要稳得住、能致富。全市将“挪穷窝”与“换穷业”措施并举,全力发展安置点后续产业,截至今年9月,236个安置点中,已建成投产的配套产业有82个,落实后续产业配套比例达到85%。
因病因残致贫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利川市结合工作职责,组织专家进村入户,让群众家门口看好病,实行服务群众“零距离”。截至目前,全市开展三轮门诊特殊慢性病评审工作,确保“筛查一人不漏,待遇全面享受”,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所有农村特殊慢性病人口全部纳入门诊特殊慢性病管理。据悉,纳入门诊特殊慢性病管理共19871人,其中贫困户8654人。
今年9月19日,利川市残联工作人员驱车60多公里,来到汪营镇鹞子池村贺国元家,将新办的残疾证交到老人手中。
就在半个月前的8月31日,老人家迎来了利川市残联组织的入户评残专家。69岁的贺国元,平时很少出大山,汪营集镇都很少去过。今年老人脑溢血落下偏瘫,出行更加困难。
当日,评残专家、利川市人民医院的许建波医生来到贺国元的床边,细致询问了贺国元的既往病史,为他认真检查了病症,评定贺国元为肢体二级残疾,当场出具鉴定报告。
为贺国元老人上门评残,已是利川市组织的第三轮入户评残。今年以来全市集中评残10662人,入户评残611人。
赵秀峰指出,在主题教育中,利川市对照“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聚焦为民服务解难题,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通堵点、疏痛点、消盲点,强长板、补短板、厚底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张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