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如何打通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如何实现群众对党组织的“一呼百应”?如何解决社区居民与物业之间的矛盾?如何给干部减负,让干部有更多时间“泡”在社区?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党组织和党员广泛动员居民齐心协力解决生活中的“小事”,着力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多方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
家住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荷叶地街道浅水湾社区的刘慧,刚满60周岁,数字网格综合服务平台便弹出“办理老年证”消息提醒。社区网格长王芳芳主动上门服务,收集材料后通过手机APP上传。于是,刘慧“一次都不用跑”,就拿到了老年证。
2019年伊始,合肥市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完善基层治理工作的意见》的“1号文件”及8个配套文件(统称“1+8”文件),部署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完善基层治理工作。蜀山区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党组织和党员发动居民齐心解决生活中的“小事”,着力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多方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
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
803Aa7、606Aa5、505Aa5……在蜀山区琥珀街道翠竹园社区,4334户居民都有专属的“网格密码”。按照每300户到500户、1000人到1500人为一个网格的标准,蜀山区将全区57个社区(村)划分为619个网格,确定专人分片包干,实现社区事务全纳入。
字母“A”代表常住人口,“B”代表流动人口,“a”代表自购房,“b”代表出租房,“8”是指80岁以上高龄老人,需要重点服务的居民……通过编码,每户居民的基本情况一目了然。
前一段时间,荷叶地街道一名2岁幼童突然走失。一家人焦急万分之际,孩子爸爸突然想起社区网格,立刻通过微信平台跟所在楼栋的网格长联系。助理网格员崔先佑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向社区汇报。随后,全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出动,兵分几路同时进行地毯式搜寻,最后在小区的地下车库里找到了走失的孩子。
翠竹园社区党委书记、总网格长韩晓慧向记者介绍:“我们社区开设了四级网格制——书记站长任总网格长,两委成员任片区网格长,社区工作人员任专职网格员,还有退休老党员、热心居民作为助理网格员,全方位为居民服务。”
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王芳芳笑着说:“现在居民和我都很熟悉了,看到我老远就打招呼。”过去,网格长坐在社区办事大厅等待居民上门;现在,他们每天都带着数字设备走家串户,第一时间了解住户需求,提供指导和服务,现场办理社保、就业等相关事务。在荷叶地街道,街道党工委逐步构建起一个“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四级基层网格党组织体系,有效打通社区治理“末梢神经”,实现了群众对党组织“一呼百应”。从“被动式管理”到“主动式服务”,正在成为荷叶地街道各个社区工作人员的常态。
社区书记工作室牵头破解“老大难”
盛夏时节,走进九重锦园小区的社区活动室,不少居民家的孩子正在上课。书法、乒乓球、羽毛球……孩子们学得认真,家长们聊得起劲,好一幅其乐融融的和谐社区图。
谁能想到,这个小区人口多且历史矛盾复杂,曾是蜀山区笔架山街道出名的“老大难”小区。小区停车难、公共活动区域狭小等问题让邻里之间、居民和物业之间常常龃龉不断,甚至还上演过居民与开发商之间的“全武行”。
为了破解小区管理难题,笔架山街道试水社区书记工作室机制,翠庭园社区党委书记李志朋将办公室搬到九重锦园小区现场办公。搭建“两题、两议、两事”居民协商机制,形成“请你来协商”的工作平台,社区书记工作室解决了业委会成立难、南门广场违规圈地、地面停车位摇号、高空抛物等问题,在不更换物业公司的情况下,通过协商议事的方式,消解矛盾。
走进社区书记工作室,小区的党支部、业委会、网格服务点都在这里“合署办公”。小区有了啥问题,大家一起出谋划策,共同解决,推诿扯皮现象不见了。
从过去的群众上访,变成社区干部带着问题走访,社区书记工作室下沉小区。在笔架山街道党工委书记陈飞看来,要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先组织党员服务群众,才能对小区内矛盾纠纷早发现、早报告、早调处。
孩子周末没人管是家长牵肠挂肚的事。为此,笔架山街道翠庭园社区牵头,与九重锦园小区业委会、物业公司共同筹集“睦邻资金”,整合小区内的现有设施和场地,开设公益课堂,为小区里的孩子提供免费的文化、体育课程。根据业主报名和投票情况,公益课堂设立了书法、话剧、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等5个项目。“家长报名太火爆了,原本只准备招50人,结果有160多人报名,我们把兴趣班规模扩大再扩大,终于满足了居民需求。”李志朋笑着说。
一个街道下辖几个社区,社区下面又有七八个小区,仅靠笔架山街道的工作人员显然不够。为解决人手不足,社区书记工作室还在小区发出“红色家书”,通过党员公示栏,让所有党员“亮身份”,依据各自特长,建立功能型党小组,充分发挥党员在小区先锋模范作用。“送项目进小区也是进行动员的过程,能调动起居民参与公益活动的积极性。像公益课堂的班主任,都由家长志愿者担任。”陈飞坦言,通过参与孩子们的公益活动,让居民感受到了党组织就在身边,邻里之间也由生人变成了熟人。
“减负”减出服务群众新动能
“怎么会有这么多时间在社区‘泡’着?”“因为开会少了呗!”面对记者的疑问,蜀山区委办公室主任彭兆耀坦言。
“以前,一周至少有2天是在区里开会,既有全区的综合性会,也有区直部门召开的专项工作会。区里开完,回来总得给各部门和社区传达吧,一周很快就过去了。”荷叶地街道党工委书记武斌给记者算了笔时间账。疲于开会的基层干部,哪来充足的时间跑社区、进企业、访民生?
去年年中,蜀山区委、区政府接连出台新规,将每周的周二、周四定为“无会日”。在“无会日”,区里不召开全区性会议和区直、街道、乡镇、开发区等一把手参加的专题会议。这两天,上述单位也不得召集下一级机构或内设部门负责人开会。
彭兆耀告诉记者,2019年初,区委办就公布了29个年度全区性会议的召开时间,并精确到周,“为的就是便于基层安排工作,我们要求一般性会议,时间不得超过一个半小时,发言也要直奔主题,一些能够套开的会议不再单独召开,前不久,区里就用两个半天集中开了4场会。”
“减负”后的基层干部,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服务社区,走到群众身边。荷叶地街道位于蜀山区核心商圈,辖区内分布着大量的商场、写字楼等。“楼宇经济虽说更多是依靠企业自身的发展,但我们要当好‘店小二’,要让企业有更多方式快速找到我们。”武斌说。
在蜀山区,南七街道、三里庵街道、西园街道成立“大工委”,整合街道党建资源,多方参与解决“老城区、老郊区、老厂区”的治理难题;稻香村街道试点智慧社区建设;五里墩街道也持续推进物业党建、庭院党建……通过一个又一个社区治理创新的行动,描绘出了社区治理的美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