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持续释放的改革红利,让全省经济在复杂的宏观形势下韧性十足、充满生机。民营企业活力迸发。今年1月至8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居全国第七位。创新创业蔚然成风,前三季度,新登记注册企业25.1万户,同比增长20.1%。人民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上半年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分别居全国第二位、第四位,城镇新增就业人口超过年度预期目标。
大力弘扬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推动改革既往有利于增添发展新动力方向前进,也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向前进。安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省份和内陆省份,经济加速腾飞、社会全面进步,改革开放是关键一招。
始终做改革行动派、实干家
——破字当头、迎难而上,把激发动力作为根本目标,带领人民群众勇闯新路
1978年冬天,18位小岗村民冒着巨大风险签下“生死状”,分田单干,拉开了波澜壮阔的农村改革序幕。实行“大包干”后的第一年,小岗村的粮食总产量是前5年的总和,人均收入是之前的7倍。
安徽作为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历史鲜明地昭示,破字当头、迎难而上,从根本上激发动力活力,才能真正地闯出一条改革领跑路。
上世纪90年代,面对“三农”难题,我省主动向改革要思路、要办法,率先试点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步伐。在本世纪初全面取消农业税这一有千年历史的“皇粮国税”,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负担,改善基层干群关系,焕发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小岗村并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进一步为深化农村改革指明了方向。全省上下坚持把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作为主线,推动土地“三权分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重大部署加快“落地”。
率先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激活土地经营权,建立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平台和统一的合同规范,46%的全省农村承包耕地流转用于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持续深化,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大力推进,让农村沉睡的资源活起来,让集体资产人格化,让财政资金投入农业农村形成经营性资产。参加这项改革的村集体收益平均增加5.1万元、参与户户均增收1000多元。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让农民看到更加美好前景,更让乡村振兴的路子越来越宽。
传承小岗精神,当改革的行动派、实干家。改革开放以来,安徽在重点领域改革勇于探索,敢于尝试,持续焕发跨越发展的动力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决策,坚持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推动改革不断向深水区挺进,驱动着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
坚持下好创新“先手棋”,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塑造创新驱动的引领性发展,10多项“全创改”举措被复制推广到全国。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建立权责清单、涉企收费清单,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等“放管服”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扎实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省属国有企业战略性并购重组,国有企业效益持续增长。医疗、教育等领域改革更是勇闯新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不断加快。
推动创新创业创造活力涌流
——刀刃向内,优化体制机制,不断“松绑”“清障”,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建功立业
改革征程,风云激荡。 1979年,年广久的瓜子作坊一派红火,聘用人数已经达到12人,由此引发一场“雇工风波”。“看一看、放一放”“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社会主义了吗”“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连续谈到“傻子瓜子”,民营经济登上了越来越广阔的发展舞台。
2000年5月,同样是在“傻子瓜子”所在地芜湖市,全省第一个市级行政服务中心成立,25个部门单位集中办公,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便民、高效、廉洁、规范”的行政服务,成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优化发展环境的标志性改革举措。
改革进程中一段看上去的“巧合”,揭示着深刻的规律和启示。
刀刃向内,敢于自我革命,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建功立业,正是一切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活力加速涌流的深刻根源。
改革善攻坚,发展涌动力。 1992年6月,合肥市电冰箱总厂进行股份制改造,成立美菱股份公司并于1993年8月在深交所上市,成为全省第一家上市公司。如今,家电行业已经发展成为全省最具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先进制造业之一。1999年11月,由中国科大创办的科大讯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6名学生因在核心技术研发上的突出贡献获得668.85万元的配股,首开股权激励先河。如今,科大讯飞已经发展成为国内语音技术以及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企业。曾经喊出“醒来吧,铜陵”的铜陵市,在国资国企改革、民营经济发展中勇闯新路,曾经打造出颇受资本市场关注的“铜陵板块”,2018年,作为“中国铜业第一股”的铜陵有色跻身全球500强企业行列。
为创业者“松绑”,为创新者“清障”。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股份制改革、股权激励分红制度改革……这些重塑市场主体制度机制,重构市场主体与微观主体联益机制的重大改革部署,最大程度地汇聚动力活力,汇成推动时代进步的洪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深入推进,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让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更加迸发。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江淮汽车等省属国有企业集团实现整体上市,国有企业战略重组步伐加快,员工持股改革稳步落地。下大力气攻坚克难,破除民营经济发展障碍,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启动实施民营经济上台阶行动计划。2018年,民营企业数量首次突破百万户、达112.8万户。
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在更深层次上激发动力活力。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开展营商环境系列提升行动,在企业开办时间、行政审批、工程项目建设审批、不动产登记等20个方面,明确提出对接国内外先进标准的时限要求、服务流程,勠力疏解长期困扰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堵点痛点难点。
持续增进改革获得感
——紧密对接群众需求,列题目、定举措,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多得实惠
群众所望,改革所向。
列改革题目,定改革举措,紧密对接群众需求,悉心听取群众意见。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
拥有7000万人的安徽,沉甸甸的民生诉求,始终是驱动改革航船勇涉深水区的动力之源。
1980年,来安县在该县邵集乡启动扶贫试点,成为开创全国扶贫工作先河的县。 1986年,蚌埠市成为全国首批实行住房制度改革试点市,探索建立以住房商品化、社会化为基础的住房新制度,在破解“住有所居”难题上进行了有益探索。1992年,安徽在全国率先征缴企业职工失业保险费,迈出完善职工失业保险制度新步伐。
在深化民生领域改革上,安徽事不避难、锐意攻坚,在全国率先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创造多项“安徽经验”。
安徽是全国最早全面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的省份之一,更是大力保障农民工子女随迁入学的省份。而早在2006年,铜陵市主动破解择校难题,一体推进学校布局调整、资源均衡配置、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创造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铜陵经验”。
安徽是全国最早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并全面推开的省份之一,在全国率先开展以全面回归公益性导向的基层医药卫生综合体制改革,创造了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天长模式”。在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上,安徽构建了全面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让全省的老年人能及时领到“养老金”。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践行共享发展理念,聚焦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面推进民生领域重大改革,不断织密民生和社会保障网。以办好公平优质教育为目标,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阶段全程发力,持续提高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加快消除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全覆盖。加快推进健康安徽建设,率先推进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快县域医共体全覆盖,建设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待遇。
公共服务资源供给短板,是均等化的现实难题。安徽首创“编制周转池”制度,6万编制进到医院,2万编制进到村小和教学点,正在闯出一条以“人才下乡”加速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下乡”的新路。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争当击楫中流的改革先锋,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巨轮正在劈波斩浪,驶入承载稳稳幸福的新航程。(胡旭)
(责编:高飞跃、李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