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银川6月25日电(记者任玮)不愿担当、不办实事、自私自利、消极怠工、对上对下“两张皮”……这样的“巧官”“官油子”,在宁夏银川市找不到生存空间。近年来,银川市持续加强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净化选人用人风气,营造良好政治生态,让无为者无位,让担当者无忧。
记者从银川市委组织部了解到,银川市抓住“一把手”重点管理,严格落实“一把手”“五个不直接分管”规定,实行“副职分管、正职监管、集体领导、民主决策”的权力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进一步明确权力内容、权力边界、权力行使方式和程序,促使干部依规用权,尽责担当,防止“打太极”“踢皮球”。
同时,对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及纪检(监察)等部门主要领导干部进行异地交流任职;对市直部门在同一岗位工作满5年的党政主要负责人和重点、热点岗位领导干部全部进行交流调整,防止出现“中梗阻”和权力寻租、“小官巨腐”现象。
为强化干部日常教育引导和管理考核,银川市制定了《银川市党政领导班子和县处级干部实绩考核办法》和《银川市公务员绩效考核办法》等系列配套制度,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和要素权重,把考核结果与干部选任提名直接挂钩。突出在项目建设、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脱贫攻坚等一线发现识别有实绩的优秀干部,让只会“领导面前会来事”者无生存空间。同时,将不胜任担任现职的情形补充增加至23种,通过调离岗位、转任非领导职务、免职、降职等方式对年度考核中群众反映突出的干部进行组织调整,让奉行“动口不动手”的“巧官”们无机可投。
另外,银川市还研究界定了执行不力、效率低下、监管缺位等12种庸政、懒政、怠政和为官不为、为政不为的具体情形,开展专项治理活动,重点解决发生在基层群众身边的生冷硬推、吃拿卡要、欺压百姓及“最后一公里”等“软腐败”问题,对不在状态、不愿干事的干部严格责任追究。(完)