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河南省统计局发布《河南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我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人居环境日益优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
“本报告是依据2018年‘村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统计年报数据和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对全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的量化描述和简要分析。”省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说。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日益优化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河南做得怎么样?
《报告》显示,我省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大力推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提升农村形象面貌,逐步建立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
截至2018年年底,我省有3.2万个行政村是经过合法村庄规划后建设的,占行政村总数的69%。全省73.4%的行政村有综合服务站,41.7%的行政村设有电子商务配送站点。经过规划建设的村庄,基本设施较为齐全,村容村貌整洁有序,农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行政村达4.3万个,占行政村总数的94.5%,与2016年相比,增加了75.1%。
随着我省持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占比大幅提高,厕所革命和农村户用厕改造深入推进,电灯电话早已普遍使用。农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
近年来,我省进一步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报告》显示,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两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已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力军、引领者。截至2018年年底,我省行政村有8.5万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19.4万户社员,有9.2万户专业大户、2.9万个家庭农场;规模经营的耕地面积达1295.6万亩,占耕地面积总数的12.6%。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壮大,促进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更多分享产业发展增值收益。
村集体经济逐步发展壮大,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提高农民收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稳步发展村集体企业,持续促进农民增收。
《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我省村集体收入为134.3亿元,其中经营收入为51.2亿元,占村集体收入总数的38%。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令农民增收变为现实。2018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830.74元,与2016年相比,增长了18.2%。
公共服务水平快速提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增强
根据《报告》,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壮大,全省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也在快速提升。截至2018年年底,我省行政村互助性养老服务设施达1722个,收养和救助人数达2.7万人;基本实现村村建有卫生室、村村拥有执业医师;与2016年相比,小学学校数量、小学专任教师数量和在校学生数量都有明显增长;体育健身场馆数量与2016年相比增长了41.1%;图书室、文化站数量比2016年增长了12.2%。
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能力的增强,对乡村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丰富了乡村居民的精神生活。截至2018年年底,我省行政村中县级以上文明村有9280个,占行政村总数的20.3%。
(责编:于思远、杨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