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耗联动综合改革满月 以耗材补医机制不复存在

社区医疗机构门急诊量增幅最大,新增慢阻肺长处方服务2019-07-18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人民网北京7月17日电(孟竹)2019年6月15日零点整,北京市近3700所医疗机构统一启动医耗联动综合改革。今天,记者从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了解到,改革实施以来,北京全市参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秩序井然、运行平稳,已完成门急诊量1800多万人次,出院量40余万人次。从费用看,患者门急诊次均费用降低0.1%,出院例均费用增长1.1%。据悉,本次改革主要以取消医用耗材加成和规范医疗服务项目为重点,同步加强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支撑作用,同步改善医疗服务。

  以耗材补医机制不复存在

  通过本次改革,使得医用耗材加价销售机制在首都不复存在,医疗机构追求医用耗材收入的逐利机制已被破除。医药分开和医耗联动综合改革使北京彻底告别了以药和耗材补医的历史,进一步健全了医疗机构补偿机制,进一步强化了公益性。门急诊次均和出院例均卫生材料费用分别降低6.2%和3.4%。二、三级医院的门急诊和出院卫生材料费用占比降为20%。

  据悉,京津冀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已完成心内血管支架等六类耗材采购,价格平均下降超过15%,一年可节约医用耗材费用约5亿元。北京市已执行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政策,25种国家集中采购药品价格降低了52%,目前已完成今年采购量的62%,全年可节省药品费用15亿元以上。 北京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实施时间只有一个月,医疗机构和患者行为尚在调整变化中,上述统计指标的变化还是初步的,有待进一步观察。

  患者门急诊次均费用降低0.1%

  北京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医耗改革实施一个月以来,未剔除物价指数变化影响,医疗费用较去年同期增长5.2%。其中,三级医院增长5.4%,比改革前的1至5月平均8.8%的增幅亦有明显回落。二级医院增长3.1%,一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增长5.5%。

  从结构看,中医病理康复精神手术医事服务费等技术劳务收入占比增长了1.9个百分点,检验收入占比下降了0.2个百分点。从费用看,患者门急诊次均费用降低0.1%,出院例均费用增长1.1%。

  社区医院新增慢阻肺长处方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医改中,在社区医疗机构新增了慢性阻塞性肺病一个月长处方服务。其中,社区医疗机构以改革为契机推动改善医疗服务工作,提升患者服务感受度。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推出一个月长处方的便利服务,已向居民提供慢性阻塞性肺病一个月长处方服务888人次,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四类慢性病2个月长处方提供服务2323人次,共开出长处方4257张,缺药登记和配送服务1124人次,受到居民欢迎。

  提供便民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持续增加,已建立国家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基层服务点46个。全市33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8个能提供线上检验检查结果查询,234个能提供二、三级医疗机构信息化预约挂号服务,305个能提供清创缝合、换药、拆线、外伤止血包扎等外科技术服务,267个能提供移动支付结算服务。

  三级医院医生下午出诊比例增加

  北京市卫健委透露,北京全市优化门诊预约管理,三级医院合理调整了每日上下午出诊单元比例,增加了下午出诊医生数量,缓解了就诊压力主要集中在上午造成的院内外服务秩序问题。北京市预约挂号统一平台显示,1至6月上下午放号比例为1.3:1,较去年同期的1.4:1相比,下午出诊医生比例得以增加。京医通预约挂号平台显示,3至6月北京市属医院上下午出诊单元比例为1.2:1,较去年同期的1.3:1相比,下午出诊单元比例增多。胸痛中心入院救治时间由89分钟降至71分钟,卒中中心入院救治时间由53分钟降至40分钟,生命通道更有保障。

  基层医疗机构分流患者明显增多

  据介绍,医耗改革以来,是服务量结构变化符合分级诊疗导向。一个月以来,医疗机构门急诊量增长4.6%,其中,三级医院增长4.4%,二级医院增长1.1%,一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增长9.3%,实现了连续27个月诊疗量增幅明显快于二三级医院,已累计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流患者超过2000万人次。住院服务则向三级医院集中,三级医院出院人次增长5.5%,二级医院增长1.4%。一级、二级、三级医疗机构诊疗量的变化符合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方向和要求。

  基本医疗保险总体运行平稳

  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实施以来,基本医疗保险总体运行平稳,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申报基金合计超过63亿元,报销比例分别约为71%和53%。对社会救助对象加大医疗救助工作有效实施,四类困难人员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50%、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医疗救助的门诊、住院、重大疾病全年救助封顶线,分别由6000元、6万元和12万元提高到8000元、8万元和16万元,低收入和困难群体得到有效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