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穿越铁路隧道的“清道夫”

2019-02-18
来源: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巍巍阴山连绵不绝,在广袤的乌兰察布大地上,一列列输送能源的“煤龙”穿山跨涧而过。唐山至呼和浩特线作为内蒙古煤炭外运的能源新通道,在春节期间格外繁忙。

  

  桥隧工们正在用镐头和锤子凿冰、刨冰。陈立庚 摄

  “你把锤子拿开,我用手掏!”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集宁工务段卓资山东路桥工区班长郭杜勇一边说一边将手伸进刺骨的冰水里为集宁隧道铁路线路两侧排水沟清淤。砸冰面、凿冰溜子是桥隧工们的家常便饭,每年为保证数趟近万吨的列车安全驶过一段又一段隧道。他们每天都要穿过长短不一的各条隧道“清淤打冰”,扮演铁路隧道里的“清道夫”。

  

  砸冰清淤。陈立庚 摄

  24小时在岗待命的除冰小组负责北京到包头、唐山到呼和浩特两线部分段线共12座隧道的检修任务。隧道因所处区位不同、长度不同,每逢冬天都会呈现出不同的设备病害。十余年的实地工作经验让郭杜勇对每段隧道的“症结”如数家珍。“长达6公里的集宁隧道是车间管内结冰最严重的隧道之一,”清理完一处结冰的水槽,郭杜勇说,如果不及时清理排水沟中的淤泥,冰水受到阻隔就会溢上线路,一旦如同导线般联接起钢轨,将会引起所处区段线路设备联电,导致后续列车冒进,容易形成列车追尾,严重影响运输安全。

  

  一趟列车穿越这个隧道需要10分钟左右,但隧道的“清道夫”们检修一条隧道需要负重步行近3个半小时。陈立庚 摄

  记者随桥隧工们从隧道口进入作业地点,刺骨的寒风向隧道中鱼贯而入。隧道内光线幽暗,十多名桥隧工们每人都穿着厚重的棉衣,扛着近10斤的施工工具踩着高低不平、来回晃动的步行板,一段一段寻找上冻冰面。“春运期间,隧道内结冰速度非常快,作业时职工们根本没有时间概念,除冰组需要24小时在岗待命,准备随时行动。”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集宁工务段卓资东路桥车间主任郭佳超介绍道,有时在集宁隧道上下行遇上冰水大时,鞋裤都会被湿透。

  

  桥隧工们将线路两侧排水沟的砖块翘起进行“清淤”。陈立庚 摄

  在头灯的照射下,刚砸了一会儿冰面的桥隧工脸颊已经被冻得通红。他们根据现场状况,分成2-3个作业小组,负责起盖板的一名职工打头阵,弓起腰轻抡扒镐,镐尖准确插入盖板间缝隙,后边的另一名职工细致观察,待缝隙扩大,瞅准时机将小型撬棍一头迅速插入,再下压撬棍,盖板顺势被撬起,“乖乖地”斜倚在隧道壁上。接下来的两名职工配合默契,一个“猫”下腰,半跪在盖板上,用加长了手柄的铁勺一勺接一勺舀出水沟里的淤泥,装入编织袋,封口。

  

  集宁工务段卓资山路桥车间的桥隧工们在春运期间扮演起万吨之隧的“清道夫”。陈立庚 摄

  

  清理作业期间,偶尔也会有列车驶过。陈立庚 摄

  一处淤积清理完毕后,他们又向下一处作业地点走去。继续揭开排水沟盖板,跪下、舀泥、装袋、封口,每次作业,这样单调、乏味的动作他们都要反复进行上百次。刚参加工作的卓资山路桥车间卓资山东路桥工区桥隧工笑道,一条裤子穿不了多少次,最先破的总是膝盖处。有时工作量增加,一个班下来,膝盖都会肿痛。80分钟后,二百多个装满淤泥的尼龙编织袋像卫兵一样每隔1米整齐立在线路两侧的盖板上。在隧道两侧壁上昏暗的灯光照射下,闪动的头灯、耀眼的黄马甲、活动的身躯交织在一起。

  

  每逢春运,车间职工需要清除近30余立方米坚冰,淤泥装满1300多个尼龙编织袋。陈立庚 摄

  一趟列车穿越这个隧道需要10分钟左右,但隧道的“清道夫”们检修一条隧道需要负重步行近3个半小时。每年春运期间卓资东路桥车间职工需要清除近30余立方米坚冰,淤泥能装满1300多个编织袋。“条件虽然苦点儿,但一想到咱的工作是保障旅客出行安全,就特别有成就感。”郭杜勇擦了擦脸上的泥点子笑道,作业过程中泥点子、冰渣子溅在身上、脸上,大家都成了“花脸猫“。“但大家都说这是幸福的泥点子,因为,我们最开心就是目送一列列火车安全通过我们辖区的每一条隧道。“ 

  

  “万吨之隧”每天都有多趟万吨以上列车通过,望着列车安全通行,桥隧工们收获的是职业的荣誉感。陈立庚 摄

 
 
(责编:刘泽、张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