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盐田》亮相"上海之春" 保护沪文化

2017-05-15
来源:上观新闻    

  原标题:挖掘保护申城“盐”文化历史,市郊原创歌舞剧《沧海盐田》亮相“上海之春”

  大幕拉开,晨曦微露,涛声阵阵。海天茫茫,帆影点点,远处金山三岛隐隐约约。一群裸露上身的盐丁、灶民手捧三牲、黄酒、香烛等供品,虔诚地面对上苍的造型,犹如一组群雕……

  5月12日晚,由金山区漕泾镇根据该地海水制盐历史创作的民俗歌舞剧《沧海盐田》在“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进行展演,该剧通过音乐、舞蹈、民歌等艺术表现手段,让人们了解传统制盐工艺,感受昔日盐民的酸甜苦辣和盐的来之不易。  

  当天,首部记录上海盐文化发展史的报告文学作品——《沧海盐田:上海盐文化史话》也面世,歌舞剧《沧海盐田》原声碟也初试啼声。近期,恰逢金山区联合建政、撤县建区二十周年,漕泾镇将此活动作为对金山区联合建政、撤县建区二十周年献礼。

  

  大幕拉开,晨曦微露,涛声阵阵。海天茫茫,帆影点点,远处金山三岛隐隐约约;海岸边,矗立着一块巨大礁石,周边芦苇丛生,随风摇曳。一群盐丁、灶民手捧三牲、黄酒、香烛等供品,虔诚地面对上苍的造型,犹如一组群雕……台下座无虚席,台上重现古老的海盐制作场景,向观众讲述上海绵亘数千年的海盐历史文化。

  

  据《金山县志》记载,金山盐业在历史上曾经相当发达,五代吴越时曾出现“煮水为盐,殖芦为薪,地饶蔬茹,水富虾蟹,舶货所辏”的兴旺景象,直至明清仍为松南六大盐场之一。金山海水制盐传统工艺世代流传,并积淀出深沉厚重、颇具区域特色的盐历史文化。

  上世纪80年代初,上海的海水晒盐业基本消逝,绝大部分盐民就地转从其他行业,唯有金山漕泾海涯村还有留有上海最后一批盐民。此后,随着海水养殖业的兴起和上海化工区兴建,上海传统海盐生产就此销声匿迹。

  作为上海海盐生产重镇和盐文化传承最为悠久的漕泾镇,此次通过发掘整理盐文化创编出《沧海盐田》,就是要向世人反映这段风雨沧桑的历史记忆,保护和弘扬上海历史文化遗产,让子孙后代能寻找到自己的“根”。

  

  据了解,2014年6月,漕泾镇正式启动了盐文化研究工作。此后一直推进盐文化歌舞剧编演、书籍编写等工作。该镇力图通过歌舞剧展演、书籍编写、音乐传唱、展品展示等多种形式,全面立体地展示盐文化的风采。  

  在《沧海盐田:上海盐文化史话》的编写过程中,采编小组先后赴浙江海盐、岱山等地实地考察,查阅专业学术文献和地方志资料,为本书搭建了坚实可靠的历史和理论框架。同时,他们也坚持实地开展田野调查,走访曾经从事过盐业生产的干部群众,积累了制盐工艺、盐民生活、民俗文化等第一手素材,为本书充实“血肉”。(黄勇娣 宋万军 徐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