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大学教授朱玉同志告别仪式在京隆重举行

2019-03-31
来源:红军西路军研究工作委员    作者:陈龙狮

  IMG_6711.JPG

  朱玉同志遗像(1933-2019)享年86岁

IMG_7290.JPG

  2019年3月30日上午十时整,由红军西路军研究工作委员会和干休所共同举办的“沉痛悼念朱玉同志”,即为国防大学离休干部朱玉教授举行遗体送别的活动,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西院告别厅隆重举行。

  IMG_6984.JPG

朱玉同志亲属静候在告别厅为感谢亲朋好友为亲人送别

  来自全国各地的西路军后代、在京的老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等革命后代,各地的党史、军史研究工作者,以及部分朱玉教授生前的亲朋好友,约200余人云集301医院西院告别厅,参加了朱玉教授的告别仪式。

  IMG_6996.JPGIMG_7006.JPGIMG_7016.JPGIMG_7057.JPGIMG_7011.JPGIMG_7023.JPGIMG_7055.JPGIMG_7099.JPG

  为朱玉同志送别领导率先步入告别厅为朱玉教授送别,并向亲属致以慰问

  IMG_7240.JPG

  送别者向朱玉教授做最后的送别

  IMG_6908.JPG

  IMG_6930.JPG

  部分红军西路军后代向朱玉教授做最后诀别

  记者在现场观察到,朱玉教授安详的躺在鲜花翠柏中,身上覆盖着鲜艳的中国共产党党旗,灵堂四周排满了花圈(向朱玉教授致哀并送花圈的有开国将帅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遗孀和健在的红西路军将士),朱玉教授的亲属静静的站立在告别厅左边,各位送别的人们在灵堂外静静排队时不时回忆西路军和朱玉教授的往事。

  当主持人宣布“朱玉同志告别仪式”开始时,徐向前元帅的之子徐小岩中将、李先念主席之子李平少将、王树声大将之女王宇红、洪学智上将之女洪炜,以及陈昌浩、张琴秋、王定国、刘瑞龙、程世才、徐立清、陈伯钧,杜义德、宋侃夫、刘忠、罗青长等革命前辈的后代们缓缓步入告别大厅向朱玉教授鞠躬、致敬。

  而后,送别人群每三人一组向朱玉教授送别。朱玉教授的夫人和子孙们一一与送别者握手、致谢。

  朱玉亲属向朱玉教授做最后的诀别

IMG_7462.JPG

  殡葬礼仪官兵为老首长送别

  当送别仪式结束后,记者立即采访了红军西路军研究工作委员会主任胡滨江大姐,她满怀深情地对记者说:朱玉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3月24日15时23分在301逝世,享年86岁。根据朱玉同志生前遗愿和亲属的意见,丧事从简。我们只做了小范围通知,但没有想到的是今天有这么多人来为朱玉教授送别。我们举行朱玉同志告别仪式的目的是:缅怀朱玉教授秉承党的实事求是精神,他是为西路军历史正本清源的第一位党史、军史研究者。是他还原了西路军的光辉历史,让我们明白了西路军精神内涵。我们将继承和发扬朱玉教授的那种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认真研究西路军的历史,在习近平新时代里继续弘扬西路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一份西路军后代的力量(记者陈龙狮北京报道)。

  附件:“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追忆朱玉教授

  国防大学教授、徐向前回忆录《历史的回顾》执笔人朱玉于2019年3月24日15点23分逝世,享年86岁。朱玉,生于1933年10月,被誉为“给西路军正本清源第一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实事求事,一切从实际出发"和"真理标准讨论的鼓舞下,朱玉教授他以无比地勇气和胆识,通过连发《西路军疑》、《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西路军问题初探》、《被否定的历史和被历史的否定》三文,就西路军西渡黄河、建立永(昌)凉(州)根据地、拒绝东返等问题提出最新研究观点,朱玉教授的文章第一次揭示了历史真相。后经邓小平同志批示并在陈云、李先念同志的努力下,纠正了对西路军的错误定性,推动了对西路军的正面评价和深入研究。为西路军正名,朱玉教授功不可没!必将载入史册。

  朱玉教授在主持记录整理徐帅《历史的回顾》及参与四方面军战史修改工作中,并在主编和撰写《李先念传》上部、《李先念年谱》和参与《徐向前年谱》的编写中,准确再现了红四方面军及红西路军历史,维护了历史公正。

  朱玉教授说“没有什么能挡住历史的真相。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应该为西路军站出来说话。”他是为西路军倾尽了毕生心血的学者,也是一位对红西路军战士感情至深的革命军人。

  在中国档案馆和军事档案馆里,朱玉教授在查寻徐向前元帅任西路军总指挥的有关资料时,没想到一些最原始的资料、电文让他大吃了一惊。朱玉教授回忆说:“这就是西路军的这个进军图,这里是靖远嘛,从这里过河的,这边是河东,是吧,这是黄河。就是对于西路军这个过河一直到失败,这个原因究竟在哪里。历史上宣传的呢,一直说的执行张国焘的命令,执行的国焘路线,西路军的失败是国焘路线的破产。研究这些资料以后呢,我感到有很大疑问。”朱玉教授回忆说:“那个冬天,整整3个月我就是在阴冷的档案馆里一边查,一边写,一边流泪。不行,我一定要将这个问题搞清楚,要为这些死难将士说话。”

  “研究和正确看待西路军问题,一定要站在历史的高度来看。要认真分析和结合当时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军事环境。”朱玉教授说,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时候,正是国内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西安事变前后,政治环境异常复杂,这是战略全局与战略局部的关系问题。从全局看,西路军的西进计划在战略上牵制了“河西四马”,有力配合了河东红军的战略部署,同时也策应了“西安事变”的最终和平解决;西路军将士中虽然名将如云,但正是因为在西进途中随着时局的发展,时进时退,引起了马家军的疯狂进攻,虽然歼敌甚众,但自身伤亡也特别严重。

  朱玉又谈到:“过去的宣传呢,只讲三大主力会师好像就胜利了,不讲这个困难,实际上是困难特别大。”三大主力会师后,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发布了宁夏战役计划,然而,就在河西部队奉中革军委命令,西渡黄河向河西走廊进发,进行宁夏计划的时候,因为战局变化,宁夏战役无法实行。中央就于11月8号秘密制定了《作战新计划》。

  朱玉又说:而《作战新计划》“就是河东红军实行战略大转移,河西的部队呢向凉州进发,占领凉州,待机策应河东部队。这一个计划呢,征求了河东主要领导人的意见,包括朱德、张国焘啊,任弼时啊,贺龙啊、彭德怀呀,但是没有告诉西路军的领导人,西路军的领导人糊里糊涂的。他那个作战新计划呢,还有一条,河西部队就叫西路军,河东部队就叫南路军、北路军,准备走。从南北两路东渡黄河,河西这边呢就叫西路军,西路军这个名称就是这样来的,是他的作战新计划的一部分,徐、陈并没有给自己起名字叫西路军啊,当时就叫河西部队嘛。”

  在解释自己的动机时,朱玉教授说:“不这样做,我的良心过不去,想想2万多名将士在甘肃河西走廊血战到几乎全军覆没。然而他们死后还要背黑锅,幸存者大多命运凄惨坎坷,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所以,在我了解到真相时,我决定一定要将真实的情况告诉世人。”

  朱玉教授表示:“(西路军)在临泽这个地方苦战70多天,经历大小战斗40余场次,其中牺牲百人以上战斗十多次,消灭敌人1万多人,在倪家营子、三道柳沟、梨园口,陈海松、熊厚发、郑义斋、曾日三、吴永康、李屏仁、杨焕章等优秀将领及6000多名年轻的红军战士把鲜血和生命奉献在了这里。”

  2016年8月30日,在梨园口纪念碑前,83岁高龄的国防大学教授朱玉再也控制不了自己心中的悲伤放声大哭:“面对你们,我太心疼!太心疼了!”朱玉教授表示:“(西路军)在临泽这个地方苦战70多天,经历大小战斗40余场次,其中牺牲百人以上战斗十多次,消灭敌人1万多人,在倪家营子、三道柳沟、梨园口,陈海松、熊厚发、郑义斋、曾日三、吴永康、李屏仁、杨焕章等优秀将领及6000多名年轻的红军战士把鲜血和生命奉献在了这里。”

  朱玉教授曾经因为还西路军历史以真相,受了不少委屈,甚至在个人前途方面都有可能受到不利影响。但他在谈起这个问题时却坦然地说:“值得,想想那些战死疆场的将士,我个人的前途算什么。”

  经朱玉教授及广大党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心、关怀下,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新版中共党史为西路军正本清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第十二章《遵义会议和长征胜利》中表示:“西路军所属各部队,是经过中国共产党长期教育并在艰苦斗争中锻炼成长起来的英雄部队。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在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殊死搏斗中,西路军的广大干部、战士视死如归,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不朽业绩,在战略上支援了河东红军主力的斗争。西路军干部、战士所表现出的坚持革命、不畏艰险的英雄主义气概,为党为人民的英勇献身精神,是永远值得人们尊敬和纪念的。”

  朱玉教授以非凡的气魄,详尽的史料,准确的表述,告诉人们,西路军的每一步行动都是在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的直接指挥下进行的。

  “历史总是以沉重的脚步向前迈进。西路军经历了很多,也遭遇了很多。历史不会忘记他们,人民也不会忘记他们!”朱玉教授如是说。

  朱玉教授逝世后,由徐向前之子徐小岩将军手题挽联“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生动描述了朱玉教授的平凡而又极不平凡的一生。朱玉教授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撰文 | 胡忆朝(作者系湖北红军精神研究专业委员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